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水录(六十七)剔除干扰 坚守正途

 许多郎 2016-04-09

徒:师父喝茶

师:好

徒: 师父,我有个问题不太明白,我跟您汇报了我在练功过程中的各种感觉,我认为那是练功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妙感,但您却让我不要在意,这是为什么呢?

师:很多人在练功的过程中,尤其是初级阶段,都会和你有相同,或者是类似的感受,有些人因为体质的原因,比你的感受更丰富,更敏感,更多样化,但其中的绝大部分都属于正常的身体反应,属于功法训练过程中,由于身体内部气机被激发,所引发的在身体的不同部位的一些微小体感变化,这些体感包括发热感,发冷感,酸感,麻感,胀感,还有一些气感等等,这些体感大多是身体正常调整和对变化的应激反应,只要练功方法正确,很多对身体调节有益,通常没有坏处,但这和我们所说的练功的妙感不是一回事,不要混为一谈。这些感受本身并不固定,有时候强烈,有时候微弱,有时候出现,有时候又消失,这种身体的自行调节,只是练功的副产品,并不是我们练功所追求的主体,所以不要混淆,更不能舍本逐末,过于追求,从而偏离了主要的方向。对这些体感,我们应该以来者不拒,去者不留的方式来处理。

徒:原来是这样, 我还以为这就是我们要提炼和追求的感觉呢。如果不是师父您看着加以纠正,我可能就会去白花功夫去提炼这些感觉了。

师:所以,在自己形成基本的判断力和比较完整的体系之前,一定要跟着师父来练,这样才能不跑偏,不练歪。

徒:的确如此,那么师父,体感和您所说的练功的妙感怎么去区别呢?

师:练功的体感,通常仅仅是感官上的,肉体上的,而且是阶段性的,不确定的,因人的体质而异的,不具备经验性,积累性,而练功的体认和妙感,是一种积累,一种逐渐的熟练,以至于达到一种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表现在肉体之上,更体现在思想的转化,体现在思想对身体的控制,以及心灵的细微变化之上。举几个例子,比如你练习带球射门,腿部肌肉变得纤长,弹性增强,爆发力增长,这些属于体感,带球变得行云流水,假动作做的越发纯熟,一步到位,射门能瞬间判断,处理恰当,有如神助,这就属于体认的妙感。你工作中也是如此,工作效率提高,处理速度快,节奏适当,这些属于体感,但遇到复杂的问题可以快速分析透彻,抓住结症,理清脉络,轻重缓急,处理起来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渐入佳境。这些属于体认的妙感。总的来说,妙感关乎于熟练的精粹,技能的高度提炼,关乎于方法的深度整理和抽象,关乎于策略和思想的契合和融合。所以,妙感是突破了简单重复而形成的巧劲,是剥离阻力提纯出来的精细,是融入用心甚至情感产生的趣味,是投入心思激发的美感和艺术性。只要你们慢慢体会,很快就能够分辨两者的区别,并且可以牢牢把住体认的部分,不至于跑偏了。

徒:我明白了师父。师父请喝茶。

师: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