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经排名第一的跨境电商, 是如何节节败退的

 蜀道行max 2016-04-08

三次转型后依旧奔向死神的蜜淘,着实加重了跨境电商业界的忧虑。

眼前的蜜淘望京 SOHO T3 总部,早已没有往日繁忙的景象。零星散落的文件、空空如也的办公区,似乎印证了先前的传言。在偌大的空间里,只有零星几名装修工在自顾自的忙碌起手中尚未完成的工程,偶尔抬头打量下门外张望的记者。

遥想当初的蜜淘,迎着风口率先起航,一度以跨境电商佼佼者的身份被业内视为学习蓝本。如今却在跨境电商方兴未艾之际,就这样黯然退出了市场舞台,怎么不令人唏嘘感叹。

政策红利的收紧以及激烈竞争不断地加大,新兴的跨境电商似乎难逃被巨头吞噬的老路。而更令人后怕的是,后继者们还兴致勃勃地拿着不断涌入的资金,争先恐后地踩着前面倒下的尸体继续前行。

半途而废的蜜淘 C2C

2014 年,海淘从灰色代购到形成产业风口,29 岁的谢文斌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内心,毅然加入了海淘创业大军,创立了 CN 海淘(蜜淘前身)。以类似淘宝 C2C 的模式,引导海外代购和导购入驻自身平台,阿里系出身的谢文斌希望通过效仿老东家过往的成功经验,使 CN 海淘能在跨境电商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但这份野心却包裹着与其不相称的实力。平台搭建与运营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拥有海量高品质的商家和强有力的用户流量做支撑。而要想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海淘创业浪潮中,迅速网罗资源补上最为缺失的一环又谈何容易?还没等到制定出完善的解决方法,更加严峻的问题又接踵而至。

如果说积累资源耗费的时间在考验着谢文斌的耐性,那居高不下的退单率就是击溃 CN 海淘的最后一发子弹。

既然做平台,自身就不备货。那么用户需求就完全依赖于代购和海外买手。出于诸多成本的考虑,需求旋即被限定在一定数量的基础上,这就直接造成了物流周期长,用户体验差等问题,加之依赖对象远在国外,不好管理把控货品质量。在初期几个月,CN 海淘的退单率一直保持在 60% 以上,平台交易额增长异常缓慢。而对此,谢文斌也只能急在心里却束手无策。

既然此路不通, 谢文斌觉得是时候变通一下。

画虎不成反类犬

既然 C2C 平台被代购的瓶颈卡得死死的,那么自营 B2C 模式呢?

在市场趋势和政策红利的引导下,谢文斌的思路发生了 180 度的转变,既然 C2C 发展太慢又不利于管控,何不执行自营 B2C 模式,将经营和管控收归自己管理?更主要的是,谢文斌看中的是自营电商的法宝——爆款促销。

说干就干,2014 年 6 月,CN 海淘正式转型,随后不久也改名为如今的 ' 蜜淘 '。

而这次转型,让谢文斌尝到了期待已久的喜悦。蜜淘在半年不到的时间里,顺风顺水地一举斩获两轮共 3500 万美元的融资。得到资本的认可以及手中大笔可用的资金,让蜜淘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面对前有巨头电商压制,后有不断涌入的追赶者的处境,谢文斌觉得应该乘胜追击,以便迅速扩大规模占领市场,保持好与前后竞争者的距离。可惜在这样的基调下,他并不知道彼时恰恰是蜜淘的转折点,眼前的美好只不过是暂时的。

伴随着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蜜淘的价格战就这样打响了,一发而不可收拾。初期的蜜淘,颇有些突袭的意味。激增的用户数量和节节攀升的销量,让谢文斌坚定了走下去的决心,同时也让他开始有些飘飘然。

越打越兴奋的蜜淘,把战火甚至一度烧到了京东 '6.18' 的地盘,喊着保税区商品全网最低价的口号,公然叫板电商行业诸强。显然,暂时地占据上风让谢文斌忽略了自己背后羸弱的供应链。

大手笔的宣传促销就像鼓风机一样,不断地撑大了蜜淘本就有限的身板。恰在此时,跨境电商的价格战集中爆发,各大平台纷纷倾力促销。对于原本就使足了劲道的蜜淘来说,意味着已然失去了最有利的竞争优势。

' 蜜淘在库存上能压个一千万、两千万的货就已经算很不错了,但某些大公司在保税仓库的货就有十个亿。' 谢文斌明显有些力不从心:' 就算我再融一亿美金,也不可能成为巨头打价格战的对手。'

不久蜜淘的供应链弱点就彰显了出来:激烈的市场竞争,让靠烧钱赚取的流量直线下滑。自身选品的不断失误,让原本日趋紧张的资金更加捉襟见肘。再缺少有效分销和泄洪渠道的情况下,蜜淘库存压力也是直线上升。

面对如此众多的连锁反应,曾经意气风发的谢文斌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笑容,被逼无奈之下他开始考虑着第三次转型。

强弩之末的抉择

无法与大平台硬碰硬的蜜淘,在资金出现不足的情况下,只得退让出 B2C 这一竞争凶残的市场。全品不行就做精品,仍旧不死心的谢文斌还期待着从市场红利中东山再起。

做专品的策略并没有错误。很多跨境电商都将自身限定在相对垂直领域。但前提必须是一个范围广大的刚需市场。例如针对母婴领域的蜜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对于这一点,蜜淘的选择就有待斟酌。

首先,跨境日韩贸易从灰色代购年代就开始发展,经过逐步的演化形成如今相对成熟的市场。这里虽然没有自营跨境电商里那么繁多的价格战,但就涉足其中的电商数量来说,已然是红海一片。不论是行业体系还是行业积累,对于频繁转型的蜜淘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其次,从用户群体的需求上讲,日韩商品之所以能畅销国内,依靠的就是品类繁多和快速更替。这些都需要商家对于市场的敏锐观察和准确判断。而就刚刚入市的蜜淘来说,要想吃下这块蛋糕,自然不是一件易事。更何况对于时不我待的市场,能给予的时间也是少的可怜。而从另一方面,市场的这种特质也从侧面无形间也加大了蜜淘运营成本和库存压力。原本就磕磕绊绊的道路更加荆棘难行。

最后,经过之前几番折腾,先前的融资早已烧完。急需引源解渴的蜜淘,从商业模式上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如此一来,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渐行渐远。

虽然躲开价格战的蓝海市场,却又不幸坠入红海。不得不说,蜜淘的命运是如此的多舛。

或许,当初谢文斌的抉择只是为了给自己留下最后的那一丝希望。而现在的他许久未曾出现在蜜淘总部,不要说前来催款的供应商,就连蜜淘自己的员工都见不到他的身影。不论是当初激昂慷慨的前行,还是转型后计划盈利上市,这一切都随着蜜淘的倒下,被历史慢慢的湮没尘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