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论拜占廷帝国查士丁尼王朝的克里米亚政策

 济宁二中谭天宇 2016-04-07

谭天宇 秦艺芯 著

(本文完成于2015年9月,发表在2016年第2期的《长江丛刊》上)

内容提要:在查士丁尼王朝时期,拜占廷帝国极为强大,在克里米亚地区实行了驱除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匈奴游牧部落、对克里米亚半岛进行直接统治、在克里米亚半岛上兴建一系列城市与要塞、在克里米亚半岛推广基督教等政策。

关键词:拜占廷帝国 查士丁尼王朝 克里米亚半岛 基督教

  

 

查士丁尼王朝(518-610年)是拜占廷帝国的第三个王朝,由查士丁尼一世(527-565年在位)皇帝而得名,前后共传六个皇帝。在查士丁尼王朝时期,拜占廷帝国极为强大,势力第一次达到了顶峰。本文谨对查士丁尼王朝在克里米亚地区的政策进行简要的分析与研究。

一、查士丁尼王朝之前的克里米亚半岛

历史上可以确定的最早在克里米亚半岛定居的是凯尔特人。公元前七世纪时他们逐步被斯基泰人所取代,与此同时希腊人开始在沿黑海地区建立殖民地。公元前438年,在希腊人建立的殖民地基础之上,克里米亚半岛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建立起了一个希腊化国家——博斯普鲁斯王国。公元前16年,博斯普鲁斯王国成为了罗马帝国的附庸国。

公元四世纪后期,由于全球气候变冷,草原地区的牧草大量被冻死,游牧民族的牲畜数量减少,这给他们带来了灾难乃至覆灭的危险。气候变冷首先影响到了在欧亚大陆中部草原地区游牧的匈奴人。四世纪七十年代,匈奴人闯入了黑海北部原哥特人居住的草原,拉开了民族大迁徙时期的序幕。

第一轮民族大迁徙的浪潮波及到了在克里米亚半岛西部地区居住的哥特人。在匈奴人的进攻之下,他们有的逃往高山,有的与草原其他游牧民族混居。克里米亚半岛西部的草原地带成为了匈奴人所控制的地区。[1]55-56而博斯普鲁斯王国则畏惧与匈奴人作战。其国王认为与其和匈奴人作战,还不如向他们交纳贡赋,使匈奴人入侵其他国家。博斯普鲁斯王国的都城赫尔松涅斯(Херсонес)免于在匈奴人的入侵中遭受毁灭,这使它在公元四世纪以后成为了克里米亚半岛上最大的城市。博斯普鲁斯王国也成为了半岛上最为重要的政治力量。

这一时期,克里米亚半岛对于罗马帝国的重要性不断增长。君士坦丁大帝(306-337年在位)将都城从罗马迁到了古代的拜占廷,将其命名为君士坦丁堡。这座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马尔马拉海连接处的城市成为了罗马帝国新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395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379-395年在位)将帝国分给他的儿子们,从而形成了西罗马与东罗马帝国。对于东罗马帝国来说,黑海沿岸地区成为了对其经济和安全最为重要的地区。

五世纪中期,匈奴人的入侵对于东西罗马帝国均构成了最为主要的威胁。分散的匈奴各部落在天才的军事首领阿提拉的统治下统一起来,他把征服罗马帝国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西罗马帝国与匈奴人直接进行了战争,而东罗马帝国则通过行贿拜托了阿提拉的侵略。453年,阿提拉去世,他建立的匈奴联盟分崩离析。匈奴人中的一部乌吉古尔人(утигур)迁移到了克里米亚半岛的草原上。

西罗马帝国未能顶住西哥特人、匈奴人、汪达尔人以及他们为数众多的同盟者们的冲击,于476年灭亡了。而东罗马帝国——此后史学家因着它首都的旧称,称其为拜占廷帝国——则在五世纪后期得到了增强。

二、查士丁尼王朝在克里米亚的政策

拜占廷帝国在公元五世纪后期和六世纪初期实力大为增强。518年,在拜占廷帝国皇帝阿纳斯塔修斯去世后,近卫军将领查士丁登上皇位,称查士丁一世(518-527年在位),开创了查士丁尼王朝。查士丁尼王朝在克里米亚半岛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最主要的三项如下:

1.驱除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匈奴游牧部落,对克里米亚半岛进行直接统治

查士丁尼王朝之前,无论是罗马帝国还是拜占廷帝国,都没有对克里米亚半岛进行直接统治。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博斯普鲁斯王国保持着很大程度的自主权,拜占廷帝国的军队并没有在半岛上驻扎。

在公元六世纪初期,博斯普鲁斯王国的实际控制权在其雇佣军首领、匈奴人酋长戈尔德(Горд)手中。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一世邀请他前往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在君士坦丁堡,戈尔德受到了查士丁尼一世皇帝热情的款待,并被劝说接受基督教的信仰。戈尔德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并承诺回到克里米亚半岛后将率领他的臣民接受洗礼。这将标志着克里米亚半岛处于查士丁尼一世皇帝的统治之下,因为那时拜占廷帝国皇帝也被认为是全体基督徒的皇帝。[2]39

戈尔德返回克里米亚半岛之后,致力于推行基督教。在他的带领下,原多神教神庙里的偶像被捣毁。多神教祭司们害怕自己拥有的权力被剥夺,他们策划发动了兵变。在混战中戈尔德被杀,查士丁尼一世皇帝派往克里米亚的军队也被消灭,拜占廷军队所修建的营寨和基督教教堂等建筑也在兵变中被毁。

这场由克里米亚半岛多神教祭司阶层掀起的动乱给了查士丁尼一世皇帝出兵的借口。约530年,拜占廷帝国军队渡过黑海,在克里米亚半岛南部登陆。匈奴人的军队仓促应战,但很快就被击败,匈奴人的势力由此完全被逐出克里米亚半岛。[3]137拜占廷帝国军队占领克里米亚半岛之后,查士丁尼一世皇帝委派总督——官职名为“杜克斯(дукс)”对克里米亚半岛进行统治。克里米亚半岛的行政中心在以前的博斯普鲁斯王国都城,拜占廷帝国将其更名为赫尔松(Херсон)。

2.在克里米亚半岛上兴建一系列城市与要塞

夺取了克里米亚半岛之后,查士丁尼王朝的历任皇帝都致力于建设城市与要塞。

拜占廷军队刚刚占领赫尔松,就重建了在战火中遭到毁坏的城墙以及其他防御工事。在已经完全被匈奴人破坏的博斯普鲁斯王国城市潘蒂卡派(Пантикапей)附近,拜占廷帝国建立了新的城市。在阿卢什塔(Алушта)和古尔祖夫(Гурзуф)地区重建了在战争中被破坏的阿鲁斯通(Алустон)城堡。为了防止游牧民族的再度入侵,查士丁尼一世皇帝还命令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山区兴建了长城以阻塞道路。

查士丁尼一世皇帝去世之后,拜占廷帝国查士丁尼王朝的历任皇帝——查士丁二世(565-578年在位)、提比略二世(578-582年在位)和莫里斯(582-602年在位)仍在继续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建设工程。这一时期拜占廷帝国在克里米亚半岛上营建了许多堡垒建筑:多罗斯(Дорос)、埃克西-克尔门纳(Экси-Кермена)、奇夫特-卡列(Чуфут-Кале)、卡拉米特(Каламит)、巴克拉(Бакла)和杰别-克尔门(Тепе-Кермен)。[2]40这些堡垒建设在克里米亚半岛上易守难攻、地势险要的地方,和平时期里面驻扎有拜占廷帝国的军队,而如果面临游牧民族入侵,则让附近城镇的居民前往其内部避难。克里米亚半岛上营建的这些堡垒建筑对于拜占廷帝国巩固在当地的统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此后黑海北部草原地带的游牧民族虽说仍经常对拜占廷帝国统治下的克里米亚半岛进行小规模骚扰,但是却无法攻克拜占廷帝国在克里米亚半岛上修建的城市与要塞。因此拜占廷帝国较为牢固地确立了对克里米亚半岛的统治。

3.在克里米亚半岛推广基督教

公元一世纪在巴勒斯坦地区起源的基督教,不久就传入了克里米亚半岛。据俄罗斯学者哈巴耶夫(Хапаев)研究指出,公元三世纪时在博斯普鲁斯王国就出现了信仰基督教的团体,在公元四世纪时,这些团体在赫尔松涅斯留下过大量活动的印记。325年在尼西亚召开了第一次基督教普世大公会议,出席会议的就有克里米亚地区博斯普鲁斯王国的主教卡德穆(Кадм);而在381年君士坦丁堡举行的第二次普世大公会议上,赫尔松的主教埃费里伊(Эферий)也出席了。[2]40-41

公元四世纪时,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基督教团体活动较为频繁。但是匈奴人的入侵改变了这种局面,大量基督教的教堂建筑被毁坏。在查士丁尼一世皇帝出兵克里米亚半岛,对其进行直接统治之后,罗马柱厅式的基督教教堂建筑在克里米亚半岛上大量兴建。在这些教堂建筑里都设有供举行洗礼用的浸礼堂,这是为克里米亚半岛的居民皈依基督教而兴建的。其中最著名的基督教教堂建筑当属在赫尔松兴建的圣彼得堡罗教堂,它的建设持续了有98年之久。[4]19-24

在查士丁尼王朝推行基督教的政策作用下,克里米亚居民大量受洗入教。公元六世纪后期被史学家视为绝大多数克里米亚人接受基督教的时代。

三、影响拜占廷帝国查士丁尼王朝在克里米亚政策的因素

拜占廷帝国查士丁尼王朝为什么要在克里米亚半岛上实行以上政策呢?对于影响查士丁尼王朝在克里米亚政策的因素,有必要进行一下分析。

首先,克里米亚半岛的地缘政治地位重要性的增加是影响拜占廷帝国查士丁尼王朝在克里米亚政策的首要因素。

罗马帝国在迁都君士坦丁堡之前,克里米亚半岛对其来说是极为偏远的地区,而且经济较为落后。因此罗马帝国的军队虽说占领了地中海沿岸的广大地区,但是却没有发兵克里米亚半岛。博斯普鲁斯国王对罗马帝国称臣纳贡后,罗马帝国便满足于让其保持独立地位。

迁都君士坦丁堡后,这座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马尔马拉海连接处的城市成为了罗马帝国新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在当时如果乘坐快速的帆船的话,2-7天(由于风向不同,所需时间会有所差异)可以从克里米亚半岛到达君士坦丁堡,因此克里米亚半岛的地缘政治地位大为提升:它从帝国极为偏远的地区一跃而成为最重要的边防前哨。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对于拜占廷帝国来说,黑海沿岸地区成为了对其国家安全最为重要的地区,因此拜占廷帝国为了统治克里米亚半岛做了大量工作。

其次,拜占廷帝国实力的增长是影响查士丁尼王朝在克里米亚半岛政策的重要因素。

克里米亚半岛在公元四世纪前期就成为了君士坦丁堡重要的边防前哨。但当时的罗马帝国面临着哥特人、匈奴人、汪达尔人以及他们为数众多的同盟者的进攻,无暇过多顾及克里米亚半岛。五世纪中叶,阿提拉所率领的匈奴联盟军队还数次进逼君士坦丁堡周围的地区进行劫掠,直接威胁到了拜占廷帝国的生存。在匈奴联盟的巨大军事压力下,拜占廷帝国狄奥多西王朝皇帝不得不靠行贿来摆脱阿提拉的侵略。随着阿提拉的去世,匈奴联盟土崩瓦解,但是面临着诸多“蛮族”的入侵,拜占廷帝国对克里米亚半岛仍然是力不从心。

五世纪后期和六世纪初期,由于暂时没有强大的外敌所侵扰,拜占廷帝国的实力有所恢复。查士丁一世登基、建立查士丁尼王朝之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经济的政策。对内削弱大贵族的势力、取消阿纳斯塔修斯一世的一性论宗教政策、恢复发展东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农业生产,对外与萨珊波斯保持和平、与高加索地区诸小国结盟。这些政策增加了拜占廷帝国的国力,为查士丁尼王朝在克里米亚半岛采取的政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宗教因素也是影响拜占廷帝国查士丁尼王朝在克里米亚半岛政策的重要因素。

拜占廷帝国查士丁尼王朝的历任皇帝均虔诚信仰基督教,自命为全体基督徒的保护者。因此宗教因素对于查士丁尼王朝的各方面政策均有重要影响,在克里米亚半岛的政策也不例外。无论是在早期劝说匈奴人酋长戈尔德改信基督教,还是后来在克里米亚半岛上兴建诸多的基督教教堂建筑,都可以看得出基督教对于拜占廷帝国查士丁尼王朝在克里米亚半岛政策的影响。

 

参考文献:[1]Пиоро И.С. Крымская Готия // Очерки этнической истории населения Крыма в позднеримский период и раннее средневековье. Киев, 1990.

[2]Хапаев В.В. Северный форпост Византийской империи. Крым в IV – начале XIII века // История Крыма. Москва, 2015.

[3]Летопись византийца Феофана от Диоклетиана до царей Михаила и сына его Феофилакта. Москва, 1884.

[4]Жития херсонских святых в греко-славянской письменности // Памятники христианского Херсонеса. Вып.II. Москва, 19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