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尔滨大剧院:伟大建筑的使命召唤

 老梧桐 2016-04-11

日落中的哈尔滨大剧院充满了诗意和遐想

用水曲柳打造的1600座的观众厅

  果戈里说过:“当歌声和传说都已经缄默的时候,只有建筑还在说话。”

  一直以来,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的哈尔滨都缺少一座可以承载多种音乐演出形式的大剧院,这成为这座音乐之城和几代哈尔滨音乐人的遗憾。

  如今,从设计施工到建成使用横跨了6年时间,哈尔滨大剧院的落成,让梦想变成现实。

  不久前,我国顶级配音朗诵艺术家在这里举办了“但愿人长久·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这场朗诵会正式宣告了哈尔滨大剧院的投入使用。

  哈尔滨大剧院的建筑师马岩松认为,哈尔滨给了中国建筑设计师一次证明实力的机会。他说,“很多人觉得中国人做不出这样的建筑来,这个建筑建成以后,很多国外的评论家都来看,他们也很惊讶中国能做成这样的建筑……中国的独立事务所在中国很少有大型项目的机会,我觉得其实独立建筑师也应当得到这样的机会去表现自己的观点。”

  过松花江公路大桥,直行右转至松北区中源大道,在快到东北虎林园的路口右转直行,在湿地环岛的中间,就是传说中的哈尔滨大剧院,大剧院的总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包括一个1600座的大剧场和400座的小剧场。

  近日,记者探访了这座被誉为“声学表现国际一流的大剧院”,通过走访大剧院的设计施工人员,零距离体验了哈尔滨大剧院的神秘与高雅。

航拍雪景中的哈尔滨大剧院

大剧场的大堂没有直角,视觉开阔

  造型:风起的雪浪

  很多人都知道,悉尼歌剧院在建筑的设计上最为著名,而维也纳金色大厅是在演艺效果上更胜一筹,对于哈尔滨大剧院来说,建设方希望它在建筑和剧院功能上都要追求完美,所以它在建筑的设计和剧场功能的设计上,都请到了最有实力的设计者。据松北区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刘振波介绍,哈尔滨大剧院的建筑设计是由建筑设计师马岩松完成的,他是国际上相当有名气的中国建筑师,他的设计作品很受业内关注;剧场功能设计由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他们曾参与设计过国家大剧院,因此哈尔滨大剧院的技术参数和国际标准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

  从建设之初就引起大家关注的还有大剧院的造型,有人说它像帽子,有人说像飞碟。马岩松解释说,松花江的水位每年都在变,然后它会在这个很宽广的河床上刻出一个奇怪的曲线,像一个特别大的艺术品,他希望哈尔滨大剧院这个建筑去回应这种自然地貌,像连续的丝带从地面慢慢升起,变成一个起伏的、像雪山一样的造型,然后慢慢地又回到地面。刘振波也说,哈尔滨大剧院的设计以环绕周围的湿地自然风光与北国冰封为设计灵感,大小剧场两个建筑被赋予了两座雪峰在风中灵动的诗意设想。

小剧场大厅的曲线结构

大剧院的屋顶平台

  视觉:震撼的“根雕”造型

  走进大剧院的大堂,记者感觉就像置身在空旷的广场上一样明亮,原来在大堂的顶棚是一个跨越整个空间的天窗,灿烂的阳光可以铺满气势磅礴的大堂,无论记者在大堂的哪个角落,都能感受日光的照射。大堂内找不到任何直角元素,与整座建筑的曲线形设计极为一致。

  大堂里另一个让人震撼的地方是用水曲柳打造的“根雕”造型,水曲柳木材做成了环绕室内外的曲面墙体,这正是哈尔滨大剧院的独特之处。在很多人看来,大堂里的水曲柳装饰像极了“根雕”,因为面积又很大,大家伙也常用“大根雕”来形容它。

  据记者了解,哈尔滨大剧院具有大跨度、高空间、复杂钢结构等难度特点,其外观造型属于三维曲面,施工难度极大。剧院内部最大跨度达30米,最高空间达50米,用于解决大跨度大空间的碗扣和盘扣支撑系统的钢管总长度达到100多万延长米,相当于将所有钢管连接起来可以从北京排到哈尔滨。

阳光下的哈尔滨大剧院

  唯一性:看不到支点的“水晶楼座”

  为了让哈尔滨大剧院也能给人留下过目难忘的印象,松北区请到专业团队敲定了多岛式看台的流线造型,引入了自然光和“水晶楼座”的设计。

  记者站在舞台上向观众席望去,水晶楼座周围的白色灯光格外耀眼。而且更为神奇的是,你看不到水晶楼座的任何支点,完全是在空中悬浮着的感觉,这让哈尔滨大剧院这座艺术殿堂具有了唯一性。

  有人说哈尔滨大剧院的观众厅像是人的“肉嗓子”,也有人觉得它的设计很像“外太空”,刘振波主任说,大剧院观众厅的设计打破了常规的设计,同样运用了水曲柳木材打造,保证了声学效果,也突出了原生态的自然感。

  对此马岩松这样说,每个观众席都是凹进去的,像山洞一样的感觉,但整体的感觉是想制造一个大的乐器,就像一个被剖开的箫一样的感觉,里面全是声音流动的管道的感觉。

  后台 300人能同时化妆演出

  大剧院剧场舞台采用国际上典型的“品”字形结构,引入国际专业音乐厅的效果,主要满足歌剧、芭蕾、交响乐、话剧、戏曲等综合类演出,舞台后台的区域比观赏区还要大,大剧场的舞台采用机械转台设置,可以随时升降、平移。

  后台的面积相当大,视野格外开阔,周围有各种化妆间,哈尔滨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孙岩说,这里采用了现代化的升降设备,灯光及其调试设备与国际接轨,吸音纳音效果也非同寻常,在有歌剧表演的时候,还要在舞台上启用拢音传音的专业设备,保证在任何位置上发声,观众都能听到最好的效果。

  这个后台是国内最大的后台之一,后台空间大,布局合理,配套服务完善,打破了舞台对后台的约束,可容纳300人同时进行化妆演出,可满足任何剧种剧目的后台要求。

  声效 不用麦克听原声

  在专业的大剧场里看演出,歌剧、交响乐等演出完全可以不用麦克,要听的就是演员和音乐的原声。哈尔滨大剧院的设计借助了建筑声学原理,墙体采取波浪形设计,能把不规则的声波打散,可不用任何电声设备将原声返回听众耳中。此外在舞台上还有反音罩的设计,有助于更好地把声音传递给观众。

  今年元月5日,“三大男高音”莫华伦、戴玉强、魏松就在这里进行了演出,完全没有借助任何电声,凭借哈尔滨大剧院的原生态的效果,将他们洪亮的声音原汁原味地传递给观众。

  观景台 能俯瞰到太阳岛全景

  哈尔滨大剧院突出了市民的参与和互动,建筑顶部的露天剧场和观景台向观众开放,在外屋面上设置了世界首创的步行式观光环廊,观众即使不进剧场观看演出,也可以通过外部环绕的坡道一直走上观景台,近距离感受瞭望的神奇。记者漫步观景台上,在不同的高度,看到的景观也不尽相同,能看到远处的松花江,可远眺江南与江北的自然风光,能俯瞰太阳岛的全貌。记者有这样的感受:以前很难找到一个地方,让你能看到太阳岛是一个完整的岛,而大剧院观景台就拥有这样的视觉功能——眺望太阳岛一览无遗。

  周边 地标的旅游前景广阔

  哈尔滨大剧院与周围景观湿地的整体规划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前瞻意识。刘振波主任介绍,剧院严格地说是建在岛中的,大剧院前面是松花江和两条支流,后面是湿地的一个湖,具有广阔的旅游资源。十万平方米的广场依托剧院、湿地,生态环境,可以进行各种相关的配套服务,而且大剧院紧邻的支流不是主航道又水流平缓,可以开发水上游乐项目。剧院周围净空辽阔,视野好,可以投入空中的游乐项目,开发与国际接轨的旅游功能,吸引五湖四海的宾客前来观光。

  正如悉尼歌剧院、维也纳金色大厅之于城市的地位一样,哈尔滨大剧院与松花江、湿地形成天然独特景观,这里不仅会给人们带来艺术的高雅享受,也会成为哈尔滨又一地标景观,尽显高大上的国际范儿。

  (稿源: 哈尔滨新闻网-新晚报)

  (作者: 申志远 李洪霜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