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山古镇

 苏迷 2016-04-10
太湖千顷波涛,在浩荡苍茫之中,孕育着秀丽的东山及西山二岛。东山岛因为湖沙淤积,大概从唐代以来,岛屿的北端就与陆地连接,成了东山半岛。西山则处在湖水环抱之中,与陆地保持一种矜持的距离,一直到20来年前,地方政府建了跨湖大桥,让苏州人不必荡舟就可以登岛。东山及西山,又称洞庭东山及洞庭西山,或称东洞庭、西洞庭,不熟悉苏州地区地理名称的人,时常望文生义,以为说的是湖南洞庭湖一带的地望。十几年前,我和一群“赏春茶、聆昆曲”的香港朋友,乘车到洞庭西山去实地观察碧螺春的制作,站在茶农家的院子里,用粗瓷茶碗品过刚刚炒好的春茶,还游览了林屋洞、包山寺、石公山。洞庭东山却一直没去过,直到前年,才因缘际会,住进了规格最高的东山宾馆,听说是享受了国家领导人的同级待遇,可以从别墅房间,打开落地的玻璃门,在自己的阳台上,指点江山,一览浩瀚无边的太湖烟波。
  最近再访东山,是带着两岸历史文化研习营的学员,考察明清江南文化去的。我们师生六七十个人,分乘两辆游览车,浩浩荡荡,到了东山的陆巷古村。古村大体上还保持了明清本色,不像大多数江南古镇已经彻底观光化了,到处卖些不伦不类的工艺品、批量生产的土产以及印上地名的T恤。陆巷当地人心目中,最显赫的古人,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的王鏊(1450-1524),因为他曾连捷解元、会元、探花,曾任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算是宰相级别的国家领导,光宗耀祖,让村民与有荣焉。在村里的石板巷道走一走,七绕八绕,总能看见三道木制牌楼,上题“解元”“会元”“探花”,所谓“三元牌楼”。村里人传说,王鏊本来应该中状元的,是因为有人嫉恨他的才华,向皇帝进谗言,才在殿试中名列第三。当地人还说,唐伯虎就是他的弟子,曾赞誉他为“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传说得以流传,历久不衰,当然是出于爱护乡邦先贤的心理,倒并不奇怪。奇怪的是说,王鏊母亲姓陆,其村因此得名陆巷。不过,古村的导游却说,陆巷之名的来源很实际,说的是村子里的六条巷子,然后带着我们考察,一一指证。
  其实,这个古村建于宋代,还出过一个更早的大人物,即是宋徽宗时的翰林学士、南渡之后的户部尚书叶梦得(1077-1148)。村子的尽头有个宝俭堂,据说始建于宋代,初名梦园,就是叶梦得故居。叶梦得晚年退居湖州石林,自号石林居士,不再回到陆巷,故居就在明初改称宝俭堂,世代为叶氏后裔所居。宝俭堂保持了苏州传统府第宅园相连的风貌,小巧玲珑,环水布置园林,以小见大,十分精致细巧,不输于苏州城中的小型园林。虽是匆匆浏览,却感到心旷神怡。
  我不禁想到,上海博物院藏有赵孟頫的《洞庭东山图》,其中自题:“洞庭波兮山崨嶪,川可济兮不可以涉。木兰为舟兮桂为楫,渺余怀兮风一叶。”在太湖东山的古村中徜徉竟日,真有扁舟飘渺之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