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所提及的一次海啸
《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前面主要写了凤姐病了,李纨探春要料理家务,又遇过年过节,于是姊妹们无闲顾及诗社。等到了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湘云提议将原来秋天起的不发达“海棠诗社”改为“桃花诗社”,宝玉第一个响应,姊妹们亦无反对,并议定三月初二起社,黛玉为社主。后因三月初三是探春的生日,又推至初五。
但到了初五日,姊妹们早膳刚完,恰巧贾政书信到了,宝玉便将其中请贾母的安禀拆开,念与贾母听,上面除了请安的话,还说六月准进京等语。为了应付贾政回来查验功课,宝玉不得不习书写字,姊妹们又忙着帮他写字,便将诗社的事搁起。正当宝玉天天用功之时,“可巧近海一带海啸,又遭塌了几处生民,地方官题本奏闻,奉旨就着贾政顺路查看赈济回来。如此算去,至七月底方回。”于是宝玉把书字又丢过一边,照旧玩耍游荡。
这就是《红楼梦》所提到的海啸,地点无疑在近海一带,时间应在农历七月之前。红学家们普遍认为,《红楼梦》的历史背景横跨清康熙、雍政、乾隆三代,根据上述朝代地震的有关记载,雍政年间沿海一带没有发生较大地震,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9年1月3日),宁夏府发生8级地震,不在沿海。康熙年间发生过两次较大地震,一是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1668年7月25日)山东郯城、莒州间发生的8.5级地震,二是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1679年9月2日)三河、平谷地区发生的8级地震。
经过排查比对,我认为《红楼梦》七十回所提到的“近海一带海啸”,应是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1668年7月25日),发生于山东郯城、莒州间的8.5级地震。因为只有这次大地震才符合《红楼梦》七十回文本里所显示的四个要素:一是近海;二是时间在农历六、七月间,并一定是在七月底之前;三是这次地震级别较大,引发了海啸;四是先是地震,隔一段时间以后再引发海啸,因为文中说“又遭塌了几处生民”,一个“又”字透露贾府中人在海啸消息传来之前已经知道发生过地震了,并遭塌了生民,“又遭塌了几处生民”是后来的“近海一带海啸”所致。
这是有史所载的一次空前大地震。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1668年7月25日)晚上八点,随着一道黄紫色云状的火光由南迤北,大地发出骇人的雷鸣声,强烈的地震如万马奔腾而来,其巨大能量势如破竹,涤荡了地面上的一切,建筑物像积木一样坍塌,桥墩像纸糊一样,脆弱得不堪一击。平地喷砂射水,高达数丈。刹那间,一阵阵热浪夹裹着腾空而起的烟尘迅速弥漫了夜空。人们眼睁睁地看着地面被撕裂,家园被摧毁,亲人被吞噬,不禁惊恐万状,蜂拥逃生。一时间大人的喊叫声、妇孺的呼救声和伤者的呻吟声汇成一片凄凉哀绝的声浪,令人撕心裂肺。
这次地震释放的能量约是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的11倍,遭受地震破坏的地区约19万平方公里,破坏惨重的有郯城、临沂和莒州等地。郯城城楼垛口、村落寺观俱倒塌如平地,地裂泉涌,上喷高达二三丈,李家庄一镇数千家并陷,全县倒塌房屋数十万间。莒州百里无存屋,城内四乡遍地裂缝,城东北井喷沙水高三四尺,马耆山山崩四散,五庐崮山劈裂,阎家崮、旋风朵山各裂一半。沂州城郭、公廨尽毁,人无完宇,山崩地裂,平地水深丈余,井内涌水高数尺。震中周围50多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50多个州县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共压毙5万多人,波及江苏、安徽、河南、直隶、浙江、江西、盛京、山西、陕西、湖广、福建十余省410多个府州县及朝鲜平安道、平壤、铁山等,有感半径达800多公里、总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除《清史稿》略有记载外,州志、县志、方志、诗文、碑刻等500多种史料详细记载了这次地震。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卷二《地震》一文中对这次地震作了生动形象的描述,如“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等。
据有关史料研究表明,这次地震后的水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震引起了海啸,使滨海地区人民遇难。如江苏沭阳地震之后,“海水大涨,滨湖之家尽没”。地震时由于江河之内的水体剧烈动荡,也使停泊在岸边的船只失去稳定,造成舟毁人亡的事件。二是淹没城池。从各种史料记载来看,至少有10座城市在地震中明显地遭到了洪水的袭击;三是淹没农田,毁坏庄稼。四是黄河大堤溃决,浙江海盐地区的海塘工程崩塌,除了海水侵溢之外,还引起农田的盐碱化。五是水害点多面广,江苏淮安、邳县、连云港、海州、沭阳,山东汶上、郯成、莒县等多处地方都产生了这种水害。
这次地震惊动朝野,康熙命户部速行详议,分别蠲赈。发免山东沂州等40州、县、卫年租多寡不等,银二十二万七千三百有奇,并遣官赈济。贾政作为这批“遣官赈济”的一名官员,奉旨顺路查看赈济,可能还担负着密报灾情及地方救灾情况的特殊使命,原定六月进京面圣返家,故要拖到七月底才能回府。
各位看官,如果你认同这次地震引发了《红楼梦》七十回所说的“近海一带海啸”,那么可能会颠覆你以前的一些看法。许多学者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曹雪芹的自传小说,有的还通过探佚,将小说的一些描述和人物与历史故事一一对应起来,贾宝玉就是曹雪芹,贾政就是曹頫,贾政的父亲就是曹寅,贾政的祖父是曹玺。但是,用这种对应关系回到七十回文本来归位,贾政(曹頫)在康熙早年(至少在康熙七年前)就出任江宁织造,贾宝玉(曹雪芹)也出生于康熙七年前,这显然与历史不符。
据史料记载,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曹家由王府包衣转为内务府包衣,成为皇帝的家奴。这时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也由王府护卫升任内廷二等侍卫。三年以后,康熙皇帝出生,曹玺的妻夫人孙氏,被选为康熙的保姆。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正担任内务府营缮司郎中的曹玺被康熙任命为江宁织造,负责织办宫廷里和朝廷官用的绸缎布匹,以及皇帝临时交给的差使,充任皇帝的耳目。康熙二十三年,曹玺“积劳成疾”,病逝于工作岗位上。
由此可推,“近海一带海啸”对应的是曹雪芹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的事,而曹雪芹的父亲曹頫生于1683年左右,与1668年相差15年,尚未投胎问世。不管你是否将《红楼梦》看作自传小说,一个比较合理的设想是,它的作者也许听过从其先辈一直流传下来的这次骇人听闻的“近海一带海啸”故事,由于情节需要,就采取蒙太奇的乾坤大挪移法,把这件事安插到七十回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