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99——109)

 许愿真 2016-04-10

微专题109: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规律

(高考押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09: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规律押题 

1.图中(  )

A.晴朗天气,a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B.湖泊湿地,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

C.二氧化碳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

D.冰雪地面,a→b转化率增加

2.甲、乙、丙代表太阳辐射能在自然界常见的三种类型,则(  )

A.甲包括水能  B.乙包括沼气

C.乙包括石油  D.丙包括煤炭

【答案】 1.B 2.C

【解析】 

1题,a为太阳辐射,晴朗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大部分到达地面。湖泊湿地,地表温度变化和缓,地面辐射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二氧化碳增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c较多补偿地面失热。冰雪地面,地面反射作用增强,吸收太阳辐射量减少,a→b的转化率减少。

2题,结合图示知,甲主要是直接利用的生物能;乙包括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并不包括沼气;丙包括水能、风能等自然转换的太阳能。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气温年较差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09: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规律押题3.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的差值可能是(  )

A6  B8  C10  D12

4.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不同,主要是因为两地(  )

A.太阳辐射不同  B.经度位置不同

C.距海远近不同  D.地形特征不同

【答案】 3.C 4.D

【解析】 

3题,根据等值线判断方法知,甲地位于闭合等值线内,其气温年较差数值为 20<</FONT><22,同理乙地气温年较差数值为 10<</FONT><12,故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的差值介于 812,从而可确定答案。

4题,甲、乙两地纬度相近,距海远近差不多,而根据经纬度定位,甲位于云贵高原,乙位于四川盆地,两地地形特点明显不同。

图中曲线表示近地面的等压线,读图回答56题。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09: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规律押题 

5.若图中裸地附近的等压线为一天中弯曲幅度最大时,则此时为(  )

A.午后2时左右  B.午夜前后

C.日出前后  D.正午前后

6.下列有关此图近地面的气流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水库流向裸地

B.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

C.由裸地流向水库再流向林地

D.由水库流向林地

【答案】 5.C 6.B

【解析】

第5题,裸地气压最大时,等压线弯曲最明显。此时因为日出前后,即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刻。

第6题,气流在水平方向上,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某区域等降水量年较差(即某地降水量最多月和最少月之差)分布图,完成78题。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09: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规律押题 

7.该地最可能位于(  )

A.亚欧大陆东岸  B.亚欧大陆西岸

C.北美洲东岸  D.北美洲西岸

8.影响该地降水量年较差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纬度  D.海陆分布

【答案】 7.A 8.D

【解析】

第7题,降水量年较差越大,说明降水的季节变率越大,只有草原、季风等气候的降水量年较差较大。从图中可看出该地位于北半球,由东向西递减说明东部降水变率大,北半球大陆西岸受西风影响降水变率比较小,所以由此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大陆东岸,因为北美大陆东岸是大陆性气候,所以年较差小。

第8题,由上题可知该地应为温带季风区,降水 差异大的原因是季风风向变化,海陆分布是主要原因。 

下图表示热力环流中某区域近地面气压中心及风向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09: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规律押题

9.下列关于该天气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北半球,常形成梅雨天气

B.位于南半球,盛行下沉气流

C.位于北半球,常形成阴雨天气

D.位于南半球,常形成晴朗天气

10.当该天气系统由东向西靠近上海时,上海吹(  )

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

【答案】 9.C 10.B

【解析】

第9题,由图示可知,风向相对水平梯度力向右发生偏转并向中心幅合运动,说明为北半球的低压,在中心上升气流控制下可能形成阴雨天气。

第10题,该天气系统西部吹西北风,所以当该天气系统由东向西靠近时,上海吹西北风。 

读下图,回答1113题。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09: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规律押题11图中(  )         

A.晴朗天气,a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B.湖泊湿地,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

C.二氧化碳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

D.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

12.甲、乙、丙代表太阳辐射能在自然界常见的三种类型,则(  )

A.甲包括水能 B.乙包括沼气

C.乙包括石油 D.丙包括煤炭

13.下列能源类型属于太阳辐射能且最为清洁的是(  )

A.天然气B.地热能C.风能D.潮汐能

【答案】 11.B 12.C 13.C

【解析】 

11题,a为太阳辐射,晴朗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大部分到达地面。湖泊湿地,地表温度变化和缓,地面辐射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二氧化碳增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c较多补偿地面失热。冰雪地面,地面反射作用增强,吸收太阳辐射量减少,a→b的转化率减少。

12题,结合图示知,甲主要是直接利用的生物能;乙包括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并不包括沼气;丙包括水能、风能等自然转换的太阳能。

13题,结合上题分析知,风能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没有污染,为清洁能源。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气温年较差分布图。读图回答1415题。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09: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规律押题

14.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的差值可能是(  )

A6B8C10D12

15.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不同,主要是因为两地(  )

A.太阳辐射不同 B.经度位置不同

C.距海远近不同 D.地形特征不同

【答案】 14.C 15.D

【解析】 

14题,根据等值线判断方法知,甲地位于闭合等值线内,其气温年较差数值为 20<</FONT><22,同理乙地气温年较差数值为 10<</FONT><12,故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的差值介于 812,从而可确定答案。

15题,甲、乙两地纬度相近,距海远近差不多,而根据经纬度定位,甲位于云贵高原,乙位于四川盆地,两地地形特点明显不同。 

16.下图是某区域20121211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09: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规律押题(1)简述该区域G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

(2)判断A气压值及其形成因素。

(3)推测甲、乙两地此时的天气特征,并说明原因。

答案 (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升温降温均快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形成高压中心。

(2)10251030百帕;地形。

(3)甲地气温较低,天气晴朗。因为甲地受来自陆地的寒冷干燥的偏北风影响。乙地气温较高,为降水()天气。因为乙地位于冷锋锋后的云雨区,易出现降水天气;加之偏北风经日本海增温增湿后,增强了降水的几率和强度。

【解析】

(1)结合图示G高压存在的经纬度位置和形成时间,并结合该气压场等压线分布特点,知其为亚洲高压,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其主要成因。

(2)A点处于1030百帕闭合等压线内部,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结合图示等压线分布特点,知其介于1025——1030百帕之间。

(3)结合甲、乙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所处天气系统的差异判断天气特征。甲地受冷高压影响,寒冷干燥;乙地受冷锋锋面系统控制,受海洋影响较大,降水较多。

图解过程: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09: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规律押题

我的更多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