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牙周治疗 ○ 心血管病患者的牙周维护治疗 ○ 糖尿病患者的牙周序列治疗 ○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牙周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发病年龄范围比较广泛的疾病,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患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主要表现为气道壁和肺实质的慢性炎症和结构破坏,导致管腔狭窄、肺气肿形成和进行性气流阻力增加,即“气道重塑”。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老年COPD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患病率及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负担。 牙周炎通过引发机体慢性炎症、激活机体防御系统,在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的同时,毒性产物及其引发释放的炎性介质可以随血液循环至全身,进而影响系统性疾病的进程。研究发现, COPD患者呼吸道与口腔内的牙周致病菌具有同源性。COPD患者牙周炎患病率高达100%,并且病情更为严重。牙周健康状况差、口腔卫生习惯不良,不及时到口腔科就诊,牙周状况恶化等因素均增加了患COPD的风险。促进牙周健康会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COPD急性发作的频率,而急性发作是导致COPD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据多个全国性的流调数据显示,COPD患者的刷牙频率较低,较少使用牙线和(或)牙缝刷,漱口水和电动牙刷。因此,建议通过牙周干预来帮助预防和控制COPD的发生和发展,在COPD治疗计划中纳入口腔卫生指导、定期牙周维护、适时牙周治疗等内容。特别是对急性发作的患者,要开展床旁口腔卫生维护。 慢性牙周炎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危险因素也已得到广泛认同。对于同时患有冠心病和牙周炎的患者来说,了解牙周炎治疗对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影响,提高慢性牙周炎的治疗和维护水平,可以降低患冠心病的风险。 吸烟、饮酒、口腔卫生习惯、患者依从性、个人生活方式等些影响牙周治疗疗效的因素,同时也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慢性牙周炎和心血管疾病拥有共同的基因背景。因此,进行积极的牙周健康宣教对心血管患者的日常维护具有积极效果。慢性牙周炎的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这些致病菌所产生的内毒素和细胞炎症因子可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引起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增高,使脂代谢发生异常,从而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积极的牙周基础治疗,降低牙周袋内革兰氏阴性致病菌数目,对心血管疾病尤其高脂血症有积极的预防作用。研究表明,冠心病伴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经过牙周非手术治疗后,在牙周临床指标明显好转的同时,冠心病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降低,冠心病发病风险降低。同时,牙周基础治疗可降低全身炎症细胞因子[前列腺素E2、血栓素A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的水平, 进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生、发展和再发生的风险。 在治疗时机方面,患有稳定型冠心病和中、重度牙周炎的患者,采用洁治术+分次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的牙周治疗是安全的,患者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牙周状况改善明显。在进行牙周治疗时应注重牙周的长期维护,若维护治疗不当或者不进行牙周维护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也得不到较好的巩固。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并发症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了糖尿病与牙周炎的双向关系,一方面糖尿病是牙周炎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牙周炎作为慢性炎症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具有负面影响,并提出牙周炎是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牙周炎不仅仅是一种局限性疾病过程,其外周作用还包括内分泌代谢的变化和全身炎症免疫反应。 近些年,许多学者聚焦于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疗效观察。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非手术牙周干预治疗有益于局部牙周组织的健康维护和降低血糖水平。在研究中,治疗组接受牙周序列治疗包括初诊口腔卫生宣教、全口龈上超声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通过3个月的牙周基础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菌斑指数显著减少、探诊出血指数和袋深度显著改善,同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血糖水平改善可高达17.1%。 同时,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在长期高血糖的作用和影响下,其牙周组织抗感染能力减弱,其牙周致病菌数量亦明显增多,主要以伴放线放线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拟杆菌等为主,使得牙周组织更容易发生炎症反应,通过牙周基础治疗,能大幅度降低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主要牙周致病菌数量,并改善牙周临床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包括如血清磷、血清钙磷比、甘油三酯等。 慢性肾脏疾病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成人患病率为10%~16%,可进一步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有相当一致的证据,支持牙周炎和慢性肾脏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牙周炎和慢性肾脏病及其危险因素之间存在着广泛复杂的联系;且提示,控制牙周炎的发病率也有利于全身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与改善。 口腔卫生不良以及慢性牙周炎,在接受透析的患者中很常见。牙周炎症可改变透析患者(CKD)的血清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水平,使慢性肾病加重。由于低蛋白血症,使CKD患者的死亡率增加,因此必须通过降低透析患者全身炎症负担来降低死亡率,其中包括牙周炎的控制。 牙周炎治疗可以改善全身炎症反应、营养状况及腹膜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反应。牙周治疗后,牙周临床指标明显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血尿素氮增加,营养状况改善,从而减少透析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促使血红蛋白水平保持稳定。因此,国外有研究者建议对伴有中、重度牙周炎的透析患者进行牙周治疗,手段包括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拔出无治疗意义的患牙以及局部应用抗生素。 慢性肾脏病不接受透析者,在牙周治疗后,IL-6和铁调素前体(prohepcidin)水平也明显降低,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下降,有效的牙周治疗可能改善患者的慢性肾脏病的炎症负担。 除上述疾病外,牙周炎与全身其他免疫性疾病及癌症之间均被证实有相关关系,特别是使与吸烟相关的癌症的发病风险增加2.5倍。因此,牙周健康状况的监测、口腔健康指导与卫生维护、牙周基础治疗均应被纳入全身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整体策略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