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钓友大家好,发表上一篇简单的随笔文章《分享钓鲫鱼调漂的灵钝变化和调漂步骤》之后,大家的回帖给与了我很多的支持和赞许,笔者在此向大家表示由衷的感谢!今天就继续为大家简单的分享一些休闲钓调漂和调漂之后的试钓过程中寻找鱼口、浮漂校对的经验,希望能够更多的帮助到对此有需要的朋友们吧。 首先笔者要陈述一下对休闲钓的认识,我并不能准确的定义到底啥叫休闲钓,我自己热爱野钓、水库钓鱼甚至是很多钓友难以接受的黑坑池塘钓鱼,但是我真正着迷的是垂钓时的那种状态,轻松、亲近自然、专注、忘我、刺激、回味无穷等等,这些是令我着迷于垂钓这项活动的根本原因。而我自身非常厌倦那种紧张、嘈杂、繁乱的状态,所以如果您与我的兴趣相同,那么下面我所分享的调漂和找鱼口也许对您有用;而如果您追求爆连,追求竞技成绩等等的话,那么可能我写的内容就会太浅显了,请您轻喷吧。 一、休闲台钓的调漂过程 首先来介绍一些我个人习惯的休闲钓调漂步骤和方法。调漂在我看来目的是增强整体钓组的灵敏度,使得鱼口动作能够更加夸张、迅速、准确的反映到浮漂上,从而能使我们及时的捕捉到。这个过程和目的被很多专家复杂化了,至少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下面是我自己在日常休闲钓时的调漂过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1.首先安装好钓组之后,选定好当天要使用的浮漂,之后将铅皮座上多裹一些铅皮,要求用量超过浮漂的浮力。 2.正常抛竿,但是切记一定不要抛满竿,正常抛竿之后用手臂牵着钓竿。因为此时的铅坠重量很大,非常容易造成钓线倾斜的结果。 3.通过反复调整浮漂的位置,当浮漂露出水面时,此时代表着我们浮漂露出的目数到水底铅皮座之间的距离,就是该钓点的水深啦。 4.当我们测量到水深之后,保持最上面一颗太空豆的位置不变,将浮漂向下(铅皮座方向)移动,移动的距离一定要超过子线长度再多10cm左右。比如子线长15cm,那么我们就向下移动25cm就足够了,移动过少或是过多都对调漂有害。 5.此时就要开始传说中的半水调漂啦。我们开始反复修剪铅皮,当浮漂露出目数或是下沉速度明显减慢时,我们修剪铅皮的量也要慢慢减少,要求我们更加谨慎。 6.当修剪铅皮至浮漂露出总目数接近一半或是一半多1到2目时,比如我们使用17目的浮漂,我正常使用粉饵搓饵钓混养鱼时,习惯粗调浮漂到7至8目的位置。这时的目数就是调目。 7.调目的终极目的就是利用浮漂的浮力,使水线部分的台钓线组达到绷紧的状态。调目越高,浮漂漂座到铅皮座、八字环之间的线组绷紧程度也就越高。 8.当我们设定好调目之后,将调目的一半目数设定为钓目,就可以开始挂饵找底、找鱼口试钓了。 钓目是我们自行设置的一个便于观察浮漂动作的目数,至少我个人是这样定义钓目的,便于我们观看浮漂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其次才是利用调目和钓目之间的差值,来调整子线的绷紧程度,进而可以影响到两颗鱼饵的摆放形态。调目和钓目之间的差值越大,子线的绷紧程度越高。 至于专家们常说的其它因素,在我看来复合问题就比较多了,很难用小篇幅的文字来解释清楚。举个例子,很多专家都说过钓目可以影响到饵料的摆放状态,调钓的越灵敏,可以使两颗饵料一个轻轻触底,一个悬浮。这种说法粗看是正确的,但是在我看来并没有说明钩距问题,在不同的钩距前提下,很难完成这种理想状态。 但是我能理解的是,增大调目和钓目的差值,可以将两根子线的绷紧程度拉大,可以变相的完成将两根子线的跨度拉大这个目的。因为一颗长子线上的饵料必然会先触底,而短子线由于上牵力的原因,会距离长子线的饵料更远一些,这两颗饵料之间的距离就会更大一些。 没想到零零散散的写了这么多,暂且将休闲钓调漂之后试钓过程中探索鱼口和浮漂复调的方法放在下一篇文章中吧。希望笔者这些零散的经验能够帮助到大家!非常欢迎有不同意见的朋友们可以一同交流,我们共同进步! 上一篇《资深钓友分享休闲钓鱼的调漂经验和技巧》中已经跟大家分享了一些小心得,算是毁誉参半吧,今天跟大家简单聊聊咱们日常垂钓时如何选用浮漂,如何调整浮漂,以及常见的一些场景下如何灵活应变的一些小经验,希望对刚接触钓鱼不久的朋友们能够有所帮助。 休闲钓时怎样来选择一款适合的浮漂呢? 在笔者自己看来,首先我们应当简单的分析一下所垂钓的水域情况和对象鱼情况,至少要知道一个大概思路,比如钓多深、钓多远、用多长的竿、是否有风、鱼大不大、比较习惯使用哪种钓法、是否有特殊需要(钓草洞、闹小鱼、钓半水浮)等等。为啥要罗里吧嗦说这么多?钓鱼调漂不就是插根漂扔水里,一动就拽竿子吗!这样聊的话确实没啥必要琢磨调漂的事情了,您那里鱼够多,鱼口够好,不装漂挂个秤砣照样不耽误拿鱼。咱再多贫几句,给有兴趣看的钓友们分析分析。 钓多深、钓多远、用多长竿、是否有风,这几个大概其可以算是一组信息。 深水用大漂这是大家都能理解的,因为大号浮漂可以提供更大的浮力来保证线组能够被牵直,使得浮漂信号传递的更加顺畅和准确。 假如我们使用长钓竿(5.4米及以上钓竿)钓远点的话,就同样有必要选择大号浮漂,因为在抛竿时,吃铅量大的浮漂更容易完成抛竿动作,可以变相的提高准确度。除了能够抛的出去,更重要的就是得能看得见浮漂的目数。很多钓友觉得小漂灵敏,玩6.3米长竿时依旧坚持用小吃铅量、细尾浮漂。笔者在此只能羡慕嫉妒恨了,我这眼神真真的看不见。 垂钓的季节或是钓位是否频繁遇到刮风天?无论是侧风还是顶风,使用一支吃铅量大的浮漂都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刮风天如果您继续用小漂的话,体验会非常刺激。抛竿时很难把握方向和落点,其次刮风天水面表层也有很大的水流,小漂吃铅量小、下落过程慢,还没下落到位就已经随着水流漂出窝点范围了,当然抛竿时打出提前量的话能缓解一些问题,但是依旧会很麻烦。 对象鱼种类、大小、活跃程度这些又对选择浮漂或是调整浮漂有哪些影响? 通常休闲钓鲫鱼、钓鲤鱼等底层鱼类的话,选用一支短脚、长身、中长尾的传统型浮漂就足够用了。而如果牵扯到钓行程或是钓浮的话,选择一支横截面积大,吃铅量大的长脚、短身、长尾浮漂就变的很有必要了。 对象鱼的大小和活跃程度又对我们选择浮漂和调整浮漂有哪些影响?按照实际垂钓的经验来看,常规季节里钓大鱼、鱼口比较好的鱼情时,在诱饵窝料和手食都比较对路时,尽量使用大号浮漂是比较明智的做法。既能够保证线组的绷紧程度,同时由于吃铅量和浮漂体积的原因,会使得浮漂出口的动作更加准确,一些模棱两可的小动作会被过滤掉。 此时不得不多说一句,对象鱼活性比较强的时候,小杂鱼同样会比较疯狂。选用一支吃铅量大一些、下沉穿层速度快、横截面积大一些的浮漂是一个不错的调整方案。 而钓草洞、贴水草、水葫芦、芦苇丛或是钓浅水等等场景时,选用传统钓法的七星漂钓组要远远比台钓立漂的优势大很多。 今天先粗略的分享一些选用浮漂的思路,希望能够对刚接触钓鱼不久的朋友们能有一些帮助吧。如果大家捧场的话,后面再陆续分享一些调漂、应对走水、闹小鱼、钓大鱼、钓深水等场景的调漂思路和经验。钓鱼这项活动其实说起技巧的话就有些大了,只是交流经验,期待大家共同交流,咱们一同进步! |
|
来自: zhangshengli86 > 《调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