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4广州卷 重视城中村 助力城镇化

 灼之酒酒 2016-04-11
              
2014广州卷       重视城中村 助力城镇化

当前,我国在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或许很多人会将焦点投向农民工的工资拖欠问题、农村儿童留守问题,但鲜有人会注意到,农民工居住在脏乱差的城中村,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农民工要想真正成为城市居民,举步维艰。

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史,城中村问题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历史上诸如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都曾面临城中村问题的困扰。相比之下,我国由于特有的二元体制,且拥有13亿的庞大人口,在这样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实现城镇化,其城中村以及其衍生的一系列问题也就更加严峻。因此,我们只有以农民工为核心,深入分析城中村的症结,才能使我国城镇化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城中村之出现,是经济市场的理性选择。所谓“城中村”,就是道格·桑德斯笔下的“落脚城市”,其大都处于城乡结合部,既算不上是严格的城市社区,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城市的经济机会驱动大批农民到城市谋生,但他们大都从事着脏、累、低收入、无保障的苦力劳动,城市高昂的房价和租金令他们望而却步,那么选择在城中村居住,也就是最合算的选择。

城中村之难,在于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治理难题。迅速而庞大的农民市民化进程,令旧有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体系未能及时适应,城中村成为了鱼龙混杂、藏污纳垢的地方。城中村不仅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更是假冒伪劣产品加工点、传销、偷窃、打架斗殴等违法犯罪行为的“乐园”,给社会的长治久安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城中村已成为了“脏乱差”的代名词,生活在城中村的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形成明显的隔离,不受市民待见,始终无法真正融入城市主流社会,从而又更进一步加剧了农民工在城市谋生的难度。

但城中村就一定是洪水猛兽吗?当然不是。其实改造城中村对我们当前的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有着非凡的意义。

解决好城中村问题,是稳步推进城镇化的关键一环。历史上的新加坡也经历过城中村的阵痛,市貌脏乱不堪,为此新加坡政府推出“组屋”计划,建设大批保障性的福利房,逐步取代了脏乱差的贫民窟,在解决城中村难题的同时,更是发掘出其蕴含的消费潜力和发展后劲,这无疑是推动经济的发展一大动力。

城中村虽混乱且难治理,但这却是将农民从文化心理上转化为市民的必由之路。当前,不少基层社区管理积极对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各种保障服务,宣传各种文明行为规范,落实其子女入学,吸引他们关心社区事务,保障他们合法权益,这一切,不仅促使了城中村这个乡村到城市的一个过渡性落脚点,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社区,更促使农民转化市民,真正意义上融入城市生活。

有人说,一个城市对待农民工的态度,也体现了这个城市的良心。城中村问题的顺利解决,农民工在城市的安居乐业,这就是我们当前以人为本城镇化的要义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