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钱钟书著作札记——钱钟书有乡愁吗?

 风过竹笑 2016-04-11

现在网上一帮插标自卖且想将自己卖个高价的酸骚文人们,忽然大声的呼喊自己有了乡愁。缺少文化的都市男女要想让别人多看自己的办法就是穿名牌衣服,或者是减肥,而有点文化的、读了几本子书的人的办法就是说自己有乡愁。乡愁虽然不是新鲜东西,但是用在了提高身价的方面,也算是新时代的创新了。

读钱钟书的《管锥编》,似乎在这部所谓非常注重作者本身体验的书中,我还真没有看到钱钟书先生有“乡愁”。我以为他没有乡愁,乃是因为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在读《老子王弼注一五》中引用《五灯会元》卷六僧本如偈: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现成事,何必费思量。“在这里,回归故乡是非常容易的,因此无需费思量,也就是无需有什么乡愁。所谓乡愁,并不是远离故乡,而是回乡很难。总之,从这个偈子看,是无需乡愁的。相反,崔涂《春夕》诗云: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我觉着既然想回就回去,又何必有什么“蝴蝶梦中家万里”这样的乡愁呢?这首写的很美的诗,分明是存在着明显的矛盾。

对于那帮酸骚的知识分子,当然他会说我们的故乡并不是指真的那个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而是指我们的精神家园。他们似乎真的很高尚,仿佛藐姑射之山上的人物。关于这个角度,钱钟书先生引《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可给我们新的思考角度。“睫在眼前”、“道在自身”,那么所谓的精神的家园其实也是跟自己在一起的。但是,假如你虽然在,你的精神家园却没有了,那么,这纵然是多么方便的交通工具也是没有法子的。在这种情况下依然还在找什么乡愁,不过是你的精神世界已经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了。

我以为钱钟书先生是坚持精神家园是跟随自己的,自己在那里,精神家园在那里。因此,实际上,于他而言,精神家园就在那里。他引《鹤林玉露》卷一八尼诗:“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拈把梅花嗅,春在街头已十分”。何必去找呢?你就是你的精神家园,你的精神家园就在你所在,就是你所是。如果你还在去寻找,钱钟书就自然会笑话你:那你可真成了王守仁《文成全书》卷二十《咏良知示诸生》中云:“抛却自家无尽臧,沿门持钵效贫儿”。

现在的问题是那帮子大喊乡愁的人是否真的有故乡?是否真的有过自己的精神家园?如果,压根就没有什么故乡,他们也就没有精神家园,高呼回归故乡只是在插标自卖罢了。跟故乡有个鸟关系?

如果深入的说,返回的路径其实也是前行的路径,所谓的故乡其实也是未来的目的地所在。我们不能回归故乡的想法,不过是我们未来的目的或者是目前的现实处境未尝如意、辉煌、示人以崇高之感。简言之是目前不如意,未来很迷茫,行动很无力罢了。因此,我们在这里多问一句,当您大呼回归故乡的时候,你未来的目的又是何在呢?这些貌似精神世界高大上的人们也一定会满脸苦涩。

这也是既当婊子又立牌坊的一个案例。自己明明是无能,却要说自己是为了成佛而禁欲了。

补充一句在写这个短文的时候,感觉似乎鲁迅先生也没有什么乡愁。虽然他层写过不少关于他的家乡的文章,但是我感觉那跟乡愁没有一毛钱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