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帕金森病日】解构帕金森病

 新浪跃春江 2016-04-11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本文以图文方式解构,希望可以帮助全科医生增强对帕金森病(PD)的认识。

PD机制
运动冲动产生于大脑运动皮质。大脑两侧的基底神经节负责激活及抑制特异性运动回路。基底神经节由苍白球、纹状体、丘脑下核(STN)和黑质组成。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确保运动以一种平稳、协调的方式进行。黑质神经细胞产生多巴胺,这是一种神经递质,可在控制躯体运动的大脑回路中传递化学信息;乙酰胆碱和多巴胺是一对控制人体活动的神经递质,它们互相维持着平衡。
PD 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引起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


PD症状

        约70%的患者以震颤为首发症状,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静止时出现或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精神紧张时加剧,入睡后消失。手部静止性震颤在行走时加重,典型表现是“搓丸样”震颤。患者典型的主诉为:“一只手经常抖动,越放着不动越抖得厉害,干活拿东西时反倒不抖;激动时也抖得厉害,睡

着就不抖了。”

        活动患者的肢体、颈部或躯干可觉察到明显阻力,称“铅管样强直”。患者合并肢体震颤时可在均匀阻力中出现断续停顿,称“齿轮样强直”。患者典型主诉为

“肢体发僵、发硬。”疾病早期时肌强直不易察觉,可让患者主动活动一侧肢体,被动活动的患侧肢体肌张力会增加。

        患者动作变慢、始动困难、运动幅度减少。根据受累部位的不同,运动迟缓可表现在多方面:如面部表情动作减少,称为“面具脸”;说话声音低沉、吐字欠清;写字变慢变小,称为“小写征”;精细动作变笨拙;行走速度变慢,常曳行,手臂摆动幅度和步距变小;因不能主动吞咽而流涎。疾病早期患者常将运动迟缓误认为是无力。早期患者的典型主诉为:“ 最近一侧手不得劲,不如以前利落,不如另一只手灵活,走路时同侧腿发沉,有点拖拉。”

        姿势反射消失往往在疾病中晚期出现,患者不易维持身体平衡,易跌倒。患者的典型主诉为:“怕一个人走路,别人稍碰一下就被绊倒。”行走时常越走越快、不易止步,称为“慌张步态”。晚期患者可出现“冻结现象”,表现为行走时突然出现短暂的不能迈步,须停顿数秒钟后才能再继续前行;这常见于开始行走时、转身、接近目标时或担心不能越过已知障碍物时。

        除以上典型的运动症状外,PD患者还可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此外,疲劳感也很常见。

        患者典型的主诉为:“最近感觉身体疲乏、无力;睡眠差,常睡不着;大便费劲,好几天一次;情绪不好,总高兴不起来;记性差,脑子反应慢。”


PD治疗
PD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首选且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的治疗手段,无论药物或手术,只能改善症状,不能阻止病情发展,更无法治愈。


(锡安整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杜冉主治医师审阅。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全科医学周刊》2013.4.16,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