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智康初数老师熊佳丽
【案例一】
案情回顾: 黄同学,一个内敛害羞的男生,来自十六中,念初一。初次见面,是爸爸陪同来的,很害羞,没怎么说话,安安静静地把带的作业和试卷都拿给我看,看了之后,发现难题都做得不错,尤其是一些找规律,考察思维的一些题都能做对,基础题反而做得不好,100分的试卷只考70分左右,班排20多名。我当即从试卷上再挑了一些错题,让他再做一遍,发现还是做错了。其实学校的老师都讲过了,为什么还是不会呢? 辅导方案: 上过2、3次课后,我发现黄同学的主要问题是:一、不求甚解,一道题讲过后,他有不明白的地方不会主动提问;二、学习主动性不强,课后不会自觉复习。针对这些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1)让黄同学买一个新的本子作为错题本,并把平时做错的题都抄上,在我讲解过之后,黄同学再完整地做一遍,并校对及标注错误原因。 (2)上课的时候,我不仅检查我布置的作业,学校的作业也一起看,并提醒他把不会的题圈出。重点讲解黄同学不会的地方,并拓展变式,让他完全理解。 (3)上课的时候,引导他讲题,做角色的转换,让他不仅自己能做,也能完全讲解出来怎么做,确保他完全理解。错题本也定期检查,并挑题让他重新做,检查有没有认真复习。 在经过8次课的学习后,黄同学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数学考了107分,进了全班前10。 【案例二】
案情回顾: 胡同学,初二,个子小小的,文静的女生。数学基础不错,自己对学习也很上心,但是对于难题基本束手无策。常常感到“头大”。 我仔细看了她看平常的作业和试卷,发现主要问题在于,运算这一块会犯一些小错误,比如先乘除后加减,有时候直接从左往右算,不按法则来。这种问题在学生间经常出现。 其次是难一点的三角形几何题完全不会做,基本没有思路。 辅导方案: 第一次课我着重抓胡同学的运算问题,让她做了一些易错题和陷阱题,做完以后,我让胡同学自己总结发现这类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比如移项变号等。然后布置了相应的作业,胡同学完成得很好,之后这类问题就比较少出现了。之后我们又将三角形的题总结了几类题型,分别讲解。经过几次课的学习,胡同学数学就取得全班第二的好成绩,现在也仍在继续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