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路桥邮局(上海邮电管理局大楼)
原上海市政府大楼
联谊大厦 外滩
外白渡桥
上海市区鸟瞰 当年上海的标志,国际饭店,右边是人民公园
上海体育馆 上海体育馆是国内大型的体育馆之一,一九七五年建成使用。主馆呈圆形,高33米,屋顶网架跨度直径110米,可容纳观众18000人。
上海豫园
陕西路红房子
一大会址
南京路
人民广场
外滩
米店 80年代后期流行一句话“金店比米店多”现在这种米店已经绝迹。
淞沪铁路-东宝兴路道口 1987年淞沪铁路-东宝兴路道口.淞沪铁路已于二十世纪末拆除,修建了高架轨道交通三号线。
1983年浦东其昌栈轮渡
知道12大扳的影响有多大吗? 实在太熟悉了,这样的场景!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尤其是在七十年代末,几乎可以随时见到白色乒乓球在简陋的台面上跳动,台面的质地,各式各样,有照片中这样漆色斑驳的旧木板,也有光滑的白铁皮镶包的桌子。
生煤炉
北京东路外滩42路,48路终点站 排队坐公交车,素质高啊!!!
漕溪路
大世界
电视机是热门货,这种场面在当时是很普遍的 从七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中期,电视机还不是一般家庭的普及品.刚刚开放的人们对这种电子产品充满了好奇与渴望.城市里的国外电视机需要凭票购买,国产电视只限于黑白产品.且当时价格不便宜.城市普通家庭也没有做到。
定海桥
共和新路旱桥
购买月饼
交通警察 信号灯,当时的信号灯还是人工控制,马路上的机动车实在是屈指可数.马路对面的新世界百货商场清晰可见.对比如今的新世界与那时候的新世界,可谓两重天.
南京路西藏路口的交通岗亭
街头恋人 那时候的谈恋爱,羞涩含蓄.公共场所拉拉手也已经很了不起了.如此大胆在坐在一起拥抱可谓非常罕见.因此被外国记者拍摄了下来。
婚纱照
婚纱照可能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流行起来的,但毕竟证明从那个时候起,中国新婚新人就已经开始照婚纱照了.
闵行汽车摆渡
南京路 没有个性就是最大的个性.那个时代,军人崇拜,工人有着不可动摇的社会地位.身穿一身蓝衣服,象征自己是个劳动者.能够穿上绿军装,那绝对可以昂首挺胸走在大街上.物资的缺乏,思想的守旧,使人们的穿着清一色.可以想像一下。
南京路
上海火车站(老北站) 80年代初期上海火车站,建筑物是铁路局办公楼和贵宾候车室。一直使用到1990年上海新客站落成,有百年历史。
上海市少年宫
上海市工人运动会 国营企业是当时中国的主要经营主体.国企的工会会定期组织工人进行各种文化活动.那时候的工人生活很丰富多彩。
街上巨幅广告 那个时代的街上巨幅广告.汽水,那个时候,可口可乐还没有地位
四平路
苏州河
天目中路
80年代初黄浦江上的帆船
三角地菜场
外滩情人墙
王家沙 1986年时的王家沙街景。 说起“王家沙”这个名字,首先让人想到的是南京西路上那家老字号点心店,王家沙的特色点心:两面黄(面条煎至两面金黄出锅,再把虾仁等料浇在上面)蟹粉小笼。如果让我回忆起南京西路、石门一路、石门二路、凤阳路一带,首先想到的还不是王家沙点心店,而是那座S形天桥。它在那个多岔路口的上空盘旋曲折,沟通起各条马路之间的人行交通,由于造型美观、形制巨大,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它与南京东路、西藏中路路口的圆形天桥一起,成为南京路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人行过街天桥。
吴淞口
曹家渡
徐家汇
延安东路摆渡
上海街头
电影广告牌
五角场
80年代上海滩
淮海路上海西菜馆
大观园浴室于1921年开张,2003年拆除建绿地。
大观园浴室的对面就是上海率先实行24小时营业的星火日夜食品商店,开业于1968年9月, 2003年拆除建绿地,迁往原址对面,西藏中路628号。 解放后的人民广场--原跑马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