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不是聪明的那一类学生,从小到大,我们班上总有那种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就可以脱口而出答案的学生,我一直很羡慕他们的聪明,但是,我努力了很久也没办法成为他们。 我明白人的天赋是有差距的,所以我只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努力。而事实上,我也用自己的经历证明,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上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可以弥补天赋的不足的。 学习方法很多书上已经说的够多了,我觉得我也没必要重复。除了学习方法,我总结了四个'不要',算是我学习中的体会,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我的学习方法其实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事实上,进了大学之后,和周围的'状元'同学交流学习经验,也发现大家的方法其实都不独特,只不过,之所以我们能进入清华,成为常人眼中的'学霸',无非是坚持去做罢了。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一点,坚持。 坚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我读高中的时候,班上有一个同学,他一直非常努力,非常勤奋。他每天早上不到六点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除了吃饭睡觉,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学习,可以说是我们班最勤奋的学生了。但是,他一点都不聪明,很多问题总是不会,反复问同学,反复问老师,有时候会到大家都解释烦了的地步。 要是普通人,一定会因为遭受到别人的白眼和自信心被打击而放弃努力了。但他不,他依然如此,坚持了高中三年,最后考上了一所南方的重点大学。相比于他的资质,已经好出了当年我们班的大多数同学。 我以前很鄙夷聪明程度不够但却'死读书,死用功'的同学,但是从这个同学身上却明白了一件事:聪明不够努力来凑是可行的,而你之所以没有取得好结果,唯一的原因就在于,你明明聪明程度不够,却连努力都不愿意全力以赴。 在学习上,如果你想好好学习英语,那就努力背单词,一天一天坚持;如果你不懂一道数学题,那就问老师问同学,不断问,反复问,直到弄懂为止;如果你作文写不好,那些多看书,多练习,找同学老师提意见,反复修改,总有一天能够写出不错的文章…… 投机取巧的学习方法未必没用,但是实打实的坚持绝对没错。当然努力不一定能够让你完成所有的事,但正如一句流行的话所说:'就绝大多数的努力程度来说,根本轮不到拼天赋',所以只要你的努力程度超出周围人,你取得的成果,也一定会超出周围人许多。 很多同学对知识不求甚解,明明自己其实没有完全弄懂,就这么草草应付过去了。 在班上,总有一些学生非常奇怪,平时做题,什么都会,但考试的时候,成绩总是忽高忽低,有时候特别好,有时候就突然间掉到后面去了。据我的观察,这就是'不求甚解'的原因。 平时看起来什么都会,但是是不是真的会自己最清楚。为什么成绩忽高忽低呢?因为这些同学如果碰到题目没有考到他没有掌握的那部分,成绩就很好。但要是考到他没有弄懂的那部分,他就傻眼了,自然不会做。 作为学生,有不懂的地方很正常,有难题也很正常,不正常的是在一些常见的知识点中存在盲点,没有彻底弄懂。 班上有一个同学英语成绩不错,有一次我有一道题没弄明白,于是就去请教这位同学,结果这位同学给我讲了一会之后我还是似懂非懂,希望他能讲的更明白一些,但是同学支支吾吾很久,还是没有给我一个很明确的答案,我那时候心里就断定,这个同学高考成绩有可能要栽跟头。 果不其然,那位同学后来的成绩很不理想,甚至是他原本的强项,都没有考出很好的分数,这就是不求甚解的危害。 你以为你懂了,但你没有彻底弄懂,换个方式,换个角度,你就不会做了,自然难以应付多变的中高考。 所以,不管我们在学习中接受程度如何,你学过的、基础的内容上千万不能留盲点。如果把高考比作敌人,我要说:你永远无法知道敌人将从哪个方向进攻,你只能把你包装的严严实实让敌人没有可乘之机才是你唯一的办法。 普通学生关注分数本身,优秀学生关注分数背后。 其实一张考卷的分数,除了写在纸上的数字之外,还隐藏了很多非常重要、非常有用的信息,但是绝大多数人却忽略了这个巨大的宝藏。考完试,成绩好欢呼一番,成绩差垂头丧气,然后把卷子扔在一团废纸中再也不管。 一张考卷,除了反映你的整体学习水平之外,至少还有以下几种信息需要注意: 1.老师的给分点和扣分点: 一道主观题,如果做的不是非常完美,一般得不到满分,那么老师是怎么扣分的,就都体现在了分数上。 我们没办法把判卷老师揪出来问他是怎么扣分的,思路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从考卷中推断老师的给分思路。比如说一道题你基本要点都答出来了,但是扣了两分,为什么呢?是因为你的分点罗列不够清楚?还是举例不太恰当?还是某个要点你写的太不显眼老师忽略了……这些问题你可以反复对照你不同考卷上同类型的题,然后找出答案,然后下次就注意规避可能的错误。 这一点,要求你学会从阅卷老师的高度看问题,反推阅卷老师的阅卷思路,这样就能在答题时最大程度的保证契合阅卷老师的思路,从而在考试中不失分。 2.你的知识盲点 同一科目的几份不同试卷拿出来对比一下,列出你所有被扣分的题目的知识点,看看哪一部分知识是你多次失分?哪一部分知识是你以为掌握了却答错了?原因是什么? 通过很多张试卷的分析,你会清晰的发现你在哪一块知识上有欠缺,哪一块知识上还需完善,然后对症下药,努力弥补。 这一点,要求你把试卷看作是检验你的知识盲点的镜子。有些时候,我们平时做题可以掌握知识,但考试时却反复犯错,而你以为你学会了知识,其实并没有。所以,考卷上的错误正好提供了一个全真的检验你知识的场景,这样难得的'宝藏',你怎么能放过呢? 很多同学,在学习上一直没有进步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太乖了'。 太乖了以至于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太乖了以至于不懂得主动地去规划自己的学习,只会亦步亦趋跟着老师走,太乖了以至于没有想法没有态度,然后莫名其妙就走进了误区。 优秀的学生身上都有一个特点,自主。 自主的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复习时间,这样能保证根据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分配时间,达到扬长补短的效果;自主的选择需要做的试题,这样能够有针对性的训练自己的答题能力。 我高三的时候,时间安排是这样的:中午下课后,先很快跑到餐厅去吃饭,这时候因为很多班级还在拖堂,所以餐厅一点也不挤,迅速吃完饭,等大部队的学生下课涌进餐厅的时候,我已经吃完饭坐在了教室里开始学习。下午的时候,学习了一天脑袋很累,我就不那么急切了,我会慢慢散步到餐厅买到晚饭,然后边吃边到操场上散步,劳逸结合,放松身心。 这样的时间安排对我来说保证了足够的学习时间和娱乐时间,因此我在学习时效率很高,娱乐时心情也不错,保证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而如果盲目的根据老师的安排进行作息,有时候并不符合自己的实际状态,反而会降低学习效率。 所以,我说的让学生不要太乖,其实说的是一定要有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情况也是自己最了解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学习节奏,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如我最刚开始就说过的,学习这件事,其实真的没有什么药到病除的独特药方,而优秀学生之所以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无非是他们愿意把那些别人不屑一顾的方法去实践、去坚持罢了。 鲁迅说,哪有什么天才,我只不过是把你们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我要说,哪有什么状元,我只不过是把你们不屑一顾的方法坚持了一千遍而已。 家长帮(ID:eduujzb)精选 |
|
来自: aidaxu1108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