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3年的中国——上海【45P】

 還舊樓主. 2012-07-08
 
1983年的中国——上海
 
        拍摄者中文署名为“出目里利呂井”,英文名为Leroy W. Demery, Jr. 日裔美籍,1954年生,城市交通规划专家。1980年首次经香港进入深圳参观。1983年二度來中国,足迹遍及西南—西北—东北—华南—华东—华中,拍下大量珍贵照片,如实记录了中国八十年代初期的城乡面貌和生活。
 
 
 
1980年代的上海,如此安静,物质并不让人眼花缭乱,但那是个知足而亲近的年代。
 
 
 
        八十年代初的“第一湾”,黄浦江对面的陆家嘴彼时没有东方明珠,没有环球金融中心,没有金茂大厦,也没有香格里拉,黄浦江轮渡码头上来,延安东路口的过街天桥最初是正方形的,可能是上海最早的天桥,后来改建过几次。过了这个天桥就是东风饭店,后来开了上海第一家肯德基。  
 
 
         八十年代初,淮海路上的西餐馆收银台,那些熏火腿、红肠面包等等,都不超过一块钱,冰淇淋咖啡只有五角钱。 
 
 
          1984年,华亭路服装市场上集中了很多外贸服装,成为当时上海的时髦发源地。改革开放带来的外面世界的气息首先从人们对美和潮流的认识上开始。
 
 
        1983年的一桌酒席,位于当时最高级的国际饭店,价值二三十元,茅台酒8块钱。这桌酒席的规格很高,当中的是什锦火锅,旁边的是茄汁鲳鱼,有鸭蛋围边的是霸王鸭,蟹粉豆腐、熏鱼、红烧蹄髈。饮料桔子水,喝了之后舌头上会留有黄黄的一层。
 
 
         1984年,人民公园,沐浴着晨光看书的女子,发辫上系着的蝴蝶结和椅背上挂着流行的军用书包,都是那个时代的特有。 
 
 
         1986年的人民广场,“外教”是个新生事物,他们与戴着红领巾的学生们一起溜冰,现在,他们身后的看台早已拆除,建起了上海大剧院。
 
 
        1985年,志丹路68路车站。每年夏天暴雨刚过,上海大小马路都会“水漫金山”,上下班的人们急于上车,互相帮忙让拥挤的车厢再能多挤一个人。
 
 
原上海市政府大楼(中山东一路10-12)
 
 
外滩
 
 
上海体育馆(现上海大舞台)
 
 
南京路  那时无论男女人们的衣着大都是一样单调
 
 
幸福可乐广告
 
 
南京路
 
 
外滩
 
 
一大会址
 
 
上海市少年宫
 
 
上海少年宫
 
 
那时候看场电影只要几毛钱,然后在电影院门口买瓶塑料瓶的荔枝水已经幸福得不得了了
 
 
沪西工人文化宫
 
 
西藏中路
 
 
南京路西藏路口
 
 
80年代龙柏饭店
 
 
徐家汇教堂
 
 
宝钢百货商店(宝山友谊路牡丹江路口)
 
 
八十年代初黄浦江上的帆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