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底什么是互联网无法取代的?(从诚品书店展开的思考)

 真友书屋 2016-04-11


到底什么样的商品是在线不能取代的?

 

互联网的核心是打破中间环节,消除信息不对称。而由于打破了中间环节,最终在线销售产品的成本必然会比需要大量实体店的产品要低。于是,在互联网爆发的大背景下,从图书,家电,到零售百货,化妆品,甚至金融都出现了线上对于线下的颠覆,替代。但是互联网不是全部,究竟有什么东西是在线不能取代的呢?周末我带了父母和孩子去苏州玩了两天。在苏州必须要“装逼”一下逛一逛著名的“诚品书店”。这是我第一次走进这家著名的书店。突然有一个巨大的疑问,为什么一个占地面积如此大的书店,居然没有被互联网所颠覆,没有被“亚马逊和京东们”取代。互联网最早颠覆的,不就应该是图书吗?

 

卖的不是书,是逼格

显然,诚品书店虽然名字是书店,卖的绝对不只是书。首先,从商品的种类上看,诚品是一个综合性的商店。店里面除了图书以外,还有文具,家具,艺术品,服饰,咖啡,饭店等等一系列其他的商品。虽然叫“诚品书店”,但是其布局和上海书城这种完全不同。更像一个生活体验的场馆。里面还每天都有各种艺术人文的活动。甚至在四层楼的苏州”诚品书店“对面,还有一个“诚品生活”店,里面卖许多高端的生活用品。我把诚品书店卖的商品定义为一种“逼格”,或者是一种文化。回家后,看了其创始人吴清友的一段发言。原来这家店在创立之后亏损了15年。一直让他坚持下去的是希望推广阅读文化的内心。所以到今天,诚品有着一种特殊的品牌,这也导致诚品拥有了一批忠实的粉丝。“诚品书店”这四个字本身变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一种思想。这种文化背后是基于创始人坚持的投入,基于公司的运营模式和商品。而经历了多年,能够沉淀下来的文化和品牌,成为了一种强壁垒,一种逼格。这就是诚品书店卖的东西。或者说,他卖的是一种服务。

 

服务是线上颠覆不了的

回到开头的问题,如何去看待互联网对于线下实体的颠覆?我个人的理解是对于流量的掠夺。比如传统的书店,互联网的出现让线下流量转而进入线上流量。越来越少的人去书店买东西,甚至逛书店。这些都是标准化的商品,直接在线下单。所以我们看到当年的“新华书店”,苏宁电器,百货零售店等里面的人流越来越少,特别是年轻人流大幅减少(前一段去苏宁都看不到年轻人)。这都是典型流量被在线服务商转移的例子。而在“诚品书店”,我看到了大量的人流。有些在里面的公共区域看书,有些在看艺术品,有些在喝咖啡。这些人更多是来享受一种服务,一种文化。而这,并不能被互联网所取代。这点我们从shopping mall过去几年格局的变化能看到。从原来卖衣服,百货为主。到今天,空着手进去,空着手出来。吃饭,看电影,玩游戏,做按摩成了shopping mall格局的新变化。从上海今年最新开的“大悦城二期”我也能看到,里面有大量体验式消费。更多是卖一种服务和生活方式。

 

线上互联网无法取代品牌

如果我们从一个更深的角度去思考,到底什么样的东西在互联网冲击下具有很强的护城河?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品牌。只有强势品牌才能免于互联网的冲击。当年的综合性书店“Barnes & Noble'以及连锁家电厂商Best Buy, 苏宁,国美等都被亚马逊和京东这类互联网平台冲击,其问题依然是品牌力不足够强。虽然十多年前美国人买实体书都会去Barnes & Noble,买家电都会去Best BuyCircuit City(后者早就倒闭),但其本身更多是一个平台模式的存在,并不具有很强的品牌力。而”诚品书店”本身就有一种特殊的品牌,宣传特殊的文化。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强品牌商往往有其“护城河”。我们拿咖啡举例子。这虽然不是一款标准化商品,但大部分味道差异并不大。在线销售咖啡本来是一个有着完美逻辑的商业模式:产品需求频次高,商品基本上标准化,中间环节成本占比高。然后,伟大的星巴克却没有被颠覆。事实上,2013年前移动支付金额最高的就是星巴克。为什么?就是其强势的品牌护城河。星巴克卖的不仅仅是咖啡,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陆家嘴喝星巴克60%的人是为了这个杯子。。。

 

总结,从周末“诚品书店”所展开的一些个人思考。有些东西必然是会被互联网颠覆的,但也有很多实体消费不会被亚马逊,阿里巴巴,京东等颠覆。以上是我自己的粗浅理解,欢迎大家交流和批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