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人眼里的人体生命、疾病观及健康管理

 清河堂主人 2016-04-09

古医学研习会第46期

共同分享,共同进步


作者/熊广华;编辑/胡文婷

导读世界是能量、信息构成物质并影响着物质,我们的身体和精神永远被周围无形层面的能量、信息部分影响着。中医认识疾病不是只考虑处理简单的病症——“标”,而是在控制“标”的同时,把疾病之“本”——身心系统运转状态调整好,这要求中医师要把视野扩大,找到一个点和整体的关系,通过改善体质来永久性来消除问题的症结。熊广华从资源、渠道、精神三个层面进行深入阐释和病例解析,带给我们新的启示,让我们再一次领悟到“标本同治”的精髓,重新认识人体生命、疾病的本质,通过自然的身心调节方法让每个人完成对自己健康的全面管理。


一.中医人眼中的人体生命

我们人类自诩为万物之灵长,因为我们不仅是肉体的存在,更有是充满爱与智慧的灵性的存在。该如何认识我们人体生命?


  1.古圣贤的认识

人体是性命相合,包含性和命两部分。“性”指的无形层面,如人的思维、意识、精神、情绪、灵性等,“命”指的是有形层面,即我们的躯体或肉体。“性”和“命”两者合而为一,构成了我们这个人体生命。

国学践行的颜爱民教授曾打过一个很好的比喻:人就像一个小的磁铁,磁铁的本身就好比我们的躯体部分、物质部分,而磁铁的磁性就好比我们生命无形层面的这一部分,它虽然肉眼不可见,但却客观存在,且时时发生着作用。人和人之间的影响,如同小磁铁间磁性的相互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小磁铁的磁性,它会时时刻刻与整个地球大磁场发生作用,即小磁铁的北极永远指向地磁场的南极(小磁铁的南极永远指向地磁场的北极),也就是说,人时刻受到地球的影响作用。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影响,还是人受到大自然的作用,这都是体现在无形层面这一部分,即我们的“性”这一块。所以,对于人体生命的认识,要重点去领会和把握无形的层面。

 

 2.古典中医的认识

在古典中医人看来,人体生命也是包含两部分,有形层面的“形体”和无形层面的“精气神”。

    好比一个杯子,杯子的本身如同我们的形体部分,而杯子装的东西及所装东西是如何运作的,这一块是偏于无形的部分,即人的精气神状态、气机能量格局,也是我们中医人更为关注的部分。

      其实,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都非常重视内在,重视精气神的状态。精神、魂魄、胆略、气血、气机格局……这些全是无形层面的东西,或者说是一个人的软实力。中医对人体生命的认识,不仅仅考虑养身,更关注的是无形层面的精气神部分。

中西医学是两套不同的医学体系,它们之间有许多不同点,其中最核心的不同点在于,一是对人体生命的关注重点不一样。西医学是建立在形体解剖结构的基础上,故其特别注重物质层面这一部分;而中医学更为关注的是我们无形层面精气神这一部分,即人之三宝。二是对个体生命的独立性或联系性认识不同。西医学认为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周围的环境对生命个体不会有明显的影响;而中医学则认为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人与整个大自然系统是息息相关的,中医是观察和研究生命所处的大背景,它把人的健康与疾病放在一个广大的时空架构里。

 

3.现代术语解读人体生命

        如果觉得性命相合、精气神形统一,这些词语的表达仍不能亲切的理解人体生命的话,没关系,我们也可以换用现代的术语来解读人体生命。

        人体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综合体。

       CEO观点传统中医更关注软体(能量-信息)及其内在运作水平。生命活动是人体内外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和化生,有其自己的节奏和规律。

总之,不论是性命相合也好,精气神形统一也罢,或者说物质-能量-信息的综合体,我们的人体生命都包含有形层面与无形层面两部分,并且更为重要的,也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无形层面这一部分。我们这个世界是能量、信息构成物质并影响着物质,我们的身体和精神永远被周围无形层面的能量、信息部分影响着。

 

二.中医人眼中的疾病观

        在中医人眼里,疾病分两个层次—标与本:

       疾病的标签,例如病有诊断、有病名,如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食物过敏、白细胞偏低等,这是些现象、症状和暂时的结果,称之为“标”。

而能量不足(气血亏虚)、渠道不通(大便、小便、出汗、月经、手足温度为主要通道,其次是经络、气脉)、气机紊乱等,往往是这些病症背后的原因,因其病位、程度和组合方式不同而产生所谓千变万化的“病”,这才是疾病之“本”。并且在这些“本”的后面,还有更深层次的“本”,如长期的饮食不当、不合理的作息、紧张、焦虑、压力过大、情绪累积、与自然隔离等,就像洋葱,剥了一层,还有一层。中医师的水平与境界,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他对疾病之“本”的把握与解读深度。

真正的中医人,不是只考虑处理“标”,而是把视野扩大,找到一个点和整体的关系,在控制“标”的同时,把体质(身心系统运转状态、病之“本”)调整好,通过改善体质来永久性的消除问题的症结,以人为本。

中医治标更调本,中医治生病的人,而非仅仅是人之病症。

如何认识疾病“标”中的症状?

能感到不舒服,至少说明身体还有反应的能力,并且身体能正常接收这个讯息,这一点对于恢复健康非常重要。

有反应是正常的,反应过度时需要克制一下,反应不及时,让它起来一点,帮助身体把不需要的东西化掉。

但现代很多的治疗方法,采取的其实是压制—不让它反应。表面上太平无事,父母还挺高兴,吃了药马上不咳、不烧、不拉肚子了,但其实这是一种虚假的正常,把原本可以清理出房间的垃圾都藏到了地毯下。

生病时表现出的症状,其实只是冰山一角,冰山下面的部分很大很大。但我们一般人的做法,只是看到和处理了表面的东西—症状(显象),冰山下面的部分是什么?古典中医称为体质,也叫“本”。

切勿过度治疗,把孩子的“本’给伤害!

比如说,小孩子一个月发一次烧,妈妈给治得太厉害了,最后变成半年、一年都不发烧,妈妈说:“幸好我用药及时控制了,连着三个礼拜一直输液,还喝三个月苦汤药,现在总算不发了”。好吗?虽然标(症状)没了,但是本(体质)呢?小孩的脸变得黄黄的,身体瘦瘦的,精神不好,胃口不好。

不要把病症固化    

不管什么病,症状只是现象,而且会不断变化,变好或变坏。人总是要生病的,不生病的是木偶,人活着就会生病。我们要重点关注的,不是这个病叫什么名字,属于身体的哪个部分,名字会吓到人和限制人的思想,让着牢牢记住这个暂时的现象,以为再也没有机会改变,一旦被这个无形的框架套上,就很难拆掉。

比如,可以想象,当一个原本正常的人,突然被指认为精神病,从此就麻烦了,他即使不是也会慢慢变成精神病患者。这个叫什么?标签化,这是我们成人世界的特点,喜欢贴一个标签,如喘息性支气管炎......,当我们给它贴了某个标签之后,就会设计出一套固定的方式去处理它,于是,原本可以流动的河流就会被限制、冻结在这里。

回顾中医人眼中的疾病,疾病分“标”与“本”两个层次。正确认识疾病之病症的“标”象,不要被病症所固化,不要过度治疗“标”象而伤害了生命的根本—体质。重点关注疾病的“本”,这是治疗的大方向,也是从根本上解决身心问题的关键所在。

那又该如何把握疾病的“本”—体质状态?其实,把握人之体质状态并不难,抓住以下15个字即可:

资源:有没有?

        渠道:通不通?

精神:定不定?

 

1.何谓资源

资源,又叫正气,是人体用来保证生命活动、生长修复和抗病的能量总称。我们身体的很多问题都源于资源不足。如精力下降,头晕乏力,言多气衰,体力不足,记忆力,注意力,反应力,视力下降,情绪不稳定,月经不调,消化不良,排便障碍,小便频多,皮肤老化,易感冒等,就好比你的电脑只有一格电了,low power水平,这时电脑就容易出现死机、运行减慢、屏幕变暗等诸多问题。

人体的资源如此重要,如何去提升?

提升资源需要运作,人体有一个三焦能量运作系统


下焦--核心能量,又称元气,是生命的原动力,亦支持中焦和上焦的正常运作。

        中焦--来自饮食中获取的能量,支持身体各部分的正常运作,又称为中气。

        上焦--依靠中焦和下焦提供的能量正常运作,如同地球的大气层,是人体最外围的,起保护作用的运作系统。又称为卫气。

了解和把握人体的这个三焦能量运作系统,十分重要,对于我们解读人体疾病,确定治疗的大方向很有指导意义。当人的三焦能量不足时,就会出现诸多症状,百病纷生。

三焦能量不足与常见不适

下焦、元气;泌尿生殖系统、腰、小腹、下肢、小便

鉴别症状:精力、专注力及记忆力下降;情绪不稳定;恐惧、胆小、怕黑;身体怕冷、足寒、腰酸、性功能下降;小便频、大便稀软;小儿尿床、自幼哮喘、早产。

中焦、中气;消化系统、胃肠道、肌肉、体力、大便

鉴别症状:消瘦或肥胖而肉松软;大便异常,时有口气;神疲乏力;舌苔偏厚腻、胃口不佳、吃多易胀气;慢性皮肤病。

上焦、卫气;呼吸系统,肺、鼻、体表、皮肤、汗出状况

鉴别症状:易外感、恶风怕冷;喷嚏时作、鼻子及皮肤易过敏;长期咳嗽;出汗异常。

能量不足的病例判断

病例1:咳嗽

一个3岁小孩,主症:咳嗽1月,晚上加重,且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人瘦瘦的,脸有点暗,大便不畅。

分析: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咳嗽病,而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病症,因为小孩的体质有了明显问题,本虚。病程已1个月(身体无资源或渠道不通,无法快速解决问题,自行恢复。好比有人每天往外扔垃圾,每天都打扫,持续一个月,而且晚上打扫得比较厉害—力气不够,三五天打扫不干净,所以一直在打扫,或者每天打扫的不如产生的多。)脸色暗,较瘦,大便不畅—中焦能量异常。深层次的问题—属于喂养不当。父母都是音乐家,来回巡演,孩子除了精神不定外,平时吃果汁等凉的冰的东西—伤了中焦,所以咳嗽老不好。弄清了问题,治疗很简单:用柔和的调脾胃、增加中焦能量的参苓白术散思路,加小剂量轻开上焦的荷叶、苏叶、薄荷、芦根之类,3天就好了。

病例2:感冒伴腹泻

小孩2岁,发烧3天,现仍低热,咽痛,咳嗽,腹泻,舌面湿滑。

分析:有腹泻的感冒,表明身体上同时有两个不同层面的战场。单纯的感冒是上焦在打仗驱邪,需要中焦、下焦能量支援,若把中焦能量一撤(腹泻),上焦必被敌人占领。治疗思路与上个病例类似,补充中焦能量+轻开上焦。

   从能量角度看问题,假设10个人,只要属于中焦虚的,不管是哪种感冒、咳嗽、腹泻等,不需要根据病名、诊断结果,只要调整好他的能量中心。从能量的角度来选择药食及学习中医,比从症状和功用的角度要灵活容易许多,而且不会弄错方向。

如果你能读懂一个人的能量是哪里失偏,还知道某些药食的能量可以纠偏,那么药物、食物、调料、甚至热水、电吹风,还有不同部位的按摩敲打方法,在你手里均可灵活使用。这叫法有万千,理为第一

 

2.重视渠道

渠道主要指人体的经络系统、各种管道。经络是人体的内部交通网络,能量(气)通过经络在身体内部循环往复。


或许,经络不好把握,没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身体的表现来反映出人体的渠道是都通畅。

判断“通不通”的几条标准:

1、出汗—上焦是否开;

2、排便—中焦是否堵塞;

3、排尿—下焦是否通畅,以及  能量在三焦中运行的情况;

4、手脚温暖or冰冷—全身能量分布情况,能量够不够,经络通不通;

5、舌苔及月经。

渠道不通的病例

36岁小孩

       感冒一周未退烧,出汗不畅,咽痛,但精神很好,睡得着,还能正常上课。发病前吃了很多东西,近几日未大便,脸色好(红润),唇特别红胀。

分析:感冒发烧、不出汗、咽疼—上焦渠道不通;几日未大便,唇红胀,饮食过多史—中焦渠道不通。治疗:运通中焦、开上焦。

后来,又一次生病,咳嗽流涕(黄粘涕),未出汗,咽痛,脸色红,精神好,无其他不适。

分析:单纯的上焦渠道不同,发汗开上焦即可。

 

3.精神定不定

在判断资源足不足、渠道通不通之前,其实更重要的是观察其神的状态。神不定,或者神受到了影响,人也会生病,并且这种病不去调整神的层面,则很难治愈。

神不定的病例

4

1岁半小孩,下半夜会哭醒,醒了不敢一个人睡,平时睡1-2小时就会醒过来,不想吃东西,家长诉前阵子春节期间放鞭炮,孩子吓到了。

分析:小小孩,其神志尚未发育健全,因放鞭炮受到惊吓,神受惊扰,导致神的层面不能正常运转,故表现为哭闹、睡眠不稳、情绪不定。治疗之法,当从调神入手,非一般药物及方法所能及。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能量、信息构成物质并影响物质的,我们的身体和精神永远被周围的能量、信息影响着。这是无形层面的影响,值得我们去关注。


总之,中医人眼中的所有疾病,都可以用管理学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CEO不稳定+资源不足+运作不良+渠道不畅

其中运作不良,与资源不足、渠道不通密切相关

人体运作基本面判断:              

中焦:饮食,大便                     

下焦:精力,小便

上焦:出汗,皮肤

经络通畅水平:疼痛,手脚冷

生理平衡度:睡眠,情绪。   

把握体质,抓住疾病之“本”。资源有没有?渠道通不通?精神定不定?


总体来判断体质寒热虚实:

望:精神(有精神,活波好动、不胆怯;安静少动、胆怯、怕黑怕鬼)

面色(红润有光泽;黯淡少泽、苍白)

    闻:说话声音(洪亮;细小)

    问:胃口(大;小)大便(通畅;不通畅)小便(色黄味重;色淡味轻)耐寒热(耐寒、不耐热;不耐寒)

    切:皮肤(润泽、有弹性、温暖;干燥、苍白、湿冷粘)

肌肉(结实紧凑;松弛少肉)

   

 三.中医人眼中的健康管理

1.神定心安保健康

    保持心神安定、情绪稳定

    静坐、冥想、发呆、亲近自然、保证睡眠不熬夜;减少干扰及神气的耗用(过用电脑,电视,游戏,思维过度致病之因)

 

2.保护生产部—中焦

    不食生冷之物(冰淇淋、冰啤酒、冷饮、冷酸奶,少吃水果、牛奶)—保护中焦能量,这是粮仓,是生产部。

    饮食清淡简单些,少食辛辣、油腻、烧烤、烟酒,晚餐适量—减少体内湿热於积。

    对比饮食清淡,可能有些家长认为生病了,要增加营养,买鸽子吃吧。身体本来要用来打仗的能量,还要分一部分去消化这些高营养食物。高营养固然好,但是在变成身体可利用的能量之前,是需要身体提供能量去消化它的,当孩子能量不足时,是在添乱。当人生病,正在修复时,别添乱。吃的尽量简单易消化,粗菜淡饭、青菜萝卜即好,等能量足了,身体安定了,可以消化了,再吃。


3.运动流通开渠道

   睡前泡脚、散步、慢跑、爬山、太极、瑜伽—运通三焦气血、温养疏通气脉,减轻於滞。

    提倡传统的武术及运动,而不太建议进行过多现代的武术运动。两者都可以帮助我们身体“开”,流通渠道,但传统武术运动不同点在于,既能助身体流通,又能把能量带回来,更能让心静下来。


4.选择并接通正确的、高频的能量-信息场

    多接触自然(爬山)、土地、植物、新鲜空气—与自然的能量交流。


   “病”是生活总体质量的呈现,立足内心,好好生活,要治疗身体的疾病,最大的调节阀门还是在生活中。


    本文主要参考和学习了李辛老师的古典中医思想,感恩李辛老师!


善水堂主,熊广华,执业中医师、中医教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曾跟随多位老师临床实践并深入研究传统中医思想,终有所悟。临证看病擅长脉诊、舌诊,用药尽求精简,注重三治合一(药物治、环境治、精神治)。曾坐诊于北京万福堂国医馆,现于湖南中医药大学任教。热爱古中医学,立志以传承和推广传统中医理念为己任,愿与志同道合之士相互交流、学习,以期共同进步,为纯正中医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