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手段”,让教育活起来

 thchen0103 2016-04-08

作者:小李(山谷幽香花)

内容提要:

后进生的转化,可以通过一些合适的小手段来实现。“家校联系本”可以实现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报喜单”的运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记录“√”、“×”的方式,便于全面评价学生。

小“手段”,让教育活起来——谈“后进学生”的转化策略

说起“后进学生”(更多的人叫他们“差生”),很多人会马上想到“笨”、“贪玩”、“打架”……好像凡是不好的行为,都是他们常做的。班里的同学会冷落他们,不爱和他们玩;任课老师会歧视他们,总是恶语相向。而他们对自己也有了一个错误的认识:我是差生,我很笨,怎么学也学不好的,做什么都是错的。从而,破罐子破摔,逐渐失去了自尊和自信。

可是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普通班级里,这些“后进学生”的人数要占到班级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而对于我所任教的农村班级来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后进学生”的人数几乎占到了全班的三分之一!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提出“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端正态度,重抓对后进学生的培养。我认为,改进后进学生,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适时耍点小“手段”,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家校联系本”,形成家校联盟。

农村家长与城市家长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对学生学习的关注程度上。相对于城市小学生学习“累”而言,农村的小学生则是处于一种完全放松的状态。大部分的学生家长出门打工,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看,因为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对孩子只能做到生活上的照顾;而没出门的家长,又因为一年四季会有干不完的农活,也是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比较通情达理的家长会对老师说:“我们没空管,也不会管,老师们在学校多费心看着点儿。不听话,就打他!”仅此而已。

针对这一情况,我首先同家长们建立了电话联系,避免了家长们外出或农活忙无法进行家访的弊端,及时沟通学生的具体情况。其次,模仿利用李镇西老师创设的“家校联系本”,让学生的点滴进步有案可查。我定期将所有学生的在校表现写在“家校联系本”上。优秀学生,不只有夸奖,也有对其不足之处的勉励;后进学生,不但有改进的建议,更有对其闪光点、进步表现的称赞。因为所有学生都有家校联系本,后进学生不再感到自己的特殊,不再将老师与家长的沟通理解为告状,反而从称赞的语句中重拾了信心。

小“手段”,让教育活起来——谈“后进学生”的转化策略

二、利用“报喜单”,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报喜单”是我用电脑印制的一张小卡片,上面有“某某同学,本周在某些方面进步明显,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的字样。别看它只是一张普普通通的小纸,在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眼中,那就是一张小奖状,是同学们和老师对他优秀表现的肯定。

“报喜单”每两周发放一次,每次发放的数量大致为班级人数的三分之一。每周一,我都会提醒同学们,新的一期评选又要开始了,你要为赢得“报喜单”付出你的努力。学生们会在心里为自己定一个目标,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严格遵守纪律……不论哪一项,只要有较为明显的进步,就有可能获得同学们的好评,赢得“报喜单”回家向家长报喜。开始这一活动之后,我明显看到了学生们在各方面的进步:不完成作业的少了,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多了,自习课违反纪律的少了,关心集体、热爱劳动的多了……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发放报喜单的时候,同学们一致推选进步明显的同学,竟是我们班学习成绩倒数第三的王XX同学,理由是她在这一周认真听讲,进步很快。当她从我的手中接过报喜单时,我看到了她脸上因激动而展现出来的灿烂的笑容。说实话,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很少看到她在我面前笑过,她的眼中只有麻木和迷茫。第二次,她又因能按时完成作业,再次得到报喜单,而在此之前的整整一年中,她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寥寥无几!多大的进步啊,同学们不禁为她热烈鼓掌。

小“手段”,让教育活起来——谈“后进学生”的转化策略

三、用“√”、“×”记录成长,全面评价学生。

素质教育不是应试教育,单单用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是非常片面的。我在教育教学中实行用“√”和“×”来评价学生的一言一行。

评价涉及学生在校表现的各个方面。例如:学习方面,完成作业、书写清楚工整、课堂作业全对或是有明显进步的同学;纪律方面,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动脑思考、回答问题、自习课不说话的同学;卫生方面,个人整洁、认真做值日的同学;还有大扫除中劳动积极的、热心帮助同学的、拾金不昧的……只要学生有值得表扬的一点,都可以用“√”来肯定。相反,如果有做的不符合要求的,如不按时完成作业的、不遵守纪律的,每次则送个“×”来给予警告。平时由小组长记录,所有同学共同监督,学期末,全班统计每个学生最终得到“√”和“×”的数量,相同数量的“√”和“×”可以相互抵消,每个同学按得“√”的多少,给予全班表扬及一定的物质奖励。

用“√”和“×”的方法评价学生,因其涉及学生的各个方面,较以往的分数的评价更全面。尤其对于后进生来说,分数不再是他们的压力,只要他们按时完成作业,书写清楚工整,同样可以得到“√”,而且,还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优秀表现赢取“√”,来抵消学习成绩不够好所得的“×”。坚持的时间长了,全班同学的心目中达成了一个共识:只是学习好还不行,只有各方面都好,才是个好学生。

用“√”和“×”来评价学生,真正促进了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健康成长。

我所运用的这些小“手段”,其实同其他老师所用的“小花”同出一辙,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这些小手段更具长远性。运用好了,他们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朝着不远的目标主动不懈地前进,让教育不再只是教师的任务,而成为了学生的一种需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