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三国:孙权的性格弱点

 伟天英 2016-04-09

读三国:孙权的性格弱点

作为一方霸主,孙权有很大的性格弱点,这对于他的霸业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他有时优柔寡断。

曹操破袁绍后,遣使往江东,命令孙权送儿子入朝随驾,实际上是要扣留人质以牵制孙权。然而孙权犹豫不决,和周瑜、张昭商议,张昭主张送人,周瑜坚持不送,结果还是因为孙权的母亲吴太夫人赞同周瑜的意见,孙权才决定不送儿子去做人质。

讨伐黄祖前,孙权又招张昭、周瑜商议,张昭主张不可动兵,周瑜主张立即报仇雪恨,孙权又是犹豫不决,后来甘宁从黄祖那里来降,孙权才下定攻伐黄祖的决心。

赤壁之战前,孙权在与曹操是战还是和的问题上犹豫不定,好在当时有周瑜、诸葛亮、鲁肃等精英的劝说和启发,又受到很多武将慷慨激昂之气的感染,才使他下了迎战的决心。

也有人认为,这些例子虽然可以看出孙权的确有些优柔寡断,但也能看出他给了部下各抒己见的机会,使得集团民主性大大增强,也使他可能得到最优的决策方案。而且,一旦孙权做了决定后,会无比坚定,不会轻易动摇,比如在决意抗曹之后,他拔剑砍掉奏案一角,对众臣说些“再言降曹者,与此案同”之类的话。

读三国:孙权的性格弱点孙权的优柔寡断有时是由怯敌引起的,所以有时懦弱怯敌也算是他性格中的一大弱点。

比如,他下不了抗曹的决心,其实是因为他害怕曹操强大的军事力量;他怕把刘备逼向曹操而不敢公开争夺荆州,夺取荆州后又害怕刘备复仇所以将关羽的首级移交个曹操以转移矛盾;刘备伐吴前,孙权料到蜀兵势力大,所以他向魏帝曹丕称臣,并接受吴王的封号,其实是想得到魏国的庇护或增援。

偶尔孙权还会在处理某些事情上流露出某种稚气。

读三国:孙权的性格弱点最典型的例子是,为了向刘备要回荆州,他不顾妹妹的名声和前途,以招亲为名把刘备骗到东吴企图囚禁他然后要挟诸葛亮,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后来还是为了收回荆州,他像儿戏一般监禁了心腹大臣诸葛瑾全家老小,企图通过诸葛瑾和诸葛亮的关系向刘备索要荆州,把残酷无情的政治斗争看得过于简单,结果自然是心愿落空。

还有更令人啼笑皆非的例子:在东吴国宴上,孙权看见诸葛瑾面长,就让人牵来驴子,在驴脸上写上“诸葛子瑜”四个字,一时之间只图哗众取宠,全然不顾臣子的尊严。这些举动说好听点是童心未泯,说直接点就是:幼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