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楹联游江苏】之十一丨常熟兴福寺:兴福问茶,禅味无穷

 文山书院 2016-04-11

跟着楹联游江苏之
11
常熟兴福寺:兴福问茶,禅味无穷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声律启蒙 赵照 - 声律启蒙

游虞山兴福寺

宋代 周才

兴福相传古道场,杖藜乘兴访支郎。

案翻梵贝烟消篆,院寂棋声日转廊。

玉版参师多古意,石梅问讯几时香。

禅家识得诗风味,清供杯茶熟煮汤。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

  兴福寺建于南齐年间,初名大悲寺。因寺在破龙涧,故又称破山寺。自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咏,齐梁古刹兴福禅寺驰誉千载,成为江南名刹。寺外,青嶂叠起,古木参天;寺内,亭台楼阁,气象万千。

  循着常建的足迹,穿梭于林泉云壑间,一座青砖、黄墙、黑瓦的寺庙半隐半现在眼前,恍若仙境。巍峨的大门,金光闪闪的匾额吸引了游人的目光。大门两侧,一幅对联读起来颇具禅味:山中藏古寺,门外尽劳人。

  细看此联落款,竟然是晚清重臣、“中国维新第一导师”翁同龢的手迹。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号松禅,常熟人。为咸丰六年(1856年)状元,先后担任同治、光绪两位皇帝的老师,历任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翁同龢的书法,被世人称颂,被誉为“同光书法家第一”。站在对联前,细细琢磨:此联初读文字浅显易懂,实则奥妙无穷,道出了人生的大境界。上联“山中藏古寺”,描写了兴福禅寺的幽雅环境。兴福禅寺依山傍涧,有山林遮掩,外人不易发觉。故一个“藏”字,就生动形象地点出了“柳暗花明、曲径通幽”之妙趣。下联“门外尽劳人”,写尽了大千世界之烦恼。白马驮经而来,自此中国便有了跳出“三界”的佛门净地。一道大门,两种世界,三观不同。门内高僧,参禅悟道,普度众生;门外“劳人”,心中有万千放不下之事,无法超脱,烦恼无数。

  穿过天王殿、三佛殿,就来到了巍峨的大雄宝殿。大雄宝殿的殿柱上,有两对楹联,其中一对格外引人注目:“愿尽未来普代法界一切众生备受大苦,誓舍身命弘护南山四分律教久住神州”。落款为沙门弘裔撰书。弘裔即为弘一大师,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李叔同出家后的法号。兴福寺的这联,可谓弘一法师功德的真实写照。搜集、校正、考订、整编南山律宗,使之宣传正法,再度复兴,香火绵延不绝,是弘一法师执着的追求。南山律宗在弘一法师严持戒律、以身示范、言传声教下得以复兴、发展。此联至今读来,其散发的内在精神力量,仍令人感叹、敬重。“朴拙圆满、浑若天成”的字体配上佳联,如一位腰佩宝剑的英雄屹立于山巅,让前来拜瞻之人,心灵上又多了一份敬仰与崇敬。

  转到大雄大殿后面,忽见一块大如伏牛石头,纹筋纵横,其状甚为古朴奇异。据地方典籍记载:梁大同年间,拓建寺基时,挖到一块石头。清除石头上的泥土后,僧人发现此石纹路左看像“兴”字,右看像“福”字,非常吉祥,便留下了这块奇石。而破山寺也因此改称“兴福寺”。


  出大雄宝殿,过四高僧殿,殿后墙壁上有康有为等名人的题诗石刻。民国7年5月19日,晚晴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不忘翁同龢的赏识、识拔之恩,偕陈伯严、王病山、胡愔仲、陈仁先、黄同武,特地来常熟,参拜翁墓并同游兴福寺。在《游兴福寺》中,康有为写出了这样的诗句:“千载破山兴福寺,六朝栝桂郁云烟。老僧圆塔伤花落,潭影空人更怆然。”秀丽的湖光山色,并未使康有为失落的心情有所缓解,落落寡欢之情跃然纸上,耐人寻味。

  进入东西两园,即常建诗中的破山寺后禅院。此地浓荫蔽日,环境优雅,为会友、品茗之佳处。东园北侧有清泉一泓,名“竹香泉”,常年不涸。园中那池,就是著名的“空心潭“。潭上有石板曲桥;潭里有国内罕见的绿毛龟、无尾螺。泉与潭之间,“空心亭”点缀其间。西园内,山石嶙峋,树木蓊郁,名胜古迹亦颇多。君子泉、印心石屋、日照亭等,似串串珍珠,散发着诱人的光泽,游人到此,总要驻足小憩。“树老不言处,秋深无事中。云根僧过白,霜信客来红。樵语隔林火,茶烟小院风。杳然松下路,人影石桥东。”即使是清代大诗人吴梅村到此,也情不自禁地写诗留念。


  在兴福寺后禅院,我泡了杯香气四溢的虞山茶,听着袅娜的梵音,静静享受这难得的半日清趣。咪茶养神间,忽有所禅悟,“看见”自己变成了空心潭里的一条小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耍!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佛教音乐1 佚名 - 单曲 - 佛教音乐1





公众号名称:江苏省楹联研究会

公众号:jiangsuyinglian

本期编辑:扬帆




楹联大省 文化江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