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葉輕舟寄此身

 汉青的马甲 2016-04-07

浮世如此,我何嘗不想

寄心于山水

松林與漁舟



 元 吴镇 《四友图》



“风景长江浪拍空,轻舟荡漾夕阳红。归别浦,系长松,知在风恬浪息中。”


这优美的诗句,并非出自哪位著名诗人,它的作者是“元四大家”之一的画家吴镇。


吴镇,号梅花道人。诗、书、画相映成趣,时人号为“三绝”。


名号能反映一个人的修为,梅花与道人的组合其修为如何?马上就知道。



▲ 元 吴镇 《渔父图》


吴镇的画有个主题,就是渔父。


熟悉诗歌的读者,可能马上就会想到张志和的《渔歌子》,他的五首《渔歌子》有个别称,就是渔父词。


不止“西塞山前白鹭飞”那一首好,而是每一首都悠闲恬淡,抛却柴米油盐的家常,这些词随意地表露着作者的理想和情怀。



▲  元 吴镇《 墨竹图 》


  元 吴镇《 墨竹图 》局部



 元 吴镇《 墨竹图 》局部


 元 吴镇《 墨竹图 》局部


梅花道人常常在画上题诗,诗作之魅力不亚于画作。


文人画的标志在于画者首先是文人,可以把他的思想画出来,以及通过诗歌写出来。


往日我们一般通过文集、经典选集来认识诗歌,从现在开始,完全可以从画中诵读诗歌,而且保证品质。


 元 吴镇《竹石图》


桃花水暖五湖春,一个轻舟寄此身。时醉酒,时垂纶,江北江南适意人。


残霞反照四山明,云起云收阴复晴。风脚动,浪头生,听取虚窗夜雨声。


白头垂钓曲江浔,忆得前生是姓任。随去住,任浮沉,鱼少鱼多不用心。


这些词都选自吴镇《渔家傲》。仅仅是诵读,已经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寄托。



  元 吴镇《洞庭渔隐图》局部


《洞庭渔隐图轴》,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近景是数棵松树,风骨昂藏,向上茫茫湖面,画家用很轻的笔法绘制了若隐若现的小舟,渔父在船头撑篙,吟诵题诗:


“洞庭湖上晚风生,风揽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


远处山峦叠嶂,苍劲朴拙,搭成对比强烈又互补和谐的画面。


诗,画,意全出,犹有灵气扑面,开阔怡人。



 元 吴镇 《松石图》局部


吴镇的渔父图受到后世文人的喜欢和推崇,出现了很多追随者和模仿者,然而都不及他的艺术影响大。


作为艺术形象,渔父到底有哪些艺术魅力呢?



  元 吴镇 《松石图》局部


其实归隐,在文学史上并不少见,而渔父的出现却有其不同之处。


因为“渔父”身在“江湖”中,而不是远离江湖,远离风波。


吴镇所画的渔父,正是迎着风浪,不躲匿,亦不惧怕,反而强调了在风浪环境中的超脱意识。


“以心中的平和淡荡去融会外在的波涛,以性灵的平宁收摄江湖的险恶。”


所以渔隐的核心是内在的平宁,这也就是他为何能不费吹灰,赢得文人心仪的原因了。



 元 吴镇 渔父图立轴


而探求核心的核心,就更加意味深长。


画面上的渔父,常常做出垂钓的姿态,而他们的深意恰恰不在“钓”本身。


真正的渔父获取鱼为生计,而文人的渔父区别在于他不为钓鱼,即超越了钓鱼这个目的。



  元 吴镇 《后赤壁赋图》


吴镇在诗中明确写出:鱼多鱼少不用心。


回溯到诗歌史,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张志和的“不在得鱼”,船子的直钩钓鱼,表达的都是超越功利、欲念等一切束缚身心的东西。


文人的渔父享受的是烟波之上,飘飘似仙,他们的“鱼”不是垂钓得来,而是感悟出来的性灵自由。



 元 吴镇 《 筼筜清影图 》 



 元 吴镇《 筼筜清影图 》局部


忽然想到,垂钓之意是对钓的超越,那有没有超越“写”的写,有没有超越“学”的学,即抛却通常目的,只是纯然享受钓,写,和学?


一定是有的。这些,大约就是哲学上说的“终极目的”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