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凤玉佩。 N2Z1M23出土,标本第3号。青白色,泛绿。长10.3、宽7.8、厚0.9厘米。出土于墓主腹部。上为凤,喙部向下勾曲,有冠有羽,蛇身。龙在下,长吻如同鳄鱼,有圆窝状鼻,有耳有角,亦蛇身。凤喙部抵于龙的下颚或腹部。关于这只“龙凤佩”的史前寓意目前较为模糊,是否为现代意义上的龙与凤?不得而知,如果是的,则又太过于超前,与龙、凤传说的历史进程不符。
传说凤、凰本为雌雄一双灵鸟,凤为雄,凰为雌,“凤求凰”即喻君子以求淑女也,其中的渊源与龙无涉。本博考究之,此玉佩上部动物形象可能为鹰,而下部动物形象可能为鳄或者是蜥蜴,鳄蜥之类爬行动物背上有鳞甲,不易受到攻击,而腹部是其最薄弱之处,故鹰啄蜥蛇之类,往往攻击其腹部。目下,关于这只玉佩的研究,均被大力宣传为中国最早的“龙凤呈祥”,而本博视此现象为一种文化狂热与时空的倒错,须知龙凤呈祥之类吉兆,六千年前可能尚未发明出来。 此玉佩在牛河梁玉器中实为另类,观其佩带的角度,正是如图所示(见下图背面隧孔),当与神鹰(应龙)搏击水怪(鳄鱼、恶龙)的传说有关。《山海经·大荒北经》曰:“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鹰)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牛河梁在中国史前史和中国历史传说中的地位,有如古希腊的奥林匹斯山,是众神居住之所。 始于牛河梁的传说,起自三皇之末,而早于五帝,她对中华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持续了数千年,这一点是绝对不可以忽视的。很明显,黄帝与蚩尤的战争,确实发生在河北省北部,距离牛河梁南部不远,那里也在红山文化传播的范围之内。而风伯、雨师均为牛河梁最著名的神。黄帝所请的神,亦来自牛河梁。所不同的是:蚩尤所请为风雨之神,而黄帝所请的女魃(一说玄女),她是一位干旱女神,传说是她是一位秃头的女巫,秃头表示寸草不生。所以中国老百姓并不喜欢这位女神,以后每逢干旱之年,都要焚烧女魃之像。应龙是一条飞龙,是水怪的克星,传说他曾帮助大禹治水。所以,本博认为这只龙凤佩,实为应龙(鹰龙)佩,应龙也是一名巫师,同时还是一名渔猎部落的首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