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明祭祖”,学起来!

 nizijun 2016-04-10

▲公共祭坛:今年重庆市中心的解放碑下,安放了1万只模具做成、可通电发光的白菊花,既美化了市容,也可供市民和游客拍照留影,共同缅怀先烈。

▲ 河灯寄哀思:清明节期间,河南洛阳有市民身着传统汉服,将亲手制作的河灯放入河中,借此来缅怀先人。其实河灯最初就来源于祭祀与祭祖的民间习俗。
▲ 放飞气球:河北邯郸某社区今年开展的一场“放飞气球、寄托哀思”的文明祭扫活动上,社区居民一起放飞手中的气球,也放飞了心中对祖先的缅怀,对亲人的追思。
▲网上祭拜:现在有些网站,尤其是一些烈士陵园、纪念馆,都开设了网上祭祀的课程,希望让学校组织的学生以及一些单位组织的群众能更顺利地完成祭祀仪式。图中是山东省某小学展开的“小手拉大手,网上祭祀寄哀思”活动。
▲生态安葬:最近,神岩山公墓与石家庄殡葬管理处共同举办了一场“无条件全免费生态环保葬”的活动,分进场、主祭、安葬、追忆、自由祭祀五个环节。参与者可将亲人的骨灰装入主办方提供的采用西班牙技术的可降解骨灰盒,再将这种骨灰盒埋入指定位置的土中,3至6个月后骨灰与盒子都可化为泥土,与大地融为一体,还真是既环保又节省土地资源。
▲集体落葬:河南许昌第三届“全免费生态葬集体落葬仪式”今年3月在玉皇岭墓园举行,15个选择了生态葬礼的家庭,参加了隆重的安葬仪式。落葬者的骨灰均采取“无碑深埋”的方式,放在环保可降解的骨灰盒内,深埋在花坛之下,花坛上面还种植了各种花草。家属代表则可领取一本“生态葬证书”。但整个“生态葬”墓区内都没有单独的墓碑,只设立一块“生态葬”纪念碑。
▲送花不烧纸:安徽境内的一大片田野里遍布坟茔,往年一到清明就青烟袅袅,鞭炮声不断。今年由于有了新规定,不能随便放鞭炮、烧祭品,不少前往祭祖的人都只是带着祭祖的食物、清酒,以五颜六色的鲜花拜祭先人,所以这些田野里的坟头都插满了鲜花与塑料花。
▲集体祭祖:四川省华蓥山区的一个村子里,举行了一场集体祭祖活动。有近1800名中华匡氏后裔代表聚集在指定地点,参加了一场以“忠、孝”为主题的清明祭祖大会,不少老人也积极参与其中。
▲鲜花祭祖:浙江一位市民正在以鲜花为祭品,在陵园中祭祀先人。该陵园已禁止在墓地放鞭炮、烧祭品,但备有大量鲜花供市民选用,所以今年清明,陵园里一直保持着清新空气与安静的环境氛围,放眼望去,到处摆满鲜花。
▲海上祭祀:辽宁省大连市的某街道与派出所合作,举行了一场“海上祭祀”活动,免费提供游船和鲜花让居民到海上祭奠已逝亲友,其中还有在海面上撒菊花等环节。

    易芝娜/文 

    新时期总有新观念。近些年一直在提倡“文明祭祖”,所谓“文明”,正是为了避免对环境与空气的污染,采用一些更为环保、安全的方式替代传统方式。

    以往的土葬既占用土地,又不环保,而传统的上山祭祖,在墓前放鞭炮、点蜡烛、烧纸钱等做法,不仅容易引发森林火灾,也会对环境与空气产生污染。于是,如今我们在清明时节,便会看到一些比较“特别”的祭祖模式,比如用鲜花、塑料花替代坟标、蜡烛;用放飞气球、白鸽等替代放鞭炮、烧纸钱;甚至有网站还推出“网上扫墓”的服务;还有些地方出现集体葬礼、海上撒花等替代传统的丧葬模式;也有越来越多的地方会组织一些有规模的集体祭祀活动,大家载歌载舞地缅怀先人,寄托哀思。

    新事物的出现通常会遭遇种种不理解。有人就指出,以前的纸钱、蜡烛烧完即无影,而现在提倡用塑料花,但它不容易被降解,岂不是造成另一种不环保?还有人说,将骨灰撒入大海或湖泊,是不是也会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

    新鲜事物总会有待时间的检验与修正。如下这几种“文明祭祖”的活动,不妨先学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