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庭商帮的来龙去脉

 小熊家228 2015-12-29

本文来自于《中国商帮600年》

苏州洞庭的东山与西山,就在今天吴县的东山镇和西山镇,它们是洞庭商帮的缘起之地。东山(即古胥母山)为伸入太湖之半岛,西山(即古包山)在太湖中,这是两个面积分别为80平方公里和90平方公里的地方,也让洞庭商帮成为地域范围最小的一个商帮。

在今人眼里,这里有山有水,是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在古代,这里的恬静安详,成为人们避世而居的绝佳场所。籍贯为河南南阳的一代“商圣”范蠡,在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庆功酒还没冷,就决定急流勇退。

他将家产全部充公,从政界转入商界,来到沿海地区发展农牧业。就是这样一位埋名隐姓的商人,曾经带着西施,泛舟在烟波浩渺的太湖和洞庭湖。若不是因致富惊动齐王,让其推辞不过再次回到政界,想必他最后也不会再举家迁往山东定陶。

洞庭商帮,成就了日后苏商的魂魄。换句话说,苏商是以苏州为中心的洞庭商帮,在逍遥隐居中积智、识势而来。

明朝中叶,被称为“钻天洞庭”的东山洞庭山人纷纷外出经商,王、翁、许、席为其杰出代表。自此,洞庭商帮初步形成。

翁家后人翁澍在其《具区志·卷二》中曾记录明朝人李维祯的话,“东山多大贾,走江、淮间”。康熙时洞庭东山人汪琬说:“西山之人商于湖广者多。”明末文学家冯梦龙在他编的《醒世恒言》中也曾描写道:“洞庭两山之人,善于货殖,八方四路,去为商为贾。”

洞庭商人活动区域集中,经营商品种类固定。苏商最早的经商商品是棉布、丝绸。这两者是江南地区生产量最多、销路最广的大宗手工业品,也是当时东山、西山商人走天下依仗的商品。

东山商人家族主要活跃于以山东临清为中心的华北地区,以经营布匹贸易为主;西山商人家族则主要活跃在以长沙、汉口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地区,以经营米粮、绸布贸易为主。

东西两山商人活跃的区域分别取决于对外交通的方式。东山商人多通过一条从南向北的大运河,以江南松江府的朱家角镇等为起点,以运河重镇山东临清为终点,过江涉淮,北走齐鲁大地,中转后将丝布供应京师,通达边塞九镇。

生于东山的清初文人翁澍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修撰成书的《具区志·卷一三·人物》中记载了明至清初洞庭商人的行踪轨迹。

东山的“翁百万”翁笾,在其父辈时即已经商到临清。翁百万去世时,嘉靖时的苏州状元、后位居首辅的申时行为之作传。东山席氏,在席左源、席右源时,就已经北走齐燕,南贩闽广,以致“布帛衣履天下,名闻京师、齐鲁、江淮”。

西山商人多通过长江,经湖广、四川而沿途分销于闽、粤、秦、晋、滇、黔广大地域。苏州是起点,南京、汉口、长沙、芜湖是他们最重要的活动场所。西山商人于明嘉靖、万历年间在长沙与汉口建立了金庭会馆。

因为在商业领域名声大著,当时江湖上将东、西两山的商人与徽商合称“钻天洞庭遍地徽”,但洞庭商人并没有出现特别响当当的代表人物,以与其他商帮相提并论。

这时以洞庭商人为最高水准的苏商,仍处于蓄势阶段,以布与丝为载体而与外界建立起来的商业实践,成为苏商群体商业智慧启蒙的最好老师。

当山西、徽州盐商在以扬州为中心的两淮流域大放异彩时,苏商正以苏州西南的吴县附近,悄然积累着自己的商势。

太平天国运动使得扬州、苏州等昔日繁荣之地,一夜之间在烽火中凋零。无论是沿运河一线还是沿长江一线,那些洞庭人家曾经行商的重要通道,都因战火蔓延而断绝。

当洞庭商人原始的商业实践,遇到近在咫尺的全国经济中心大转移时,一次千年一遇的机遇,便展现在苏商面前。

于是,祖辈们为躲避战乱而逃难于洞庭两山的洞庭后人,迁移到了可以避乱的上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