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外名人艺术▕ 历代篆刻赏析】

 青木森森 2016-04-08


半侗



 “半侗”是一方战国晋系鉨印。纵13毫米,横13毫米。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晋系文字风格自由流畅,笔意丰富,宛如小家碧玉,翩翩有风致。此印仅两字,且文字的笔画较少,空间留得较多,给人一种清爽疏朗的感觉。“半”字上部两笔刻得比较散,下部竖画拉得很长;  “侗”字笔画劲挺,两字在轻重上形成了上下呼应的变化。此印作者对字形的处理也颇具特色,将“侗”字的单人旁缩小后,放在“同”的左上部,既不破坏字形,又和“半”字相协调。边框整体较粗,但粗中却有细致的变化,形成鲜明的粗细对比,可见作者的匠心独具。读这类三晋小鉨印,就像欣赏一首小夜曲,舒缓曼妙。


阳州左邑右先司马



 

战国三晋铜质官鉨。纵15毫米,横15毫米,现藏故宫博物院。“阳州”为地名,  “左邑”两字合文,也是地名,在今山西闻喜县。据考证,战国时左邑正属魏国。“右先司马”为军事官职名。春秋晚期,地处中原的晋国由韩、赵、魏、智、范、中行氏等六卿专权,到战国初期,晋六卿只剩下韩、赵、魏三家。公元前403年,韩、赵、魏瓜分晋。从而成为各自独立的诸侯国。各国虽然为独立的诸侯国,但其文化、思想等方面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所用的文字统称为“晋系文字”。三晋古鉨多为朱文小鉨,印面一般在15毫米左右,印文结体秀丽,章法布局无定式,配以较厚的边框,风格奇秀清丽,此印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方。此印的文字富于变化,精巧生动的造型和多姿多彩的体势,虽有悖于文字的统一,但从艺术角度而言,全印章法灵动,变幻莫测,宛如一幅山水图画,令人产生许多美的遐思。


富昌韩君



此为战国三晋铜质鉨印。此鉨初看或许稍觉平淡,其实则暗藏机巧。通过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此印无论在字法还是章法上往往有出奇制胜的表现,其布局之巧妙令人赞叹。此印打破四个字平均分布的格局,“富昌”二字上下排列,非常紧密;而将后两个字“韩”与“君”做拉长的处理,整体形成2+1+l的格局。拉长后两字的同时,对竖线做了一些艺术处理,除“韩”字右侧长竖线外,其他竖线均有不同的弯曲,同中求异,避免呆板。此印虽说不上大开大合,但整体纵横错落,还是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