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吐血”与“吸血”交替,只因你不懂爱的真谛——鲍阅

 lang2013 2016-04-09


“吐血型”与“吸血型”解读


“吐血型”人格和“吸血型”人格的分类源于意象对话,“吐血”象征无私的付出、无我的奉献;“吐血型”人格的人认为自己获得爱的方式是:“我付出,才能被爱;我想得到爱,必须付出爱。”


“吸血”的称谓源自“吸血鬼”的形象。内心缺乏爱,获得爱的方式是控制和索取。潜意识常说的话:“你就该爱我”,身边人越对自己好,越觉得全世界都欠自己的。


虽然“吐血型”的人看上去更无私,但事实上与“吸血型”一样,都是不健康的获得爱的方式。都源于童年爱的缺乏,只是经历有差别。内心始终有爱的缺失感的人,常常是“吐血”与“吸血”交替出现。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恋人之间。如果一方内心有爱的缺失感,他时而温柔细腻,无私付出,习惯考虑对方忽视自己。这个状态的时候,跟他相处感觉他就是天使,毫无索取。这是吐血状态;


但是,一旦他被忽视的自我觉醒,长久以来爱的缺失感喷涌而出,则爆发起来歇斯底里。会抱怨甚至咆哮:“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为什么不能像我爱你一样爱我。”于是进入吸血状态。


吐血状态的时候对方怎么样都行。吸血状态的时候,对方怎么做都不对。因为他会总结起对方所有的不是,搜罗出对方所有不爱自己的证据。这些证据可能仅仅是因为一个小小的事件触发,其他的事件则可能被改写来证明对方不够爱自己。


当对方澄清了许多事实,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确实因为一件小事小题大做了。冤枉了对方,对人家大发脾气,心存内疚出于补偿和挽回关系。又回到“吐血”状态。时间久了,积累多了,再“吸血”周而复始……


吸起血来,对方固然很难受。虽说“吸血”状态令人心生逃离、厌恶之感,但是,这种“吸血”的表现也实在情有可原,透着不得已。因为原本自己杯子中的爱就不足够,还倾尽付出,不“吸血”则恐怕命不久矣。


破坏关系,伤人伤己


在以上两个极端状态下徘徊的人,亲密关系是难以持久和稳定的。所以,一次情感的失败,往往加重内心爱的缺失感。然后“吐血”与“吸血”的程度更加趋向两极。




《半生缘》中的女主人公曼璐可以说把这个人格特质诠释到了极致。曼璐为了养活全家人,不惜做舞女被人瞧不起,并且供自己的妹妹曼桢读大学;而为了挽留自己的婚姻,她不惜把自己一手培养出的妹妹献给丈夫……




似乎曼璐是为爱而生的,所以,在爱面前她那样的委屈求全。而一旦她发现她所有的付出换来丈夫的背叛她又那么的歇斯底里;她就是不断的z在“吐血”与“吸血”之间切换。


毫无疑问她在经营与祝鸿才的婚姻的时候,她是“吐血”的。甚至可以说是“呕心沥血”的程度。她用自己的所有积蓄为丈夫还债,自己丛操舞女旧业养家糊口;为了讨好丈夫,给丈夫前妻的女儿买礼物。


当她流产后,又始终不能再孕被丈夫唾弃,她一方面“吐血”的想用妹妹为丈夫生孩子留住丈夫的心。另一方面用“吸血”的方式向妹妹索要幸福。


原本曼璐是爱妹妹的,希望妹妹幸福!




她一直以来撑起家,做舞女的生涯让她饱受歧视;而妹妹在她的供养下完成学业,出落得楚楚可人,又能得到那么多倾慕,这令她心生羡慕、嫉妒。


最后,当曼璐的初恋情人预瑾也开始倾心妹妹的时候。她怒火燃烧着,她对妹妹的感情里萌生了恨。要强的她心有不甘,她那么渴望爱,可是无论自己如何付出如何努力都得不到爱;而妹妹却总能那么轻易的捕获男人的芳心。


于是,她设计拱手将妹妹献给了丈夫,以为妹妹替自己生了孩子就能挽留丈夫的心。但是,她一手毁了妹妹的幸福,自己的一生终将葬送在获取爱的征途中……





曼璐长久以来付出的委屈,得不到的怨气,深埋于心底,仿佛凝聚成一颗炸弹。最终有一个导火索引燃,爆发起来是伤人伤己,甚至冷漠的让人不可思议。


她对妹妹即爱又恨。恨源自于自己渴望爱,却从未得到爱。自己努力付出得不到,自然心有不甘,于是看到妹妹比自己幸福会恨自己、恨他人、恨整个让她失望的世间一切。


爱与恨交织着,“吐血”与“吸血”共生着。因为他们付出爱,只为获得爱。他们爱起来爱的飞蛾扑火,但是通常换不回如此痴狂的爱。心里爱的缺失感,不断的“吐血”为了得到爱,最后的结局通常是泪干而死,血尽而亡。




亲子关系“吐血”与“吸血”切换



人在亲密关系中的经营爱的模式,恰恰是从亲子关系中习得而来。父母对孩子也常常是这样的模式,我跟我母亲恰恰刚刚经历了一段这样的磨合期。


母亲今年四月份来帮我带孩子。多年来对我的愧疚,她决定好好弥补我,起初的两个月,一天带孩子出去玩几次,家务什么都干,一天到晚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还特意打电话给异地的继父学习蒸馒头,时常给我们包饺子。


可是两个月之后爆发了,觉得自己太累了,很委屈。因为我3岁她就离开了我去了外地,多年来母爱的渴望,那两个月贪婪的享受她的母爱里我也没有很好的觉知自己,确实让母亲受累了。意识到之后开始努力承担家务。


接下来的一个月,每天晚上都保证母亲出去跳舞,周末两天让她做理疗。抽时间就给母亲按摩,每天给母亲打水泡脚。更多的家庭是年轻爸妈出去看电影,而我跟先生给母亲送进电影院,我们在家带孩子。


就这样有过两次孩子说尿尿,我跟先生没有及时去抱孩子。其实也是因为侥幸心理,孩子有时候说尿尿是玩的,最后由她抱孩子撒尿。我也没当回事,因为不是故意不管孩子,结果一次机会她提起此事哭着抱怨说我不心疼她。


我每天要工作,到家要洗衣服、做饭、刷碗、擦地;考虑到母亲带孩子不好做饭,时间允许早饭给妈妈做好再走,甚至有时候把午饭的菜都炒好;忙里偷闲还想给孩子记录成长笔记,整理照片;经营微信平台要写文章,准备课程要查阅资料备课;自己还要不间断的做个人成长,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回答家长各种问题,一天下来身心俱疲。



这件小事没做到就惹得母亲满心委屈。我也无能为力,因为显然母亲进入了“吸血”的状态。母亲“吐血”的时候,我怎么做她都不挑剔;“吸血”的时候,我怎么努力,她都满心委屈。


当然与母亲匹配的我,在母亲“吐血”的时候,我些许“吸血”;母亲“吸血”的时候,我在“吐血”。好在经历了这么多的成长历程,我能够保留一份对自己状态的觉知。


所以,想获得幸福不见得一定颠覆自己的模式。而且习惯了的模式改起来谈何容易,只要有一份觉察,就可以减少许多彼此的伤害!


什么是健康的爱


健康的爱不是因内疚而起,也不是以索取为目的。


健康的爱是心底油然而生的一股暖流,滋养彼此。


健康的爱不会忽视自己,对对方也无所求无所取。


健康的爱可以修复关系,拉近双方心与心的距离


健康的爱不是“吐血”与“吸血”的徘徊。吐血时只考虑对方,忽视自己,委屈着而不自知;吸血忽视对方,只考虑自己,索取着觉得理应如此。


健康的爱是能够兼顾对方需要也能疼惜自己。能够灵活的调整,不是刻板的坚持。否则,不健康的爱,——要么你快乐,我委屈;要么我快乐,你委屈。关系中的彼此成了对立的双方,无法都快乐!


其实,不能很好的爱别人,恰恰是因为无法真心爱自己。



如何掌握爱的真谛—爱自己是爱一切的开始


常常在“吐血”和“吸血”中徘徊的人,通常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自己高高在上的“超我”(道德准则和规矩原则)要求着自己的“本我”(生物本能,趋乐避苦)。


在《要强女人远离幸福的内在机制》有谈到:家务没干完,宁可累了也要强挺着干完。所以,“本我”委屈,因缺少觉察和反思,把因委屈生起的愤怒都投射给到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总觉得人家对自己不疼惜,其实,是自己不爱自己。


回复要强可以自动弹出《要强女人远离幸福的内在机制》。


指责、抱怨外界的时候通常是自己体力不支,心有余力不足的时候。潜意识对自己不接纳,内在“子人格”之间的指责尤其难受,自动化的反应是把指责自己的能量指责出去,心理暂时好受些。但是,破坏关系之后,结果依然很糟糕。


真正的爱自己,不是上面的“吸血型”——“你们得对我好。”向别人索要,当时感觉稍微舒服些,实际内心爱的缺失感会加剧。


只有自己体谅自己,卸下对自己机械要求,才是真的爱自己。


每次不舒服,先跟自己的内在联结。多问自己“我怎么了”,“我是不是太累了”,“我是不是又忽视自己了”。


当一个长期忽视自己的人,开始回归关注自己的身体和情绪的时候。渐渐觉察自己的需要,慢慢也能共情对方的需要。既不委屈自己,也不强求别人。


这样无形之中就远离了原有的“吐血”与“吸血”交替出现的模式。不再破坏关系,不再伤人伤己。内在爱的缺失感被富足感填满,生命开始正能量的循环。


爱自己是爱一起的开始,跟自己身体和情绪连接,会带给你无穷的能量。水满自溢的爱可以水到渠成的滋养彼此!


文章回顾与预告

【上一篇文章】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只因他不想成为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