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童母亲的忏悔录:我一步步把儿子培养成了“高分低能”

 北书房2014 2016-04-07



这是一个“现代伤仲永”的故事。



魏永康两岁时就被称为“神童”,17岁考入中科院硕博连读,但3年后却被劝退,这背后,是魏母近乎极端的教育方式:为让儿专注学习,她竟代劳其生活上的一切,甚至一直喂饭,直至儿独自上学后彻底“失控”...


神童:两岁能写千余汉字


1984年12月,湖南的天气愈发寒冷,华容县下起了入冬后的第一场雪。


为了带孩子,31岁的曾学梅把1岁6个月大的魏永康,带到自己的单位饮食公司,“那天特别冷,饮食公司也基本没什么客人。”


在几乎所有员工都百无聊赖的时候,他们发现了曾学梅身边仅有1岁多的永康。“你会写字吗?”一个员工逗着还不怎么会走路的魏永康。正在地上爬来爬去的魏永康点了点头。


“嘿!你写字,每写一个字,就给你一粒花生米。”说着,他向永康晃了晃手中的一把花生米,顺便给了永康一粒。


尝到又酥又香的花生米后,魏永康明白了,只要写下字,就能得到花生米,于是他就用粉笔趴在地上写了起来。


从最简单的“人”字开始,魏永康为了能够获得花生米使出浑身解数,在冰凉的水泥地板上写下了七八十个不同的字,也因此,获得了七八十粒花生米。


当魏永康已经不会再写其他字后,大人们沸腾了起来。这是魏永康最初的“高光”时刻。其实,曾雪梅在魏永康1岁3个月时,就开始教他写字,到了魏永康两岁时,他已经能够掌握1000多个汉字。“神童”的称呼就此传开。


连跳几级  8岁读初中


1991年10月,年仅8岁的魏永康连跳几级,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


“这是他们称呼的,我们从来没有这么叫过。”曾学梅说。


尽管如此,但魏永康的“神迹”在偌大的县城中,已传得神乎其神,被越来越多人知晓。4岁时,他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后来,魏永康连小学也只读了二年级和六年级到1991年10月,年仅8岁的魏永康连跳几级,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


也是从1991年开始,湖南省内的媒体发现了这个小县城中的“神童”,并进行了报道。“华容神童”进一步升级成了“湖南神童”、“天才少年”。


(魏永康获得的奖状)


此前,曾学梅对儿子一直坚持着“默默无闻”的低调态度。但自从媒体报道之后,曾雪梅的名字,连远在邵阳的娘家人都得知了。


1978年恢复高考时,许多家乡的同学、老师都来信,让曾雪梅回去报名参加高考, 但那时,曾学梅已经结婚。尽管放弃高考,她还是坚持每天学习,特别是在儿子出生之后,她开始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影响儿子


母亲在家坚持“墙壁教育”


曾学梅学习时,喜欢将需要记住的东西写在墙壁上,同时,她还将自己心中的想法,编成“打油诗”写在墙壁上。


走进魏永康的家中,除了客厅的墙壁挂着魏永康父亲魏炳南的遗像,其他并没有任何挂饰,墙壁上大多写着四句的“打油诗”,和一些数学公式,以及一些日语和英语。


墙壁上一人多高的位置,贴着一张书本大小的“名言警句”: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这句“名言警句”,是曾学梅教育儿子时经常去强调的一点,只有“知识”的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智商。


曾雪梅说,客厅墙壁上的“打油诗”和日语、英语,都是她写下的,老旧的墙面曾经写满过了一回,已被粉刷掉了。


她的“学习”方式同样影响到了魏永康。在魏永康曾经居住的房间内,临近床边的墙面上,写着“睡觉之前看此墙”,下面则是些需要记住的公式。以此来强调自己需要记住的内容


(魏永康家厕所的门上,都写着“打油诗”)


魏永康在学习方面的天分和智商确实让人叹为观止。从上中学以后,获得了各类的奖状和证书,“奥林匹克竞赛化学二等奖、三等奖”、“物理学竞赛二等奖”、“(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获奖等等,令他的“神童”之名更加“名副其实”。


1996年,13岁的魏永康以总分602分考进湘潭大学物理系,成为当地年纪最小的少年大学生


从中学开始  母亲一路陪读


从魏永康8岁上中学开始,曾学梅就开始了她的陪读人生。


1991年,在中学领导的安排下,曾学梅在学校附近租了一所小房子。


在“智商”教育一路凯歌之时,曾学梅对魏永康的“情商”教育似乎并不怎么看重,甚至完全忽视了。


1994年,曾学梅从百货公司下岗,这也让她更加专注地将精力放在了孩子的身上。


除了学习,家里任何事情曾学梅都不让魏永康插手,每天早晨连牙膏都要挤好,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甚至为了让儿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耽误看书,魏永康读高中的时候,曾学梅还亲自给他喂饭。“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



魏永康自己曾说,小时候妈妈总是把他关在家里看书,从不允许他出去玩。只要有女生打电话给他,他妈妈都说他不在家,担心分散他的精力。因此他养成了不爱说话的习惯,周围的同学也渐渐疏远了他


从小学到大学,魏永康的生活都是曾雪梅一手包办。我心想,他将来长大离开我,人这么聪明,很快就能学会的,不晓得他已经形成习惯,改不过来了。”曾雪梅说。


被学校劝退  母亲“恨他不死”


2000年5月,17岁的魏永康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考进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成为硕博连读研究生。曾学梅并没有感到会有什么问题。她觉得“儿子那么聪明,很快就能学会的”。


但事与愿违,脱离了母亲的照顾后,魏永康“失控”了


他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就往外跑;房间不打扫,屋子里臭烘烘的,袜子脏衣服到处乱扔;他经常一个人窝在寝室里看书,却忘了还要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为此他有一门功课记零分,而没写毕业论文也最终让他失去了继续攻读博士的机会。


2003年7月,魏永康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



“我当时恨不得他死了才好。”曾学梅说,当她来到北京的中科院后,指着中科院的大楼,让儿子跳楼,还指着旁边车水马龙的道路,让儿子去被车撞死。“这么好的条件不争气,你去死!”


曾雪梅咬牙切齿地骂,父亲魏炳南则骂她:“孩子压力已经那么大了,你还这么骂他,是火上浇油!”


“他都这么不争气了,他去死!我还管他!”曾学梅说,自此之后,她和儿子几乎不怎么交流了。


如今母亲后悔  “是我的错”


在2005年,央视《新闻调查》的记者与曾学梅有过这样几段对话:


记者:上大学的时候,永康有没有自己洗过衣服,有过洗过袜子?


曾学梅:我从来没有要求他洗过,洗头都是我给他洗的,我跟他讲如果这些事不会做,将来如果读博士的,读博士后,有钱了,当了科学家有钱了,我可以请保姆帮忙给你搞,你搞你的事业,家务事你不要管。


记者:你觉得你心目中成功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


曾学梅:就是把永康培养出来,达到博士毕业,博士后。


记者:那你觉得如果一个人他没有读硕士、读博士、读博士后,他只是一个健康的、普通的、快乐的这样的一个人,他算成功吗?


曾学梅:太没有意义了,对人生来讲太平常了。因为从古到今在皇宫里当官的,地方上当官的都是读书的人。


记者:曾阿姨,你有没有意识到,永康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人?


曾学梅:一个什么人?


记者: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独立的空间?


曾学梅:独立,反正将来除非我死了以后他就独立了,现在我的孩子不能达到他那个目的,我好像不甘心。



而如今的曾学梅老泪纵横,她开始后悔的所作所为,“我不怪他,只怪我自己的教育方法太狠了,对他也太狠了。”如果当时能够鼓励儿子,或者不骂儿子那么狠,孩子也不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过去的时光却不能倒转,她和儿子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了。我有心结,他也有,但千错万错还是我的错。”


魏永康的人生轨迹



1995年,12岁

湖南省中学生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三等奖。


1995年,12岁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岳阳赛区一等奖。


1995年,12岁

湖南省中学生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岳阳赛区一等奖。


1999年,16岁

湘潭大学纪念爱因斯坦诞辰120周年物理知识抢答竞赛二等奖。


2003年,20岁

魏永康被中科院退学后,始终都没有找到未来的“出路”,之后的求职、求学之路则一路坎坷。


2005年,22岁

上海一家航天研究机构知道魏永康的情况后,邀请他去上班,由于生活的“不适应”,他辞去工作,此后,魏永康曾在深圳、南京等地工作,在他辗转求职的过程中,他还曾参加过北京工业大学生物物理专业的研究生考试,但最后没有成行。



目前,魏永康已在一家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4年。



想对孙子孙女进行继续教育


2010年,魏永康结婚生子后,一年里一半的时间曾雪梅生活在湖南邵阳,这是她的娘家,也是儿媳的娘家。


“我想着把孙女接过来,我来教育她。”曾学梅说,孙子现在已经六岁,孙女也已经两岁,她将生活的重心更多地放在了孙子、孙女身上。


在孙子、孙女面前,学梅被禁止提及的一句话,就是“你爸爸在你这个岁数,已经……”将孙子、孙女的童年与儿子的童年作对比,是绝对不允许的。


她曾经与儿媳商议,她来教孙子文化知识,而儿媳教他生活能力、做人做事但“实验”的效果却并不理想



曾雪梅不愿意在邵阳当地治病,怕增加儿子一家的负担,所以,他一直在邵阳与华容之间奔波,“儿子、儿媳都不让我回华容,每次都是我偷偷回的。”


“每次到儿子家,就看到孙子的玩具又多了,而之前教的东西已忘了一半。”曾学梅说,在儿媳“想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的强烈要求下,她只能将自己的教育穿插在孙子的“游戏”之间


在2000年魏永康到北京上学后,曾雪梅还专门教过一个同事的孩子,尽管只教了一年多时间,但是那个孩子之后也高分考入了全国重点大学。


但当儿子退学之后,她也开始反思教育孩子的方式。


“我曾经写过一本教育孩子的书,还希望能够在永康毕业的时候发表,当时已经写了三四万字。”曾学梅说,在儿子退学后,她一气之下,将她写的那本书全都撕了。


网友评论


小默默: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谁可以去干涉,表面看为了孩子以后能过得更好,实质上却忽略了在成长过程中所需要各种适应生活的能力。其实在家庭教育中适当放手比你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的帮他做会让他得到的更多。


漁父-:更让人难过的是她竟然还想用这种方式教育孙子。。


神经兮兮小2货:儿子被退学了她直叫儿子去死去跳楼~你确定你是好母亲?幸好你儿子没走上歪路


罗小然然然:自己不能完成的梦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是大部分父母的通病。在孩子被退学之后那个母亲怎么会叫孩子去死?一个人如果生活的不开心,是神童有什么用?


SM食人花先生:现在还是结了婚有了家庭,看标题和前面我还以为那孩子到后来不能自理了变成废人一蹶不振,还好结果还是比较乐观~~


蜀叔辣评

最好的疼爱是“手放开”


魏永康式的“伤仲永”,不是不后进,而是不全面。这归咎于家长偏执的爱和对于教育的狭隘认知。当今社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心智健全的外向型人才,敢想敢做的创造型人才,而不是一朵摇摇欲坠的花骨朵。有时候早点放开手,才是最好的教育和爱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调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