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成语,但我以前并不知道其出处。近日,偶读《诗经》,才知道这个耳熟能详的成语就出在《诗经·小雅·鹤鸣》里。在它的前面,还有一句: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几乎是一样的意思(不是现在作为一个成语所解释的意思),但好像人们不太喜欢引用,所以我故意拿它来作题目,以引起各位的注意。
我们先来读一读《诗经·小雅·鹤鸣》的全文: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潜于渊,或在于渚(zhǔ)。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tuò)。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yuán)有树檀,其下维彀(gòu)。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多美呵,难怪几千年来为人们所传颂,并作出了不同的解读。有人说它是一首田园诗,有人说它是一首招隐诗,朱熹则认为:“此诗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陈善纳诲之词也。”这不足为奇,就连几百年前的《红楼梦》,“道学家看到了淫,经学家看到了易,才子佳人看到了缠绵,革命家看到了排满,流言家看到了宫闱秘事”,更何况这首诗离现在已经几千年了。
说它是招隐诗者,认为鹤、鱼、檀、玉等是用来比喻隐居的贤人,正如程俊英先生在《诗经译注》中指出:“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发招致人才为国所用的主张的诗,亦可称为‘招隐诗’。”我为了写这篇文章,专门跑到书城去查资料,发现绝大多数注译者都持此说,更有研究者具体指出,这是教诲周宣王要任用在野贤人的诗。
说它是田园诗者,不考虑《鹤鸣》的深层含义,只陶醉于诗中所描述的空灵境界中,认为不必要将鹤、鱼、檀、玉等物件作定向的象征性诠释,可以不求甚解,我想这是不错的,但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现在,我提出一个新说——这是一首通过观察描绘自然界的多样性,从而主张“和而不同”思想的诗。
首先,我赞同“田园诗”派不将鹤、鱼、檀、玉等理解为隐居贤人的观点,进而认为,作者将上述四样东西和萚、彀、石一起象征这个家园世界是由不同要素所构成的,他们共生共荣、相互依存,发挥着各自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他们没有优劣之分,没有良莠之别,都是这个美好家园里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居于此种认识,这首诗我是这样来翻译的:“如果你是一只鹤,可以在九曲沼泽鸣叫,声音响达云霄;如果你是一条鱼,可以时而潜伏在深渊、时而浮游在浅水滩。啊——我喜欢那种多样性的家园,它让我乐不思归,就像高大的檀树离不开低矮的萚树和彀树。在这个家园里,除了沼泽、田野、深渊和浅水滩,还有连绵的山脉(“它山”几乎每本书都作“其它山”解,比喻其它国家的贤人。我认为此说不妥。),其上面的石和玉,也各有用途,石头可以作为错子,去雕琢出精致的玉石。”
其次,我认为这独创的译法更符合诗的本义。从语气上看,诗中根本体会不到作者丝毫的埋怨情绪,而是给人一种淋漓畅快、幸福和谐之美感,因而很难认同它是一首招隐诗;从内容上看,诗中不但包括皋、野、渊、渚、园、山等空间元素,又包括鹤、鱼、檀、萚、彀等动植物元素,还包括石、玉等非生物元素,从而构成了这个千姿百态、趣味横生、各安其所的世界。这首诗妙就妙在描述动植物所显现的田园风景,并流露出作者对家园的欣喜之情以后,似乎突然地来一句点睛之笔:“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而让“田园诗”派不能自圆其说,更加显示出作者对世界认识的全面和深刻:这个世界既有生物的多样性,还有非生物的多样性,正因为同时具有这两方面的多样性,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家园,才让我们乐在其中。
第三,这是中华民族和谐思想的发端之作。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可见,孔子在编辑《诗》的过程中,必深得《诗》的要义和内函。据此,我大胆猜测,孔子能提出“和而不同”的思想,极有可能受到这首诗的深刻影响。目前,在国际上,我们主张多极化,建设和谐世界;在国内,我们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友好相处,建设和谐社会,都是缘于生物、文化和自然具有多样性的考虑,这与几千年前周朝《鹤鸣》作者的思想不谋而合、一脉相承。潜藏在中国人身体上的和谐基因,正推动着世界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当今的世界里,有富国,也有穷国;有富人,也有穷人;有白领,也有蓝领;有市民,也有民工;有专家,也有网民;有别墅,也有陋室……面对这个可爱的大家园,如何共建和谐社会,一句成语又在我的耳边回响: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系列文章:
1、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2、令人寤寐思服的“流、采、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4c6bee0100c92k.html
3、言告师氏,归宁父母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4c6bee0100cbm7.html
4、《关睢》和《葛覃》的性解释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4c6bee0100cdkv.html
5、《卷耳》本义新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4c6bee0100cfca.html
6、他是个鬼人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4c6bee0100ck5f.html
7、《诗经·周南·樛木》是成人礼的颂词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4c6bee0100etg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