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行社:如果你正在做微营销,不妨看看这些...

 無畺 2016-04-11


从微信首次进入人们视线到现在四五年了,而微博也已经走过了第六个年头。

  近两年,微营销特别热,带火了一个又一个品牌,让围观的人总有一种“不玩微营销会死”的感觉,纷纷触“微”,演变到好像没个公众号都不好意思出门和人谈生意了。

  微信是个好东西,微博也好,它们自带的社交因子对于身处服务业的旅行社而言,更是好。然而,微信不是万能的,用得好用得巧,的确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但若不顾自身定位照搬所谓“成功案例”,或者将一套玩法同步用于微信、微博、论坛等所有平台,那必死无疑。

  这两年,我常看到身边的朋友特别热衷于“学习”,读完《参与感》就想复制小米模式,参加个论坛,就想把讲演者分享的案例用到自己的品牌、产品上。这样说,或许会有朋友要问了,不这样,那参加那些个论坛,要听什么?要怎么学?它们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其实,我认为这些论坛也好,案例学也好,除了是品牌本身在自我营销外,只是用来打开大家的视界,拓宽大家的思路,而不是提供一套现成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因此,在这里,我同样没有“答案”分享给大家,有的只是给正在做和正要做微营销的旅行社朋友们几点建议,希望能帮大家在热潮中“降降温”,理理自己的思路:



一 、首先问问自己,是不是真心想做

  是就用心做,在微营销这事儿上,时间、人力、费用的投入都必不可少,有时候甚至比传统营销投入更大,不要陷入微=少的误区里;不是,那就关掉快要积灰的公众号、微博等等,潜心想想自己的产品、自己的服务、自己的门店吧。

二 、量体裁衣

  量哪些“体”呢?

  产品是什么?调性是什么?

  客户是谁?爱看什么?爱用什么看?常出现在哪里?

  量好了再裁,边裁还要边审视,边校正。在一年能快速变化出十年的互联网时代下,不要想着一步到位就不用再改变了。

三、内容为王

  如果你的公众号每天只是单纯地推送一些转载的攻略,那我建议你,尽快停下这样的动作,认认真真做一条用心的出游感受,一周一推就好。

  不要迷信技术,我始终坚信内容为王。把你的产品、服务转化成内容,比如攻略,比如旅途故事。最好原创,思考哪些方面的内容是游客更关注的,怎么呈现更便于游客阅读。

四、口碑很重要

  移动互联时代下,传播很快,且很多传播都是基于熟人圈子,可信度更高。因此,口碑的效应越来越凸显,这时就要更加注意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次国庆黄金周“天价虾”会形成这么大范围的扩散传播,几乎毁掉一座城市的形象。

五、 做好社交互动

  除了持续做好的内容外,互动也很重要。

  出游前、出游中、出游后及时贴心的提醒、问候。

  偶尔拿当下的热门话题或者粉丝们关心的话题,和大家说道说道。

  发些实际的福利,比如,我曾看到有账号某天只推送了条很简单的文字信息“我这儿有五张多出的×××话剧的票,有兴趣的朋友后台私信下”。很家常的口吻,“多出的”,也不是刻意为你提供的,很有闲置互换的味道,让粉丝觉得和他说话的是个人,而不是冷冰冰的机器,不是只会向他推荐自家产品的生意人。

六 、把握好事件营销的使用度

  也是这两年,借力事件营销似乎成了品牌商的主要工作了。一有什么事情,马上不顾一切地跟进营销。一天内,朋友圈马上被同一个事件刷屏,老实说,只是捧红了一个事件,而你的品牌早就埋没在成千上万的信息流中了。当然,如果“借”得妙,有幸被其它公众号整理进“×××事件,借势营销谁最强”中,还能得到一回二次传播,但阅读的对象可就不是你的目标受众了,而是广大营销人。

  所以,凡事还是要把握一个度,过犹不及。

七、切记,不是只有微信

  不是只有微信才能做营销,微博、论坛、QQ、微网站……未来还会有另一个可能更好用的“微信”。所以,还是那句话,量体裁衣,看什么更适合你,不要一门心思全扎进来。

  一些心得,一些建议,给有需要的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