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纠正研究生学位论文不良之风

 远远地凝望 2016-04-08

  目前正是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审阶段,但令人忧心的是,部分学位论文硬伤严重、病态尽显,主要表现为东凑西拼、水平低下;更有甚者为了应付所谓的“查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设法私下对其进行提前检测,发现情况不妙,不惜对论文“伤筋动骨”,改得面目全非。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现象呢?

  首先,有些作者水平低下、态度不端、学风不正甚至道德败坏。前些年研究生扩招,部分院校相关专业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招生点,面试门槛放得过低,导致一些专业基础薄弱并无科研潜质的低水平之人成为研究生。加之研究生教育较为自由,这些人入学后不但不去“补课”,反而无所事事。涉及学术研究之事,完全一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态度与架势,他们不但不尊重别人的研究成果,而且随意拿来、肆意缀合。研究生不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教育界头疼的问题,学位论文“生病”亦就在所难免。还有一点,就业压倒一切已经成为大学里普遍存在的一种思潮,少数大学沦为职业培养机构,知识和学术往往由于难以“经世致用”而失去了应有的崇高地位。在“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的自我开脱中,学位论文自然沦为鸡肋。

  其次,选拔机制单调,培养监管不力,专业训练不够。目前的硕士研究生招生主要还是以选拔考试为主,对通过入学考试者辅以面试,一些考试型选手往往会通过突击取得高分,面试时稍微逊色也不至于影响最终结果,而一些专业基础扎实的学生,往往会因为统考科目不过线而名落孙山。如前所提,加之学科力量薄弱的部分院校,基于各种考虑而放低面试门槛,结果造成研究生培养质量良莠不齐。当下研究生培养基本上都是研究生院和具体学院联合进行,但往往管学分离,在培养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定的真空,从而造成监管不力。研究生扩招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导师培养的学生数量增多,甚至超过了其能力和精力,从而无法给予每一篇学位论文及时、细致的指导。在平时也不能保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训练,加之有些学生本身悟性不高、态度不正,就造成论文不想写、不去写、不会写等问题。值得思考的还有一个现象是,个别院校会聘请非本单位人员甚至一些社会精英担任研究生导师,结果这些导师往往长期不在培养点,名下学生容易滋生自己是“后娘所生”的想法,在学校找不到归属感而放任自流,专业训练和指导质量可想而知,到头来弄不清楚最起码的论文格式者大有人在。

  再者,论文评审过程秩序混乱,答辩成为过场。临近毕业,导师们不但要指导修改学生的学位论文,还会源源不断收到其他院校送来评审的论文。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面对几乎堆积成山的文字,评阅的仔细程度必然就打了折扣。学生答辩的时候,有些答辩组成员往往碍于导师情面而将意见保留。而这一切,恰恰就被那些别有用心之人敏锐捕捉到,并乐此不疲地钻空子。

  综上分析,研究生学位论文之病根,犹如当下社会腐败,并非天灾,实为人祸。要想治病除患,更需各方共同发力。选拔时严把面试关,注重学术潜力的考察,本着宁缺毋滥、为学术负责的严谨态度选拔学生;培养过程中各单位应该相互通气,加强监管力度,注重专业能力训练,并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学术规范和学风道德;论文评审与答辩过程中本着专业、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肃对待每一篇学位论文。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说,应对学术多存敬畏之心,不该拿就业等作为“免死金牌”而视学位论文如鸿毛甚至胡作非为。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