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一位教师逃离了体制

 文武不全 2016-04-10


“才疏不能胜任,薪酬不能持家。”


终于,夏老师在自己的辞职申请上写下了这句话,选择离开这个熟悉的体制。


在这之前,他一直在重庆某职业院校担任专职老师,最近学校调整工资,算不上高的收入下降了不少,因此萌生退意。

 


“兹有本人辞去专职教师职位,因才疏不能胜任,薪酬不能持家。一不能误人子弟,二不能屈劳自己。期间深感人事领导栽培与厚爱,然,言不以成文,特此求而告之,望纳。2016年3月2日”


世界很大,足够装得下诗和远方,不过那只是“别人的生活”。薪酬难以持家,才是“夏老师们”的无奈与挣扎。


我国教育投入在逐年增加,教育产业亦日趋繁荣,可绝大部分教师的收入却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不前。这是公职教师整个群体所面临的困境。


为什么教育投入越多,教师的生活反而越困难?


教育投入不均衡。


教育经费分配上,各地区、学校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经济发达的地区教育投入必然会高于欠发达地区,名校在经费申请上的话语权当然大于普通学校。由此以往,大量教育资源被少数顶尖学校掌握,对欠发达地区和普通学校的基层教师帮助并不大。


经费使用上“重物轻人”。


社会和学校的确都很重视教育,但这种重视更多体现在积极升级硬件设备和引入管理系统上,而学校教育的核心参与者——教师却被忽视了。


学校一边拖欠着教师的工资另一边却在大兴土木、要求教师“集资”进行校园建设,这类新闻屡见不鲜。结果就是一到假期学校就装修翻新,但教师收入却很少有什么“大动作”。


教师收入不受市场调节。


在中国传统的理念中,教育是公共事业,而教师是默默奉献的职业,他们的收入不应该和商业挂钩。


所以学校引入了绩效和竞争机制,对教师提出了更加细致全面的要求,可教师收入却一直滞后于经济发展。



生活成本在上涨、收入却一直原地踏步。“柴米油盐酱醋茶”就这样一点一点瓦解了“教师”这份工作带来的幸福感。


对老师们而言,“工作稳定”的权重在不断下降,学校不再是那棵靠着就能乘凉的大树,反而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就学校来说,在和教师双向选择中的主动权越来越小,高薪资的商业教育机构可能更契合部分老师的需求。


互联网的兴起无疑加剧了这一过程。


随着“互联网 ”经济的升温,“互联网 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一夜之间市场上就出现了大量垂直细分的教育平台。


依托网络,它们可以精准地将有需求的学生与自由教师联系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平台已经具备和传统学校一样的组织能力,为体制内的教师离开学校提供了可能。


教育从始至终都是刚性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学生和家长对教育质量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他们也愿意为此支付额外的费用。互联网给了学生更大选择空间,同时也为自由教师们开出了更具诱惑力的薪酬。


现在上海的自由教师上课费用大多在200-1000元一小时,月入1-2万很轻松,离开传统学校,教师们的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


承受着商业教育机构和互联网平台的双重压力,传统学校的发展面临重大挑战。但这同样是一个契机,如果学校和社会能借此机会切实推动教师薪酬结构的改革和待遇的提高,那些优秀的教师就可以留在学校,为更多学生传道受业。


希望以后,我们不需要通过辞职信来欣赏老师们的才华。



知识分子不高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