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备怒摔阿斗乃是假象,其实只是轻轻地往地上一放?

 郑公书馆298 2016-04-10

刘备怒摔阿斗乃是假象,其实只是轻轻地往地上一放?

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把坏的品质给了曹操,把好的品质都给了刘备。那么刘备是什么样的形象呢?大家一想起刘备肯定是宽厚、仁爱、仁君的形象,《三国演义》是把刘备作为王道的化身来歌颂的,还给予了他汉景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的正统继承者美名,同时还描绘出了很好的长相,双耳垂肩,两手过膝。关于大耳朵和长手是有小传统在里面的,中国老百姓对封建帝王仁君长相的看法,双耳垂肩意为善于倾听,善于听得见不同的意见;两手过膝类似于脚踏实地,不光脚踏实地,还能手踏实地。侯宝林先生曾经在相声中讲到赵云单骑救主一回,讽刺刘备摔阿斗的时候,大家根本不用担心,因为他手很长,根本不是在摔阿斗,只是轻轻的把阿斗放在地下。总之刘备的帝王之相,就是所谓的正统。

刘备怒摔阿斗乃是假象,其实只是轻轻地往地上一放?

刘备本是流落到卖草鞋编草鞋卖的一个人,不过汉献帝为了制衡曹操称其为皇叔,给刘备这种品德和血脉,给了他宽厚爱民、知人善任,仁政德治这样美好的形象。刘备对汉献帝也是忠心耿耿,看到汉王朝崩溃,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悲愤得肝胆俱裂,决心深大义于天下,重整汉室江山。凤雏先生庞统问刘备为什么能成功,刘备是这样回答的------曹以急吾以宽,曹以暴吾以仁,曹以谲吾以忠,每每与曹相反大事便可成,如果以小利而失信于天下,吾不仁也。刘备对庞统说“若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吾不仁也”。放走徐庶时说“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士”,这番话和曹操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一对比,很明显罗贯中是有鲜明的倾向性的。刘备的这种仁义,罗贯中写的确实是特别细致,因为对朝廷尽忠,对老百姓爱民如子,是典型的仁政德治。

刘备怒摔阿斗乃是假象,其实只是轻轻地往地上一放?

刘备是当时少有的高高举起以人为本大旗的一代国君。演义第四十一回,写到刘备兵败新野时,他不顾曹操追兵迫进,不听部将劝告,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带领好几百万名的百姓行军,这个是不完全符合军事谋略的,因为曹操一旦追过来就基本完蛋。原先版本里是军师诸葛亮在劝他,为了怕有损诸葛亮形象,毛宗岗版本里面把诸葛亮改成了笼统的部下在劝刘备。可刘备还是认为“夫干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所以刘备虽然个人才华和谋略均不如曹操,还是通过仁义(不管是真是假)赢得了三分天下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