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镇:闲情归隐逸 野竹作风骨

 张缨zyzy 2017-05-17


道禅相惠 达生知命

吴镇生于1280 年,所处的时代,正值元代中后期。元代以少数民族身份统一中国,实行了一些种族压迫、歧视政策,加剧了民族矛盾,同时, 元代对传统汉文化及文人的轻视,对长期以中原先进文化自居的文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冷遇, 使汉族文人士夫在文化、心理、民族的自尊意识受挫。元代文人们在失落中走下朝堂,政治、仕途上的失落,使他们“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和实践几乎被丢弃, “独善其身”成为人生追求的目标。

吴镇的祖辈与宋宗室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宋代开国元勋吴延祚、宋太宗驸马吴元扆、卫国名将吴革等,在先辈中还有许多人是两宋的台阁重臣。身世的零落使得吴镇极其不满元朝统治, 终生拒不仕元。他曾作骷髅画,上题:“古今多少风流,想蝇利蜗名几到头,看昨日他非,今朝我是,三回拜相,两度封侯,采菊篱边,种瓜圃内,都只到邙山一土丘。”可见他淡泊名利的处世哲学。隐匿山林,与深山野水为友,道家的“自然逍遥”与禅宗的“心无万物”迎合了文人们超脱世俗的心态,因此,学道参禅大多成为元代文人心灵的归宿。


吴镇 渔父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沧螺集》云:“吴镇为人抗简孤洁, 高自标表,号梅花道人。从其取画,虽势力不能夺。惟以佳纸笔投之案格,需其自至,欣然就几,随所欲为,乃可得也。”吴镇抱持着愤世嫉俗的心态, 性枯旷简,孤高自赏,不与时人为伍,他将孤独的心境付于道禅中,兼修易经,一度成为一名术士,占天算地,孤贫之时靠卖卜为生,将自身的抱负寄托于虚幻与山水之间。

他早年自号梅花道人、梅道人、梅花庵主,与道家交游颇深。倪云林跋吴镇《平林野水园》云:“元初真士曾与嘉禾紫虚观,好与吴仲圭隐君游,故得其诗画为多。”元初名周元真,即是紫虚观道士,此时吴镇年仅二十余岁。同样与他过从甚密的著名画家方方壶,也是一名上清宫道士。吴镇一幅松图题诗曰:“幽澜话别汗沾衣,飒尔西风候雁飞。我但悠悠安所分, 谁能屑屑审其微。钓竿不插山头路,猎网宁罗水际矶。独有休心林下者,腾腾兀兀静中机。”于闲适中以识静中机趣,远离世俗之罗网,这和道家“清静无为” 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另有一题竹诗:“老枫化为人, 老杉化木石,庄周与蝴蝶,后来谁复易。”化用《庄子》中庄周梦蝶之典故,可见吴镇的思想中,深受道家追求无为,物我同一的观念影响。


吴镇 渔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

吴镇晚年又醉心于佛教,曾自立墓碑,上题“梅花和尚之塔”,以此明志。《释氏要览》称,吴镇晚年常用的画作落款“梅沙弥”为“始落发后之称谓也”。这表明吴镇晚年已经皈依佛教空门。吴镇在1340 年抄写《心经》,佛教心学强调“心无挂碍”,号召以一尘不染之心观照万物,便可摆脱尘俗一切烦恼,乃至生死。他作《无碍泉》诗:“瓶研水月先春焙,鼎煮云林无碍泉,将谓功州贤太守,老僧还解觅诗篇。” 他在《题大士》的偈语中说:“大定光中现自在相, 杨柳瓶中,陁罗石上。心如止水,水如心,稽首大观世音。”吴镇在对佛的信仰中,对“心无挂碍”“心如止水”的追求,渴望远离世俗烦恼之束缚,由此可见一斑。


吴镇晚年,与古寺禅师们来往纵横,悠然自得, 超脱凡尘,于丛林禅风中获得了更多的心灵自由。《跋古泉禅师四友图》中说:“焚香对坐终日,略无半点俗尘涴入,聊书此以识岁月。”这就使他具备了良好的创作心境。

山水渔父 闲画自然

吴镇喜画渔父,今存世四幅《渔父图》,另外代表作如《洞庭渔隐图》《秋江渔隐图》《芦花寒雁图》等,无一不有渔父入画。

吴镇笔下的山水和渔父是分不开的,二者合而为一,构成了他心中完整的精神图谱。

渔父的形象,是浪迹江湖的智者隐士的象征。《庄子》中的渔父,呼吁世人要保持自己“真”的本性,“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而不可“苦心劳形以危其真”,追逐虚妄之物,为世俗所羁绊,从而达到虚静无为、返璞归真的境界。而屈原《楚辞》中,屈子因“举世皆浊其独清,众人皆醉其独醒”而痛苦徘徊于汨罗江畔,渔父却认为:“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当屈原宁葬身鱼腹也不蒙世俗尘埃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里的渔父, 便是得天地造化的圣人,世道清浊都逍遥自在,超出世俗和万物之外,保持天然本性。渔父象征着隐逸之风, 遇治世则进取,心怀天下;乱世则退隐, 独善其身。这一题材迎合了众多元代画家归隐山林、纵性于野的心境。


吴镇 清江春晓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吴镇的山水画,为突出渔父的超凡脱俗意境,在用笔上摆脱了宋代以来院体画的束缚,推陈出新,善用秃笔重墨,气势豪迈。以往山水,多用淡墨干笔皴擦, 而吴镇发展了董源、巨然的披麻皴墨法, 创造性地运用湿笔,使得画面笔墨淋漓, 烟雨迷蒙,水气氤氲之间渔翁悠然其间, 野逸清静,意境闲远。倪瓒曾在吴镇《嘉禾八景》上题跋曰:“醉后挥毫写山色, 岚霏云气淡无痕。”吴镇运用湿笔披麻皴法,使画面不显胶着、颓废之感,而浓厚而湿润,气韵生动,更有水墨效果。如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渔父图其一》中, 远山丘石施以重墨积写,水天之际以淡墨烘之,树木扁舟运用了皱染点簇之法,以墨色的浓淡及层次变化来显示大自然的神韵,给观者以足够的想象空间,情致萧疏淡远,清寂惨淡,给人以寒气逼人之感。

吴镇山水画的题跋,更是颇显逸趣。如《渔父图其一》题跋:“目断烟波青有无, 霜凋枫叶锦模糊,千尺浪,四腮鲈,诗筒相对酒葫芦。至元二年秋八月,梅花道人戏作渔父四幅并题。”虽然枫叶凋零,无尽悲凉,但又诗酒相对,吟咏自乐,自有一派闲情异致。《洞庭渔隐图》则更为直接地道出了淡泊之意:“洞庭湖上晚风生, 风揽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吴镇追求的是自然平静的生活,摒弃名利浮云,他钓的是鲈鱼,也可以说不是鲈鱼,而是悠然自得的心境。


吴镇 渔图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吴镇画中的渔父,或俯仰天地,或悠然回望,有的虽只是一个轮廓,却自有一股神韵在其中。吴镇画渔父,是以渔父自比,渴望在孤寂中得到另一种超脱。寂静冷漠的山水中,有一渔父摇橹而出,便瞬间有了“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的无尽意境,这山水也便活了起来。

清竹俊赏 曲直有节

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儒家作为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一,推崇的是谦逊、仁义、德行兼备的品质,而这正是竹文化的核心。《论语》中说: “南山有竹,不揉自直。”历代文人认为,竹子是气节、风骨、虚心、谦恭的象征,因此成为古今文人墨客争相吟咏的对象。

历代画家,以竹入画者众多,而吴镇所画的竹, 颇具风骨,备受后世赞誉, 影响了后代众多的文人画家。

吴镇擅画墨竹,师法“墨竹宗师”文同,再宗苏轼,有二者之遗韵。他主张画竹要做到“心手两相忘, 融化同造物”,才能胸有成竹。他《墨竹谱》中有很多关于画竹的精论,如“墨竹位置,如画竹竿、节、枝、叶四者,若不由规矩,徒费工夫,终不能成画。濡墨有浅深,下笔有轻重。逆顺往来须知去就;浓淡粗细, 便见荣枯。仍要叶叶着枝,枝枝着节。”他极为注意以墨色浓淡来显示枝、竿的层次变化,以及细微之处的枝叶交错,用笔自如,聚散分明,驰骋于法度之中, 逍遥于尘垢之外,从心所欲,尽得自然生态。


吴镇 墨竹谱(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

吴镇喜画野竹和风竹,在他的眼里,“野竹野竹绝可爱,竹叶扶疏有真态”,特别注重抓住竹子瞬间风动之姿。《仿东坡风竹图》虽是仿作,却独有新意, 细枝顺风而卧,竹叶似闻其声,迎风招摇却不失骨力苍劲,笔法利落简洁,风姿绝妙,富有动感。《多福图》集墨竹、古木和山石为一幅,竹、木横向斜生,伸展自如,取势自然,不显呆板,竹叶生机勃勃,山石皴笔淡湿结合,墨色层次丰富,颇有“野竹翠色攒石生” 的傲然清气。

清王昱《东庄论画》说:“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画如其人,由此可见一斑。其墨竹图题诗道:“俯仰元无心,曲直知有节。空山木落时,不改霜雪叶。”“众木摇落时, 此君特苍然。落落不对俗,涓涓净无尘。”吴镇赋予了竹子自身的人格特质,在他的笔下,竹子便如同其自身,耿直磊落,坚守气节。

吴镇是元代文人画家的代表之一,其孤高、耿直, 虽势力不能夺的个性,以及“抒写逸气”,诗、书、画“三绝”相映成趣的独特审美特质,创造了极富特色的文人山水画,影响了明、清两代众多文人画家,使元代画坛大放光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