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颜欧楷书看汉字演变史

 雪儿哈哈98 2016-04-09

 

了解唐以前的楷书艺术之发展,对于欧阳询与颜真卿书法之形成,能有更 清楚的脉络可循。唐朝书法除了楷书的渐臻成熟之外,唐朝书法的蓬勃发展, 更是与当时社会状况、文化环境息息相关。作为一种文字,汉字的社会意识便是以实用为主,所以随着社会生活内容的日益繁杂,在汉字的书法上便自然产 生捷的要求,这一要求其实也是书体演变的最基本原因。为了达到便捷的目的,就必须使字体间架结构的笔划日趋简约便利,而且加强笔划之间连贯 的程度,也就是加强点画之间的笔势连贯性,字体开始产生一连串的变化,也 就是展开了书体的演变。 即从原始文字到现代书体的发展过程。楷书的完成是历史性的产物,而历史是一连串选择的结果。楷书曾经面对 哪些选择?唐代楷书如何达到楷书艺术的最高峰?






唐人对于楷书的“法'有很多论,显示重法的特质是唐人书法的重心所在。而所谓的“法’’为一具体可依的规范,内容包含十分广阔,有如唐人盛传的永字八法是为笔法,笔法之内 又包含笔画的变化,如张怀瑾的《用笔十法》;又有如欧阳询名下的《三十六法》、张怀瑾的《玉堂禁经结裹法》讨论字形的结构,另外形神、心法与道相契合的进程等等问题皆为唐人所关心。


楷书的演变过程:隶书的波尾渐渐不再飘出,但其他笔画还是保持摆动笔法和圆转的意味;然后使转逐渐消退,笔画渐趋平直,提按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起笔、收笔及弯折处增加了动作,这些地方形状逐渐变得复杂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提按渐渐替代了转笔,成了笔法的核心部分。




唐代楷书是楷书艺术最成熟的巅峰时期,展现的是具体而有弹性的文化格 局,文字的使用性与艺术表现性融合成一个全新的境界。 唐太宗备集王书,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对楷书法度的建立,是在 以王羲之为楷模的标准上完成的,首先建立严谨的永字八法的书写标准,虞世 南继承王羲之而成就新笔法,欧阳询完备楷书的结字法则,此二人开启了唐代 楷书尚法的序幕。褚遂良对王羲之有更完整的吸收,展现了道丽的书风。唐初以具体的笔法统一楷书,保留字形的弹性,确保书家个人风格的创造性,楷书 书体各具特色。 而后陆谏之继承虞世南,力矫王书的优美韵致,但略显保守;欧阳通则力学父书,以永字八法为标准,并融篆籀入楷。


 颜真卿开启唐代楷书之变革,深厚的家学渊源,兼容雅俗,融会篆籀分隶于楷书,变侧锋为中锋,革字势之斜画紧结为平画宽结,为唐代楷书艺术之最 杰出代表。 柳公权继颜之书风,心念唐初法式,字势劲媚,自成一家。 前人对唐代楷书的评述大致可分为三类: 笔法、结字,字体。 一笔法:即用笔。如张怀瑾称:“点如利錾镂金,画如长锥界石,仿兹用笔, 坐进千里。' 二结字:或称分布、结构、裹束等。孙过庭《书谱》称:“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张怀瑾《评书药石论》称:“结字俊秀,类于生动',指笔画 布置的疏密、开阖、向背、松紧、粗细、长短之类。 三字体:即文字之形体,颜元孙《干禄字书序》云:“贞观中刊正经籍,因绿字体纸以示按楷书”,唐人楷书讲究变化,避免千篇一律,而变化亦有遵循的法则。如唐张怀璀 《玉堂禁经》第一为用笔法,有“永字八法”;又有“五势'及“用笔腕下起伏 之法”;第二为烈火异式,论烈火势的变化,共四种;三为散水异法,论四点水的变化,共四种;四为勒法异势,论勒法(如今所谓竖画)的变化,共四种;五为策变异势,论两个横画重复出现的变化,共四种;六为三画异势,论三个横画连续出现的变化,共四种;七为啄展异势,论撇捺的变化,共三种;八为 乙脚异势,论浮鹅钩的变化,共两种;九为头异势,论宝盖头的变化,共四 种;十为倚戈异势,论大斜钩的变化,共四种;十一为页脚异势,论偏旁“页” 的写法,共两种;十二为垂针异势,论垂针变化,共两种;十三为结裹法,论 字形结构法,共九种;十四为书诀,以四字句为之,是书法口诀。另宋、陈思《书苑菁华》中收有《翰林密论二十四条用笔法》及《翰林禁经九生法》,也是讨论笔法与结构的变化。张怀瑾论书之妙道,是从文字形状与结体上说,如“矩折规旋”是用笔的 描述;“裨短截长”、“却密就疏”、“分锋各让”、“合势交侵'是结构的描述:“耀质含章'、“或柔或刚”则近乎神采的描述。(以下是颜勤礼碑的拓帖对照)





  欧阳询之严密结字法则

张怀瑾《书断》称:“皇朝欧阳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

“飞白冠绝,峻于古人。’’张怀瑾特别称赏欧阳询的篆书、飞白二体,他说:“飞白虽创法子八分,实穷微于小篆。其后欧阳询得之。 欧阳询精研字体结构,为了达到体势茂美的视觉要求,文字的笔画数可因 笔画少而增添;因为笔画太多而减少,具体展现了通变的艺术精神,但是不允 as欧阳询楷书的细微变化之处。欧阳询所建立的规范,并不是对古文的简单继承,而是笔力劲险并讲 研究体势茂美、精致严密的楷法极则。






颜真卿对唐楷字形之变革

颜真卿有深厚的家学渊源,颜氏家学,以儒为宗,尤重气节,家族中多兼 擅文字训诂与篆籀之人。颜真卿楷书对文字形体之变革,是一改唐初以来已二王、钟繇为典范的旧 习,进而从古代文字中吸取养分。朱长文《续断》云:“自秦行篆籀,汉用分 隶,字有义理,法贵谨严,魏晋而下,始减损笔画,以就字势,惟(颜鲁)公 合篆籀之义理,得分隶之谨严,放而不拙,拘而不流,善之至也。'嗡 由于整个时代对结构、笔法把握的良好训练和技术水平,颜真卿已经能够做到在漫不经心中表现出对笔法和结构的出色控制。在《麻姑仙坛记》等作品中,严谨和随意的混合,标志着唐代楷书真正的成就。欧阳询、虞世南的精确, 倒像是为此而做的准备。书法创作中才能的作用不能忽视。颜真卿的才能表现在对时代风格的敏感, 节奏、结构与内心感觉的切近。前期其他楷书作品中小小的失误,让人感觉到 是错误,而颜真卿的变异,使人感到的是松动、随意,因为这些细节已经成为 风格有机整体中的组成部分。颜真卿的这种状态当然与它的行书创作关系密切, 他在《祭侄稿》等作品中所表现的对随机性笔触和结构出色的把握能力,在楷书中也有同样的表现。 八分源白汉魏,颜真卿将之转化入楷书字形体中。颜真卿一改初唐笔法的 背势,改用向势,字方分,字形方广,更为齐整。改变了斜画的结构,而用 较为端平的笔画,左右基本对称字都以正面的形象示人,字形点画趋于平 直方正,与八分的法则有相近的基调,显现出雄壮的丌阔格局,也体现出颜真卿高尚的品格。  






当我们了解了中国字形的演化也就明白:书法包涵文字书写与字形结构美。陈振濂指出:“写书法就是写字,这字(文字或更具体指汉字)当然就是对 象;但同时,它又是在当代被转换为书法表现的一种截体:书法的艺术表现,正是通过汉字这个截体才充分实现的。 楷书用笔的重心存在于笔画端部及折点,能很好地适应楷书方折分明的结构,夸张点画端部及折点,既能加重点画转折处的视觉量感,也能弥补相对于 隶书而言,楷书绞转减少、笔画平直所造成的审美损失。楷书在唐代迎来了字 体和笔法的全盛期,欧阳询建立唐代楷书法则之标准,中唐时期颜真卿的出现, 则是唐代楷书的集大成者,可以看做是楷书笔法的总结者。唐代楷书笔法的严谨规范,字体结体的端庄平直,为我提供了很好的审美范本,而对于提按的 强调与笔画的留驻、两端与转折夸张, 对于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更多书法知识,请点击右下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