分享

千古名方小青龙汤

 负鹏载舟 2016-04-07
 
 

千古名方小青龙汤

来源:济南网络广播电视台

 

小青龙汤,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临床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

歌诀

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组成

麻黄、芍药、细辛、炙甘草、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

用量

麻黄(去节)10-15g,芍药10-15g,细辛3-6g,干姜10-15g,甘草(炙)10-15g,桂枝(去皮)10-15g,五味子3-6g,半夏(洗)10-15g。

用法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

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方义

本证由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表寒引动内饮所致。治疗以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为主。水寒相搏,内外相引,饮动不居,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阻滞气机,故胸痞;饮动则胃气上逆,故干呕;水饮溢于肌肤,故浮肿身重;舌苦白滑,脉浮为外寒里饮之佐证。对此外寒内饮之证,若不疏表而徒治其饮,则表邪难解;不化饮而专散表邪,则水饮不除。故治宜解表与化饮配合,一举而表里双解。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养营血;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

配伍特点

五味子与芍药配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诸症自平。

运用

本方用于治疗外寒里饮证,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若外寒证轻者,可去桂枝,麻黄改用炙麻黄;兼有热象而出现烦躁者,加生石膏、黄芩以清郁热;兼喉中痰鸣,加杏仁、射干、款冬花以化痰降气平喘;若鼻塞,清涕多者,加辛夷、苍耳子以宣通鼻窍;兼水肿者,加茯苓、猪苓以利水消肿。

禁忌

因本方多温燥之品,故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

 
 
 

 

千古名方小青龙汤 解表散寒好功效

来源:济南网络广播电视台编辑
 

小青龙汤,中医传统名方。具有辛温解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的功效。

适用症状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等。

临床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过敏性鼻炎等。

组成

麻黄、芍药、细辛、甘草、干姜、桂枝、五味子、白芍。

哮喘和咳嗽的区分

区分哮喘和咳嗽,主要可以从咳嗽的时间,痰的颜色来区分。哮喘病人一般咳嗽时间较长,痰的颜色较白,质地较为清晰。在天气冷、气温变化大时容易发作,发作时,会伴有不明原因的憋闷、气短、咳嗽。舌苔较为华丽,水分较多,脸色像水肿般发白。

使用黄麻的注意事项

当出现过敏性的咳嗽,过敏性鼻炎等症状时,不应在网上搜索方剂后自行食用含有麻黄的药物,因麻黄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如果您有高血压、冠心病,在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果比较严重,自己擅自服用麻黄或食用含麻黄的药物时,就有可能造成血压升高、心肌缺血等不良症状。


 

 

 
 
 








 
 

理解小青龙汤 还需学病案知变法

来源:中医书友会

小青龙汤是临床常用方,治疗表寒里饮的咳喘。但里饮究竟在哪里?文中提出了不同医家的解释。而且,临床中变化多端,该如何使用此方?有3例病案可供参考。

伤寒论

小青龙汤证的病机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第 40 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又见于《伤寒论》第 41 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通常认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为小青龙汤证之病机。如陈修园在《长沙方歌括》中指出:“此伤寒太阳之表不解而动其里水也。麻、桂从太阳以祛表邪,细辛入少阴而行里水,干姜散胸前之满,半夏降上逆之气,合五味之酸、芍药之苦,取酸苦涌泄而下行,即欲下行而仍用甘草以缓之者,令药性不暴,则药力周到,能入邪气水饮互结之处而攻之。凡无形之邪气从肌表出,有形之水饮从水道出,而邪气水饮一并廓清矣。”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可解读为既有“伤寒表不解”又有“心下有水气”;也可解读为“伤寒表不解”的原因是“心下有水气”。后一种解读强调了本证中的重点在于“心下有水气”。从临床角度来看,这两种解读都是可行的。

水气,方有执在《伤寒论条辨》中指出:“水气,谓饮也。”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中直接称为“心下有水饮”。张志聪在《伤寒论集注》中指出:“《经》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水气即寒水之气而无形者也。”当代医家冉雪峰在《冉氏方剂学》中用“从化”理论作解:“大青龙乃治太阳从标气,郁而化热。本方是从太阳本气,郁而化水,仲景条文,水气二字须着眼。盖气郁化水,而尤未甚,故曰水气。”从临床角度来看,水气可以理解为我们通常所说的“寒饮”。

心下,通常我们理解为胸膈下之胃脘部。“心下有水气”,显然“心下”是水气所停部位。那么,本证之水气是停于胃脘部?张志聪在《伤寒论集注》中说:“水气逆于心下,故干呕。”从干呕这一症状反推,张志聪认为心下应该是胃脘部。《伤寒指掌》中邵评:“发热无汗是表不解,干呕而渴是水气为患,饮寒相搏,逆于肺胃之间也。”此注认为水饮停于肺胃之间。

《医宗金鉴》认为:“太阳受邪,若无水气,病自在经;若有水气,病必犯府。病府,则膀胱之气化不行,三焦之水气失道。小青龙汤外发太阳之表实,内散三焦之寒饮。”此注中水气停留部位是三焦。日人馆野健认为,古人对心下有水气的思想是从鼻涕、喘咳、咳痰(稀薄水样、黏液性的)、心窝部振水音建立起来的综合性病理观。这种解释足具新意,但已属个人的超常发挥了。

当然,很多注家采取了回避策略,不明言心下究竟为何处,只是用一“里”字概括。于是“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就被解读为我们通常所说的“表寒里饮”。 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中并没有明确指出“心下”在何处,但从其以“形寒饮冷则伤肺”来解读小青龙汤证可知,水气所停部位当然是肺。

从临床角度来看,如以八纲解读六经,水气所停部位在里,小青龙汤证的病机为表寒里饮;如以脏腑经络解读六经,水气所停部位在肺,小青龙汤证的病机是风寒外感,寒饮停肺。

明白了小青龙汤证的病机,再来看临床中的变化:

高建忠运用小青龙汤治疗咳嗽的经验

温肺散寒治新咳

患者某,女,7岁,2007年9月16日就诊。主诉咳嗽、发热4天。静脉滴注抗生素3天,体温仍波动于37℃-38℃之间。咳嗽剧烈,痰少色白不易咯出,面色黄白,精神不振,不思饮食,大便偏少,腹无不适,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弦。证属肺寒邪恋,治宜温肺散寒,宣降肺气,予小青龙汤方。

处方:生麻黄1g,桂枝1g,细辛1g,干姜1g,生白芍3g,五味子3g,姜半夏3g,生甘草1g。2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温服。

二诊:其母告知药后当晚即热退咳止,唯精神与饮食欠佳。处方以六君子汤加减,健脾和胃化痰收功。

按:本病病起风寒外侵,静滴抗生素,加之体质因素,邪未化热,寒邪入里困肺,致咳嗽频作。此时治疗,解表咳不止,温里表不解,急宜温肺散寒,恢复肺之宣降,小青龙汤当为对证之方。这类咳嗽,三拗汤、止嗽散都非对证之方,因二方温肺之力不足。

温通散寒治久咳

患者某,男,58岁,2006年8月24日就诊。患者每届立秋之后咳嗽频作,立春之后渐愈,如此30余年,百治不效,并且有逐年加重趋势。诊见咳嗽频作,痰多色白质稀,食冷咳甚,伴见胸闷,畏寒,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舌苔白润,脉沉弦。证属陈寒久郁,肺失宣降。治当通阳散寒,方用小青龙汤。

处方:生麻黄3g,桂枝3g,细辛3g,干姜3g,赤芍9g,五味子9g,姜半夏9g,炙甘草3g。5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喜形于色,自觉胸内热气敷布,胸廓顿清而咳嗽立缓。乃以原方加熟地黄、制附子等补肾之品调理而安。

按:对于久咳,历代医家多从“寒饮为本”立论,以小青龙汤为治寒饮之方。而高建忠认为小青龙汤治寒饮的功效主要在于通阳散寒,内有陈寒为用方之征,有无饮邪并非必需。这类咳嗽用止咳套方一般无效。

温通清化治热咳

患者某,女,37岁,2007年11月6日就诊。感冒后起病,咳嗽半月余,晚上为甚,痰多色黄白,鼻流黄涕,咽干,咽痒,声嘶,口干喜饮,纳食欠佳,大便偏干,舌质红,舌苔黄白,脉沉滑。既往有过敏性鼻炎病史。证属痰热内郁,肺失宣降。治宜温通清化。予小青龙汤方加减。

处方:生麻黄1g,桂枝1g,细辛1g,干姜1g,生白芍6g,五味子6g,姜半夏9g,僵蚕12g,蝉蜕9g,射干15g,牛蒡子12g,浙贝母12g,生甘草3g。2剂,水煎服。

二诊:咳嗽明显减轻,痰涕俱减。上方去牛蒡子,加全瓜蒌15g,继服3剂,痊愈。

按:本例患者痰浊涕黄,舌红脉滑,前医皆辨为热咳而予清化痰热不效。高建忠认为本病属热咳不假,但此热属寒郁化热,郁热非单一清化所能解决,在清化中必须配以温通。小青龙汤方中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四药相伍,温通有神效,不可因热而随意弃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