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说我,少说你,成就和谐家庭关系

 朱健平的图书馆 2016-04-09

多说我,少说你,成就和谐家庭关系

/张宏涛

我和妻子虽然恩爱,但却不知道为什么,总是三天两头吵架。虽然俗话说“哪有舌头不碰牙,哪有勺子不碰锅”,可像我们这样频繁吵架实在是太伤感情,身体也跟着遭罪,就连喝水的水杯,都不知道被我们摔了多少个了。

一天,一个朋友来做客,说起夫妻吵架这事儿,她说,她很少和丈夫吵架,我们便向她询问秘诀。她说:“没什么秘诀啊,就是彼此都多宽容一点啊。”听了这样的老生常谈,我不禁叹了口气:“我倒是挺宽容的,可惜她不行啊,太喜欢胡搅蛮缠了。”妻子一听这话,恼了:“你什么意思啊?明明是你不宽容,不干家务,不会关心别人好不好?”我反驳说:“你还好意思说我?你自己不是一身毛病吗?你会关心人啊?就会抱怨……”

我们俩就这样大吵起来,吵得忘乎所以,直到朋友喊停,我们才尴尬地意识到朋友还在家里坐着呢。

朋友倒没觉得尴尬,她笑眯眯地看着我们说:“我知道你们为什么爱吵架了。我有一个妙法,只要你们在对彼此说话时,遵照执行,你们吵架的次数变少,只是你们得遵守才行,不然再好的灵丹妙药都没用啊。”

我和妻子都急忙追问:“什么妙法啊?”

朋友笑着拿起书桌上的笔,在一张纸上写了六个字:多说“我”,少说“你”。

看了这句话,妻子疑惑地问道:“我记得好像为人处世的书上说,和别人交谈时,要少谈自己,多谈别人才对,不然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会觉得你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对方。只有多谈对方,才能让你们的交流顺利进行啊。”朋友笑着摇摇头:“估计那是对陌生人或者普通朋友而言的吧,你们可是夫妻,是最亲的人啊。当然不能再照一般的准则进行了。相信我吧,没错的。”

朋友甚至还建议我们,如果谁再以“你”字开头,就要小小的惩罚一下。我们觉得很有趣,就决定试一试。

没想到,奇迹真的出现了,我们真的很少再吵架了。有时候本来满腔怒火想要吵架,可只要以“我”开头,架就吵不起来了。妻子也反思说,如果她以“你”开头,我们肯定免不了好几场天翻地覆的恶吵。这个小小的改变为什么如此神奇呢?我们仔细分析了一下,发现:

以“你”开头,很可能会是指责口气,势必会引起对方的反抗。比如“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你怎么这么不关心我?”“你怎么不来接我……”

同样的话语,如果以“我”开头,就会将强烈的指责变成关心或求关爱了,比如“我好担心你,你是被什么事情耽误才现在才到吧?”“我好希望你关心我。”“我很想你来接我……”如此,对方就会很开心地立刻答应你,即便因为某种原因,无法满足你,也会很真诚地道歉并解释原因,而不会像以“你”开头那样,引发冲突和不快。

以“你”开头,还可能是命令语气,比如,“你去把碗洗了!”“你快点啊!”“你把那个拿过来!”

如果以“我”开头,命令语气就变的不那么强烈了,而且都会很自然地说明原因,比如“我有事要做(我有点累),希望你洗碗,好不好?”“我们的时间很急!拜托你快点。”“我在忙,麻烦你帮我把那个拿过来。”以“你”开头,对方会觉得如果自己去做,是被强迫的,就像仆人一样,没有尊严。但如果以我开头,就会先解释一下原因,这样对方再做,心里就不会那么抗拒,会变得更积极一点。

以“你”开头,会说出很多胡乱猜测的话,比如“你是在骗我吧?”“你是和那个女人鬼混了吧?”“你就是不乐意和我逛街对不对?”这种恶意猜测很可能会猜错或夸大,会被对方反感。

以“我”开头,表达的是自己的感受,感受没有对错,对方也会更认同,比如“我担心你骗我”,“我担心你和哪个女人鬼混”,“我觉得你不乐意和我逛街”……因为表达的是自己的感受,对方就不会像前者那样反感,而是会认真解释,给你宽心。

用“我”取代“你”作为一句话的开头,好处还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互相反射的词。如果你多用“你”开头,对方也会多用“你”开头,那么双方的矛盾就会越来越大,争吵的东西也会离双方的初衷越来越远,最后无法收场。如果你多用“我”,对方也就会自然地多用“我”,当彼此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后,双方就会更加明白对方的需求,从而达到有效的沟通,双方的关系会更加亲密。

这个秘诀真是让我们受益匪浅,所以便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多用我,少用你,成就和谐夫妻关系。

这篇文章是几年前写的,后来当我阅读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的两个高足的经典著作时,惊喜地发现他们也有类似的论述,只是他们上升到了更高的理论层次上。这两位分别是《父母效能训练手册》(简称P.E.T.)的作者、获得两次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的世界著名的“沟通之父”托马斯·戈登和《非暴力沟通》(简称NVC)的作者、地球村“和平之桥奖”获得者马歇尔·卢森堡。


P.E.T.里,“我信息”(I-message)是很重要的一种沟通方法,而“你信息”是不被提倡的方法。在第七章有很详细的论述。

(一)、你信息

你信息是对孩子或其他事物加以批判、猜想、评价、判断的信息。

“你信息”一般以“你……”开头。

通常会在命令、威胁、利诱、说教、说理、讲逻辑、提出解决办法、忠告、批评、责备、称赞、同意、骂人、确认、分析、诊断、质问、试探、开玩笑、讽刺时用。

你信息可能给别人造成自尊造成伤害,引起争论、反抗,让对方(孩子)没面子、产生罪恶感、内疚感,或者感受到被否定、被指使、被安排、被要求,做事被动。

如:

1、你什么都做不好!

2、你就是笨,这点小事也不会,什么都学不好!

3、你把灯打开。

……

(二)我信息

我信息是真实一致地表达自己的感觉与需要,不包括对他人的评价。

在父母有情绪,即对方行为让你产生“喜悦”以外的情绪时,要使用的“面质性我讯息”真实一致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经验(不包括对他人的评价)这就是“面质性我信息”。

“面质性我信息”的三个基本步骤:

1、不带责备的描述事实(简单、清晰);

2、说明这件事对我的影响;

3、说出因这个影响我内心的真实感受;

举个小例子: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把筷子扔到了地上。

爸爸没有学过P.E.T.,说:“你这样做不对!你是个坏孩子!”或者“你为什么要把快做扔了?给我捡起来听到没有?”听到这样的指责,孩子不理会爸爸。

妈妈学过P.E.T.,发送“我信息”:“孩子,筷子在地上,大家走路的时候有可能会踩到,会摔倒的,我很担心。”

孩子不希望妈妈摔倒,于是弯下腰捡起了筷子。

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又比如,孩子看电视声音比较大,影响到我们了。

“你信息”会这样说:“你快把声音关小点!吵死了!”或者会说:“喂!你开个电视,为什么开那么大声音呀?吵死人了!”孩子就算把声音关小了,也会很不高兴。

我信息则会说:“电视声音太大,我都没办法听见你妈妈说什么了,我好着急和烦躁啊!”

当父母传达给孩子“你信息”时,孩子会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责骂、评价、控制,而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

父母应该向孩子披露自己内在的需求和感受,让孩子清楚的了解其行为给父母造成的影响。

当父母用“我信息”坦诚地传达自己的内在需求时,孩子会很清楚父母的需求,从而有意愿自行改变自己的行为,以满足父母的需求。

这样做有四个作用:

1,改变孩子的不当行为,孩子改变行为的内在动力,就是他满足了父母的需要,他有成就感;

2,让孩子学会关心父母,因为我们从不表达需要,孩子不知道要怎样表达他的关心;当我们表达需要时,孩子学习了如何去关心别人,让孩子体会到关心别人的快乐;

3,激发孩子的创造力,父母的需要表达出来之后,孩子即使不按父母说的方式去做,也会用心去想别的方法来满足父母的需要,于是灵活了孩子的大脑、打开了新的思路。

4,与孩子开诚布公、坦诚相处。


NVC里,作者也一再强调:沟通时,尤其是在双方有冲突的情况下沟通时,要多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要去评价对方。表达自己的感受,开头自然要用“我”,评价对方,开头自然多用“你”!

所以,只要记得在与爱人或孩子发生冲突时,少用“你”开头,多用“我”开头,多表达自己的感受,少评判对方,冲突就容易停止,矛盾就容易缓和。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两本书都重点提到:要积极用心地倾听对方的心声。这也是我经常强调的,也是我所见到的绝大部分家长最容易忽略的地方,他们常常自己猜测孩子的想法或者请教专家帮忙破解,却很少耐心倾听孩子自己说。


 

 作者:张宏涛,心理咨询师,私人心理顾问,家庭教育指导师,自由撰稿人(《读者》等大刊的签约作者),太极作文创始人。致力于家庭教育,希望帮助有自省能力的家长意识到,儿童在宽松愉快、充满爱与自由的环境中才能身心愉悦的茁壮成长!致力于太极作文辅导课程的开发和传播,帮助青少年提升智商、情商、逆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