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预测:普通人成为超级预测家的方法

 0璇玑玉衡0 2016-04-09

去年一本关于预测的书登上了亚马逊年度非虚构十大好书榜、《经济学人》年度好书榜、《金融时报》年度好书榜。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说:“这本书讲述怎样让普通人在预测这个大事上战胜专家。在不确定世界上如何作清晰思考,它给出手册。”

今年3月份这本书的中文版正式推出,名为《超预测》。我上周刚刚看完,感觉有助于提高我们普通人的预测能力,对照我们正在研习的事件驱动策略,也有很多启示。

超预测:普通人成为超级预测家的方法

有人可能会问:你不是一直强调不预测吗?

我要说的是,此预测非彼预测。书里说的预测是概率分析,而我此前所否定的预测是对未来确定的预言。二者不同在于,如果你能分清这是大概率事件而非确定性事件,那么在预测的同时就会做好准备应对小概率结果出现;而如果我们把所有预测都当作是确定性事件,就不会针对小概率结果做准备,好比牌桌上每次抓到好牌就把筹码全部压上决一死战,结果一定会输得很惨。

超预测:普通人成为超级预测家的方法

很多人应该听过这个笑话:一位研究者召集了一大群专家,让他们对经济、股市等领域的问题进行预测,同时让黑猩猩掷飞镖,经过一段时间统计结果,发现专家们预测的准确度和掷飞镖的黑猩猩相当。

超预测:普通人成为超级预测家的方法

这则笑话一直被视为证明了这个世界是随机运行的,未来无法被预测。

但实际上当年的这位名叫泰洛克的研究者并不这样认为。他在2011年发起了一个“精准预测项目”,邀请志愿者参加,对未来进行预测。随后这个精准预测项目团队参加了美国中情局开展的预测比赛,从2011年9月至2015年6月长达4年的时间里,由一群普通人组成的精准预测项目团队战胜了各行各业的专家,甚至包括可以接触到机密数据的专业情报分析师,其预测准确度不仅很高,而且随着经验的积累还在不断提高。

事实证明,这个世界是可以被预测的,普通人经过训练,完全有可能成为一名超级预测家。

泰洛克经过跟踪研究发现,这些普通人之所以能成为超级预测家,不在于他们的智商,而在于他们的思维方式。于是泰洛克写了这本书,介绍了他们易于常人的思维方式。

那么他们的思维方式与大众惯常的思维方式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1、超级预测家的判断是精确量化的,书中称之为颗粒化思维。

中情局的情报分析将预测分为七档:极为可能、很可能、可能、两可、不大可能、很不可能、极不可能。这种预测的量化程度已经比大众精细多了,但超级预测家思维的颗粒度远比这精细,他们对预测概率的判断及调整判断,会精确到一个百分点。

预测的表述越精确,越容易评估其准确度,有助于超级预测家反思总结,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预测能力;反之预测的表述越模糊,越无法证伪。

书中提及,一位名叫福勒的心理学家组织学生完成个性测试(类似于星座测试),测试结果会根据学生填写的选项来描述该学生的个性,其中充斥了大量的模糊语言,诸如“你非常需要人们喜欢和欣赏你”等等。福勒通过回访发现,学生们普遍认为测试结果准确说出了自己的个性,因为这种模糊的语言让每个人都挑不出错误来。

这种心理学现象被称为“福勒效应”。巫婆神汉的话能被人迷信,很多平庸的分析师能一直混下去,都要感谢福勒效应。

2、超级预测家不会从始至终死赌一种结果,书中称之为狐狸式思维。

2500年前古希腊诗人有句名言:“刺猬知道一件事,狐狸知道很多事。”刺猥只有一个想法,并从始至终坚持到底,遇到任何事都不会改变。狐狸则不然,多方面了解信息,情况一变,看法就变。就预测结果而言,狐狸更准,但刺猥却更容易得到大众的追捧,因为大众认为刺猬的坚守更值得信赖,狐狸随时准备改变观点的行为代表了迷惘而不是理性。

最受关注的股评家都是刺猬式的人物,多数是死多头,只要股市不涨就会一直唱多,无论发生任何事。比如近年来最火的股评家李大霄,认准了中国股票被低估这一个想法,始终坚持唱多,尽管他预测的钻石底、婴儿底先后被跌破,但已经有媒体传言他的个人价值评估高达10亿,成为财经界第一网红。

超预测:普通人成为超级预测家的方法

他可以通过变现自己的关注度来获利,而我们普通投资人只能依靠预测和投资方法来生存,所以狐狸式思维对我们更重要。

近代最伟大的投资家之一凯恩斯就是狐狸式思维的代表人物,书中提及有一年丘吉尔给凯恩斯发电报称:“我越来越倾向于你的观点了。”凯恩斯回复:“很遗憾听到这个消息,我已经开始改变想法了。”

3、超级预测家不会轻易相信眼见为实,书中称之为鼻尖视角。

大众相信眼睛看到的才是事实,书中称之为鼻尖视角,但实际上很多时候眼见的现象并不能反映本质,据此预测,只能远离事实真相。

比如下面这个图,其实上下两条直线的长度相等,但配上不同方向的箭头,眼睛看到的长度就截然不同。即便你事先知道真相,在用眼睛观测时还是很难产生等长的感觉,这就是鼻尖视角的缺陷。

超预测:普通人成为超级预测家的方法

再比如有人追涨买股票,结果止损了,就认为追涨不对,之后低吸买股票又止损了,又认为低吸不对。实际上成败与对错并不是一回事,这次失败了,不代表你做错了,下次成功了,也不代表你做对了。超级预测家为了避免被鼻尖视角迷惑,会寻找长期大范围的样本数据,从中做出预测。

4、超级预测家不会忽视预测的时间范围,书中称之为视野迟钝。

书中提及,分别找两组人预测同一件事,一组人预测这件事在3个月内发生的概率,另一组人预测这件事在6个月内发生的概率,结果十分相近,这就是视野迟钝现象。实验发现,大众普遍都有视野迟钝,但是超级预测家却没有,他们不会忽视预测的时间范围,会根据时间范围的变化同步调整自己的预测结果。

其实视野迟钝现象在股市里极为常见,有人因为看到股评短线推荐而买入了某只股票,买入后却迟迟不卖长期持有,就是错把短期预测当成了长期预测;有的所谓价值投资者不满自己买的好公司股票下跌,嘲笑短线卖股票的人都是傻子,也是错把股价回归价值的长期预测当成了短期预测。

超预测:普通人成为超级预测家的方法

除了思维方式之外,书中还介绍了超级预测家进行预测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我认为其中有两点是比较容易学习掌握的:

1、先用外部视角定位,再用内部视角修正。

对于所要预测的事件,先去找历史上同类事件都出现过哪几种结果?哪种结果的概率最大?有多大?这就是书中所说的外部视角,先有一个大致的定位;然后再观察眼下这个事件与历史同类事件相比有什么不同,根据二者差异在原来的定位基础上进行修正。

其实超级预测家的这个方法与我们使用事件驱动策略分析事件的方法是一样的。当我们得知某个利好事件将在两周后发生时,我们会先查找历史上同类事件发生时的市场表现,得知历史上一共发生了三次同类事件,其中三次全部刺激某个板块大涨,说明该事件非常有可能刺激该板块上涨,这就是外部视角的定位;然后我们发现历史上那三次事件都发生在牛市,而眼下这次事件发生在熊市,于是适当调低判断结果,认为该事件有可能刺激该板块上涨,这就是内部视角的修正。

超预测:普通人成为超级预测家的方法

2、依靠团队预测。

书中提及,作者泰洛克将参加精准预测项目的所有人随机分配,一部分组队,一部分不组队,团队预测的准确率比个人预测的准确率平均高出23%。

说明我们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预测能力,另一方面还应该借助团队的力量来进一步提高预测准确率。其实这也是我们每天在公众号上分享研究成果的初衷,事件驱动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自己修炼提高的同时,如果能得到大家的参与,组成更大的团队,无疑会得到更准确的预测结果,也会获得更完善的投资方法,惠及团队中的每个人!

本文已在“初探网”(www.trutimenet.com)进行了原创作品保护登记,版权归属“事件驱动李”,转载请注明。如需转载,请联络微信公众号:事件驱动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