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胖子为什么容易得糖尿病?丨世界卫生日

 沐沐清清 2016-04-09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将这一天的重点定为应对糖尿病。

据世卫组织统计,2008年全球估计约有3.47亿人患有糖尿病。2012年总共约有150万人直接死于这一疾病,其中80%以上的死亡病例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据世卫组织预测,到2030年,糖尿病将成为第七项主要死亡原因。

所以,我们迫切需要对公众进行糖尿病基础知识科普。然而,本以为像我这种“浸淫”内分泌临床十几年的人,写这样的文章应该没什么问题。没想到真写起来,才发现并不容易。关于糖尿病的问题太多也太复杂,2013年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一共写了41页的内容!

所以,我决定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把在临床上经常碰到的几个糖尿病问题,尽我所能地跟大家进行一些交流。

什么是糖尿病?

近年糖尿病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是因为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众多,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

2007-2008年,在全国14个省市进行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但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表现出这么明显的症状,因此常常被忽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见下表。

(注:空腹状态指至少8h未进食热量;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异常。)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

什么叫糖尿病前期?

有朋友会问:“我没有达到上面的标准啊?医生说我是糖尿病前期,什么是糖尿病前期?”还有一个备孕的妈妈,因为糖尿病前期,紧张地在微信上咨询了我23个小时。

糖代谢状态分类(根据WHO1999年)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一下糖尿病状态的分类(见上表)。这其实是个具体的比较专业的描述。简单地说,除了正常血糖和糖尿病,其它的都叫糖尿病前期,也就是正常血糖向糖尿病进展的“过渡时期”。

糖尿病前期的专业名称叫“糖调节受损”,包括单项空腹血糖的异常(空腹血糖受损,IFG)、单项餐后血糖的异常(糖耐量低减,IGT)和空腹、餐后血糖的同时异常(IFG IGT)。有时候为了便于书写,有的医生会用“糖调节受损”作为IFG IGT的中文诊断。

对于糖尿病前期发展为糖尿病风险的研究有不少,数据也有所不同。目前比较公认的分别是在中国、美国和丹麦进行的三个研究。

我们中国的是大庆研究,在1986-1992年对577名IGT进行了11年的随访,结果发现如果不加干预,有67.7%的患者发展为糖尿病,而饮食控制和运动控制的IGT人群,他们的糖尿病发生率可以下降30-50%。

什么原因导致了糖尿病?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我们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越来越年轻。“我因为什么得的糖尿病啊?”成为我们在临床上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为什么?”是人们遇到困境时最常提出的问题。

导致糖尿病的原因可以粗略的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而遗传因素很多需要环境因素(或者叫外界因素)的诱发,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饮食结构不合理、病毒感染等。在这里给大家列出7个主要的因素。

1.遗传因素

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

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肥胖

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尤其易引发2型糖尿病。

其机理主要在于肥胖者多存在胰岛素抵抗,也就是胰岛素不能正常的发挥降糖的作用。这就需要胰岛β-细胞分泌和释放更多的胰岛素。

长期的“过度负荷”会进一步导致β-细胞功能的缺陷,从而引发2型糖尿病。已经证实,发现2型糖尿病时胰岛β细胞功能已经下降50%。

3.活动不足

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

4.饮食结构

过度摄入热量可使体重增加而肥胖,此外不适当饮食还与饮食中脂肪、蛋白质含量较高有关。所以,饮食要多样化,以保持营养平衡,避免营养过剩。

5.精神神经因素

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精神神经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是近年来中外学者所公认的。

因为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心理的压力会引起某些激素分泌大量增加,而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的激素也是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这些激素长期大量的释放,势必造成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6.自身免疫系统缺陷:

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

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7.病毒感染:

也许令你惊奇,这是因为某些1型糖尿病患者,是在病人患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后发病的。

有研究认为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可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如何预防糖尿病

很多患者在知道自己糖尿病有遗传因素后,非常焦虑。有的因为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反复找医生咨询,频繁的测血糖。有的年轻父母,因为自己的血糖问题,对妊娠和孩子的健康忧虑不已。

其实就如我们前面所说,遗传因素虽然是我们不能改变的,但是有遗传因素并不一定真正得糖尿病,环境因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同样的遗传背景下,人们将来发生糖尿病的年龄、严重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异。

如何保持健康的人生,远离糖尿病呢?日常生活中又该注意什么呢?糖尿病的原理主要是由于摄入过多、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抵抗,从而形成糖尿病。因此,日常生活要从这三方面入手:

1.控制饮食

合理安排自身每天每顿的饭量,控制总热量,避免糖分和脂肪摄入过多。

此外,常吃高纤维的食物,如玉米、燕麦、芹菜等杂粮食物,代替目前市面上的各种精粮食物,也可有一定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

2.控制体重

有研究显示,过度肥胖的人减掉5%的体重就能将糖尿病发病率降低70%。

3.坚持运动

相信很多糖尿病人都会被建议要“迈开双腿”,主要是因为走路时体内多余的热量可以被消耗,而且胰岛素可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改善胰岛素抵抗。

4.生活规律

除每日三餐规律,保证每日一定的运动量外,保证充足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焦虑也很重要。

睡眠时间不足或者过多都可增加人患糖尿病的几率,最好每天保证6-8小时的睡眠时间。

春雨医生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