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治渴六法

 杉木轩 2016-04-08



『最受欢迎的中医公众号

       最具人气的中医公众号』


致力于中医尤其是中医民间的成长和传承


每天陪伴中医人成长

第 25 期



作者 / 戴天木

湖北中医学院


编辑 / 冰无双 ⊙ 校对 / 钱秀华


I导读口渴的症状零散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面,对判断疾病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本文作者将《金匮要略》里的口渴系统的总结在了一起,为后学者带来诸多的便捷。



 口渴是一种因体内津液不足或津液输布障碍所致口中干燥而欲饮水的症状,为临床最常见病症之一。口渴的病因有多种,临证当辨证求因而施以相应的治法,不可凡见口渴便概用生津止渴法。《金匮要略》关于口渴的治法内容比较全面,兹归纳为6个方面分述如下。



1

 清热生津止渴  


该法适宜于热盛伤津而渴者,其特征为大渴引饮,渴喜冷饮,伴发热,汗出,心烦,尿赤,舌红苔黄,脉数等症。治方如白虎人参汤、越婢汤。如《痉湿喝病》第二十六条:“太阳中热者,喝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人参汤主之。”夏暑季节伤于暑热之邪,暑热最易伤津,故口渴,并见发热,汗出后恶寒,倦怠少气等症,治以白虎人参汤。方中自虎汤清热生津为主,伍人参益气养阴,使暑热得清,津液恢复,则口渴自止。《水气病》第二十三条:“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而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本条论风水夹热之治。肺胃郁热,热盛伤津,故口渴,并见发热,汗出,恶风,脉浮数等症。治宜越婢汤主之。方中重用辛凉之石膏,配辛温之麻黄、生姜,意在清透肺胃之郁热,使热除津复,则口渴自除。

2

清热利湿止渴 


该法适宜于湿热化燥伤津而渴者,其特征为口渴而不欲多饮,伴胸脘痞闷,头身困重,腹部胀满,心烦尿赤,舌苔黄腻,脉滑数等症。治方如栀子大黄汤、大黄硝石汤。如《黄疸病》第九条:“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第十五条:“酒黄疸,心中懊侬或热痛,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黄疸为湿热所致,热邪太重,湿热化燥伤津,故口渴,并伴心胸烦热不安,腹满、汗出、大便难、小便短赤、身黄如橘等症。治当清热利湿,若病位偏于上,则用栀子大黄汤清心除烦;病位偏于下,则用大黄硝石汤通腑泄热。湿去热泄燥除,不再损伤津液,则口渴自愈。


3

养阴清热止渴 


该法适宜于阴虚内热而渴者,其特征为口渴而不欲多饮,伴虚烦不得眠,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等。治方如百合地黄汤、百合洗方、栝蒌牡蛎散。如《百合病》篇百合病是由心肺阴虚内热所致,临床表现除精神失常外,常有“口苦,小便赤”及“脉微数”等,日久不解,阴愈虚,热愈重,二者互为因果,则可出现口渴。治当养阴清热,润燥止渴,“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渴不差者”,栝蒌牡蛎散主之。因阴虚内热较重,仅以百合、地黄润养心肺、凉血清热尚嫌不足,故又以百合渍水洗身,洗其外以通其内,加强滋肺润燥止渴之功。若渴仍不止者,加服栝蒌根生津止渴,牡蛎咸寒益阴潜阳,引热下行,如此则阴津得生,虚热得清,口渴自解。


4

化饮利水止渴 



该法适宜于水饮内停而渴者,其特征为渴而不欲多饮,喜热饮,或饮入即吐,伴脘痞,腹满,呕吐痰涎,头晕目眩,小便不利或水肿,舌苔白滑,脉沉弦等。治方如五苓散、己椒苈黄丸、茯苓泽泻汤。如《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第五条:“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日水逆,五苓散主之。”《痰饮病》第二十九条:“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方后云服药后当“口中有津液”,若仍“渴者,加芒硝半两”。《呕吐哕下利病》第十八条:“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上述口渴均为水饮内停、阳气不化、津液不能上承所致,故除口渴之外,尚有腹满,呕吐,小便不利等症。治当化饮利水以止渴。水饮停于下焦者,用五苓散化气利水除饮;水饮结于肠间者,用己椒苈黄丸前后分消水饮;水饮停于胃脘,呕渴并见者,用茯苓泽泻汤通阳化饮,健脾利水。水饮得除,气化复常,津能上承,则口渴自愈。

5

温阳化气止渴


该法适宜于阳虚不化而渴者,其特征为渴而饮水较多,并伴畏寒肢冷,小便不利或小便过多,或腰以下肿,舌淡苔自薄,脉沉等。治方如肾气丸、栝蒌瞿麦丸。如《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第三条:“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第十条:“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栝蒌瞿麦丸主之。”肾阳虚微,不能化气蒸腾津液,水不上承,燥盛于上,故消渴引饮。肾气不化,开阖失职,故可同时伴有小便过多或小便不利。肾气丸、栝蒌瞿麦丸均具温阳化气、益阴润燥之功,肾阳恢复,气化正常,津液上润则口渴可止,开阖有度则小便自调。


6

活血化瘀止渴


该法适宜于瘀阻津滞而渴者,其特征为口渴而不欲咽水,伴胸腹胀满或疼痛,舌质青紫或有瘀点,脉涩等。治方如下瘀血汤、温经汤。如《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第十条:“病人胸满,唇萎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第十一条论瘀血化热有“口干燥而渴”,并日“可下之”。《妇人杂病》第九条以“唇口干燥”为瘀血在少腹之辨证要点。可见口燥而渴为瘀血之常症,瘀血内阻,津行不利而不能上润使然。津滞非津亏,故虽口燥欲饮水但不欲咽。治当活血祛瘀。如瘀停少腹,可用下瘀血汤破血逐瘀;若属冲任虚寒夹瘀者,用温经汤温经行瘀。瘀化津行,津得上濡,则VI渴自除,他症亦愈。【岐黄民间传承(微信号:qhmjcc)编校发表】



来源出处:本文摘自《国医论坛》2003 年 1 月第 18 卷第 1 期。

版权声明: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