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层峦耸翠”卷门

走过最后一道卷门“层峦耸翠”是一处十字街口,昨晚就是在这里看到了一幅唐宋风韵的街道景象,“待渡亭”就身在这十字街口中央,与“层峦耸翠”卷门相依,待渡亭是古人迎来送往或者小憩避雨等待摆渡的场所。看着波浪盈盈,杨柳依依,互诉别情。唐宋时期的李白、苏轼、孟浩然,都曾在这里候船,流下了许多流芳百世的篇章。

待渡亭

十字街口右边的下坡街道

层峦耸翠”卷门
唐朝诗人张祜夜宿镇江西津古渡小山楼,而那首《题金陵津渡》,就是他在此登楼眺望长江,思绪游动,信而走笔的七绝:“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宋熙宁元年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舟次瓜洲时,即景抒情,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层峦耸翠”卷门

待渡亭

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也曾经在这座待渡亭里停留。大臣们怕皇帝寂寞无聊,特地备下渔具让皇帝钓鱼消遣。那天乾隆皇帝的运气好得出奇,频频有鱼儿咬钩,所以收获颇丰,乾隆爷自然十分开心。原来手下人暗中在水下布下一张大网,网里放了一大群鱼,乾隆一而再再而三地得手就不足为怪了。所以把待渡亭称之为钓鱼台也是名副其实的。

昨晚登楼之处

西津古渡是长江之“子”,是长江母亲孕育了它。西津古渡诞生在长江与运河交汇处的黄金水道上,被称为
“江南第一渡”,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它的两侧,东与镇屏山、北固山相连,西与宝盖山、五州山等众山相连,呈一水横陈,连岗三面的佳境。古时渡口樯帆如林,渡人南来北往,积淀了深邃的文化内涵和丰厚的历史遗存。过往的历史烟云已散尽,西津渡的渡口功能也渐渐消失。如今,古渡不再,但西津渡承载的历史与厚重的文化,却灿灿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