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一穴学经络

 夜静人思 2016-04-12

杏林春雨 第046期 每天一期

第三讲 【第15节】
倪海厦人纪之针灸讲解 手太阴肺经经穴


【中府穴至经渠】肺经第一个穴道叫中府,歌诀是:“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这是我以前背的,你们要赶快教小朋友背,不要唐诗三百首,背手太阴肺经。要从小时候开始教。

 

这是正面,这是嘴巴,这是肩膀,这肩膀是这样开的。正在肌肉跟锁骨下方这边,这凹洞,就是云门穴。先找到云门,云门穴下一寸半,有人说一寸半,有人说一寸六,不用管,就是隔一个肋骨,就是中府穴。我们手按的时候,可以按到云门穴。那中府穴呢?在云门穴下一个肋骨。我们第一个穴道是中府,第二个穴道是云门。那云门下面这个穴道,是肺经的第一个大穴,中府穴。所以你看书上,中府往后一寸六是云门,实际上由云门找中府较好找。我们可以看铜人,上面这是云门,但第一个是中府。

 

我们平常下针,中府如果直刺,容易扎到肺。云门是肺的募穴,这两个穴道靠肺很近,我们扁鹊针灸手法是一针透两穴。由中府透下去,所以针是倒着往上刺,不是直刺,从中府刺到云门,不要刺到肋骨,所以不会碰到肺,而且扎得到穴道。所以一针透两穴,一般这个穴是治疗久咳 、气喘 。以后会介绍到俞募治疗,肺的募穴是云门穴。俞募治疗,取俞穴以及募穴。

 

下针的方式,是顺着经走,在补泻的手法里面呢,慢慢我会一点一点教你。顺为补,逆为泻。那何时用补,何时用泻。有这两句话,“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也就是说虚症出现可以用补,如果是实症出现的时候,我们用泻。所以我们要分虚实。简单讲虚实,就是有东西没东西,实拒按,虚喜按。比如说我肩膀痛,帮我按一下,按的时候好舒服,就是喜按,也就是虚。有人说不要碰!不要碰就是实。顺着经气走,中府,云门,顺气扎针,叫补,如果逆气扎就是泻。这是一种补泻的方式,我们补泻手法很多。慢慢会介绍给各位。

 

书上说中府穴是肺的募穴,实际上云门才是肺的募穴,《难经》里面有讲。《针灸大成》第五页说,肺之募、手足太阴二脉之会。

 

那我们针灸书上讲的瘿瘤 ,包含我们的甲状腺肿瘤 、淋巴腺肿瘤 、腋下的肿瘤。千万不要只局限在甲状腺肿瘤。

 

中府云门,这两个穴道,我平时下针,一律是两个穴道一起用,穴性差不多。再来是天府穴,天府穴怎么找这个穴道?按照书本上,古人怎么用,用墨在鼻头素髎穴点一下,然后手过来,这样手臂上就有一个黑点。那有人很捣蛋啊,手会乱动,所以不是很好找。我们把衣服袖子拉起来,一拉小老鼠跑出来的地方,就是天府穴。一开始上课我就讲,穴道要找两个肌肉中间,包括下针的时候,也要把肌肉分开,直针进去。 


这个穴道专治流鼻血 ,左鼻右治,右鼻左治,采对称治疗。扎的穴道很正确,差不多五分钟就完全停掉了。两个鼻孔流就两边扎。过去有个病人,滴的像水龙头喷出来,到我这边来时,塞很多棉花啊。我把棉花拿掉,叫病人躺下来,两边天府下去,血就停了。但你要扎到天府穴啊!我最快的方法是袖子拉起来,这有个大筋,就是尺泽穴,大筋上面外侧,找到正中间压下去。天府专治流鼻血。

 

侠白在天府下一寸。扎天府就不用扎侠白。但我们有一种针法叫随寸针。比如说天府下去血没有止,再针侠白,因为差一寸像加强效果,变成两倍效果,增强它的效果。这两个主治都是流鼻血,我不管你是一般的流鼻血,还是鼻咽癌。不管里面的病,只要是流鼻血都可以下。十四岁小孩子,流鼻血是正常,可下可不下,大人流鼻血或外伤在天府治疗。 


再下面的穴道,手肘上面有大筋,大筋的外侧,手弯曲的就是尺泽穴。按井荣俞经合,这是肺经的合穴,因为它是阴经嘛。下面一句话,肺实泻之。肺家的实症,在这个穴道上治。直刺就没有所谓的补泻。最简单泻的手法,肺的经气是向下,病人躺平,逆向下就是泻,同向下就是补,顺为补逆为泻。

 

把昨天的手法加进来,我们针进去就已经是逆了,引到气病人会酸麻胀,再往下推一点,就是泻上加泻,那这是老师傅的手法,把两种手法合在一起用。那肺家的实症,不单单是新咳,有的人咳嗽来找你,问咳多久啦,一个星期。仍属新病,刚开始的初病就是实症。久病呢?隔了好几个月了,为虚,就不能扎尺泽。因为尺泽是合穴,属性是水。所以,木、火、土、金、水,木生火,木是妈妈,火是儿子,但火跟土放在一起,火是妈妈,土是儿子,土跟金放在一起,土就是妈妈,金就是儿子,但金碰到水的时候,金是妈妈,金生水嘛,水是儿子。所以尺泽穴,又称肺经子穴。 


这个肺经除了内科病以外,还包括神经痛。比如,病人手痛来找你,痛在肺经,痛多久啦,五天,是实症,就结束了。经络上的痛是新病的话,一样是实症,症状判断的准,才会选择穴道。久病,一个星期以后,就是虚症,用母穴。

 

这个孔最,从尺泽下三寸,压下去在两个肌肉中间,就是孔最。孔最穴是肺经的郄穴。郄穴一般是发炎的时候用的。孔最在两个肌肉中间,可针可灸。一般在身体凹下去的地方(尺泽),因为多汗,针比灸好。因为灸怕造成有伤疤,这个地方又多汗,怕会发炎。而孔最针灸都可以。所以炎症时,肺经郄穴都可以用。

 

孔最有一个特别的治症,专治痔疮。有个病人找你,大便带血。问它先便后血,先血后便。病人说:“我不知道”。遇到这种病人好累,很想扁他。就直接找压痛点,压痛点可帮助我们诊断治疗。找到压痛点,就是病人“啊”的一声,就是告诉你:“给我一针”。下针后病人“啊!!!”,就结束了。现在大陆拿去了,变成阿是穴。他们阿是穴是那边痛扎那边。他们连阿是穴真正精神都不知道。那病人乳中痛怎么办,乳中禁针啊,阴道痛怎么办,眼珠后方痛怎么办?当初孙思邈的阿是穴不是哪边痛扎哪,而是说诊断的时候,要确定位置在哪。像孔最是三寸,有时在二寸半找到压痛点,有时是在三寸半找到压痛点,然后再在痛点下针,这才是“阿是”。不要死板板的都下在三寸,为什么会有这种误差,很简单嘛,有时痔疮长在里面一点(或)外面一点,又不是每个病人的痔疮都长在同一个位置。这才是阿是穴的精神。所以我们下针是这里痛,在痛的地方下针,我们下针是治这里痛?不是!是治痔疮。这样了解我的意思吗?大陆在乱搞,头痛扎头,肩膀痛扎肩膀,全部都阿是穴。如果真是这样,针灸就不用学了!跟他们讲他们又不听,不听我就骂人啦。

 

平常咳嗽带血,咳血 表示有炎症,很热嘛,舌苔都黄的,口渴,这些都可以用孔最穴。

 

再来是列缺,列缺找法是把手叉起来,这两个指头,食指尖到处是穴。当然不能用你的手,手掌大小不一样。所以列缺穴,还有一个找法。首先有个高骨在这,你摸,这有个高骨出来,高骨之下,我们叫经渠。经渠后五分叫列缺,经渠前靠近手横纹的地方,我们叫太渊。

 

【太渊穴—手太阴肺经母穴】太渊呢又名脉之会,脉会太渊,气会膻中。列缺经渠太渊,这三个穴道是并列的。这是手上脉动的地方,秋天的时候一摸,是脉浮的。秋天得秋脉,是正常。在找列缺的时候,它是在高骨的下方。摸上去有个脉。这里有个特别的名称,寸关尺。上面叫寸,中间叫关,下面叫尺。摸脉的时候,右边的寸是肺脉。实际上这三个部位是寸关尺。我们在针列缺经渠时,用指甲拨开动脉,下针到穴道后,会变点头针,针下的很好,针会点头,这不难。知道脉在这个地方,若你不用指甲去切,那脉在那里、你要怎么下列缺?不能直接扎在脉上,要用指甲去拨。

 

你用指甲拨也不要太大力,不然病人会痛。指甲不可以太尖或太细,这不是压痛点,会痛是因你指甲太利,这会误导诊断。太渊下针角度是斜下进针,用一寸针。用3210,三十二号一寸针。

 

列缺主任脉,任脉有问题下列缺。喉咙痛时针列缺。书上面说,列缺过来第三行,最上面那边,“阴茎痛 ”。什么地方不痛,痛在阴茎上面,你只要记得,列缺管任脉,喉咙到阴部都可以在列缺上治。第四行,素问说“实则手锐掌热,泻之,虚则欠.①,则便遗数,补之”。这个实热症泻之,如果是虚症,会小便频尿,我们补它。

 

在列缺上补泻的时候,这样是泻,这样是补,顺为补,逆为泻,这是手法。

 

虚症跟实症,虚症小便多,实症会手掌过热。《素问》说,直行的是经,旁出者谓之络。列缺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

 

经和经之间有络,这个络从手太阴肺经络穴络到手阳明大肠经。

 

【反关脉与经渠穴】人会有寸关尺的脉不见,从列缺到阳溪见者,这是反关脉。从食指按到列缺,一摸,怎么脉没有了。这个脉很大,太渊脉没了,这是经,这是络。经脉气不够,络脉气很强,这叫反关脉。王叔和不知道反关脉,反关脉没有病的。

 

这个反关脉,过去的名家摸到脉后,脉又怎么没有了?后来才在上面摸到了,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而我会算命,所以我知道,有反关脉,非富即贵,这是象。

 

那最近呢,病人尿毒洗肾的时候,为了洗肾方便。把动脉跟静脉接在一起,变成人人有反关脉,硬接上来的就不是象了。 


再来是经渠穴,在高骨之下,是经穴,经渠属性是金,手太阴肺经就是阴金,碰到一个穴道刚刚好也是金,就是本穴。这个穴道跟这个经属性相同的,我们叫本穴。在本穴上可补也可泻。

 

尺泽,必须要实症才下,虚症不下。假设补泻没做好,针下在尺泽,也是泻,因为穴性就是泻。而本穴补泻都可以做。书上卷八第六页说“寸口动脉陷中,肺脉所行,禁灸”。脉上面是不灸的,灸的话会伤到血脉。 

再来是太渊,太渊穴呢,《难经》说“脉会太渊”,寸口脉会太渊,太渊是俞穴。太渊属土。阴阳五行来说是土生金。既然是土生金,土是妈妈嘛,手太阴肺经的母穴就是太渊,手太阴肺经的子穴就是尺泽,本穴就是经渠。

 

每个经络都有子穴母穴,阴经就是木火土金水,阳经就是金水木火土。

 

太渊脉病治此。脉怎么会有病呢?这个脉跳跳停停,西医叫心律不整 ,可以在太渊治疗。你摸到脉后,先用指甲切一下,把脉切开,针再下进去。这个穴道刚好在筋和血脉的中间,不要扎到筋上面,扎到筋会很痛。一开始我就说过,穴道不会在筋上面,穴道都在两个中间,一定在缝隙里面。筋和血脉中间的地方,不用指甲去切的话,一扎下去就是脉,然后就会肿一块起来。

 

太渊是母穴,既然是母穴,所以肺虚,肺家的虚症在这治,久咳 为虚,咳好几个月了,为虚症,在太渊下针。 


我们在介绍穴道,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我们是一路从身上往四肢走,因为我们介绍穴道是按气血流注的方向来说的,所以太渊要补的话是对着大拇指方向为补。因为气是这样下来的,对着身体方向是泻。如果没有对到方向,平补平泻也可以,因为穴性是母穴,只要针扎到就是补。肺经里面很多到处都有咳嗽的治症,只要是久咳就是虚症,久咳为虚,都在太渊下针。 



【鱼际穴与少商穴】再来是鱼际穴,为什么叫做鱼际。诸位看这个手,像个鱼肚子,骨头和肌肉中间,下针向这方向下去,下在骨头和肌肉的缝中。鱼际呢,是荣穴,属火。在鱼际上面,我们看卷八第七页,鱼际第三行,治乳痈。中医讲乳痈就是乳癌。

 

最后这个穴道呢,是井穴,也就是少商穴。我现在画的右手拇指,穴道就在这个地方,指甲旁边就是穴道。少商穴平常是点刺放血,放血用的。少商也有下针,十三鬼穴,第一个是人中,第二个是少商。

 

井穴一定在指头旁边,所以井荣俞经合,从指头到手肘。那少商就是手太阴肺经的井穴。主要的治症是治扁桃腺发炎。小孩子扁桃腺 发炎的时候,一在少商放血,一下就好很多。小孩子发烧在少商放血。在大椎放血,少商也放血,这可以退烧。扁桃腺怎么看呢,嘴巴张开来,这是牙齿。旁边两个凸出来的,就是扁桃腺。发炎时胀大像荔枝,在少商穴放血。

 

过去的老中医把针藏在毛笔里面。因为直接拿针担心小孩会怕,就骗说涂点药,实际是用针在扁桃腺放血。扁桃腺一放血后,旧的血、脏的血会出来,新的血会进去。它的行为就好像比说这条河有很多垃圾,你清的方法若是用杀虫剂,环境没有改变,怎么会好呢?所以用抗生素是不会好的,因为环境没有改变。

 

我治一个小姐,十七岁就扁桃腺炎,扁桃腺长得像个桃子硬梆梆的,硬得和荔枝一样,刺上去有声音。每次发炎就吃抗生素,这当然不会好。我放了好几次血。我当然不用毛笔,平常我们放血的时候,要因地制宜嘛。我们拿个三寸长针,我跟他说我要放血,妳那么大了,我不要用毛笔骗你。我把三寸针往前推,大概是这个长度时,把柄弯起来,这样针就不会往后跑。等扁桃腺放血完,再下列缺、照海,喉咙就不痛了。然后少商再放点血。这就是针刺的手法。

 

《针灸大成》写“少商,肺脉之所出”。书上讲的乳蛾,就是讲扁桃腺。肺经,从中府云门一直到少商穴,走完少商以后,这气血会回到大肠经上面。

 

在介绍大肠经之前,我补充一下,当有时症发生,你可以扎俞穴,你也可以扎鱼际,因为是荣穴,所以两个都有效果。扎荣穴是我老师告诉我的,俞穴是《针灸甲乙经》说的。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        



二十四、对历代名方之分析

  

根据“十二经脉”阴、阳、正、负的道理、结合临床实践经验,贫道简要的分析了历代十九个名方的主治病证、药物作用以及对调整患者体内三阴三阳、左、右、正负运动的功能。

  (1)四君子汤《兰台轨范方》:治面色痿白。言语轻微。四肢无力。脉来虚弱者。若内伤虚热。或饮食难化。须加炮姜。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各二钱。加姜枣。水煎服。徐灵胎曰;“此补脾之主方。”

  “君子汤”主治四肢无力、消化不良。贫道认为此方的药物作用主要是补助右侧足太阴脾经的正运功能。属脾土衰弱不足以生肺金而致气虚者宜之。

  方中白术为健胃之要药,其性味苦、甘、温,苦能燥湿,温能补牌;甘草性甘、平,甘人脾;人参性味甘、微苦、微温,入脾达肺,大补元气;茯苓性味甘淡,渗湿健脾。

  此方四药皆有甘味。甘味能入脾,故为补脾之主方。四药合起来其药性“甘温和平”,故名之曰“四君子”。大有补脾、益肺、健胃的效果。

  (2)理中丸及汤《兰台轨范伤寒方》:治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寒多不用水者。理中汤。若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胃上有寒者。用理中丸。人参、炙甘草、白术、干姜各三两。以上四味揭筛为末。蜜丸如鸡子黄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服。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九。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徐灵胎日:“四逆乃温下焦中焦之法,理中为温上焦中焦之法,各有部位也。

  理中丸及汤主治脾胃虚寒、寒霍乱腹疼呕吐或久患虚寒腹痛、大便溏等证。贫道认为其药物作用主要是温中散寒,具有正运右侧脾经的功能。

  理中丸适宜于长期患慢性脾胃虚寒证;理中汤药物发挥迅速,适宜患急性脾胃虚寒证。人参、甘草、白术为补脾健胃的良药,佐大热大辛的干姜以温中散寒,因脾土气虚导致功能反溃而腹痛腹泻者,宜服此方以升举中宫脾土,故名“理中丸”。

  (3)四物汤《兰台轨范局方》:治一切血热血虚血燥诸证。当归:熟地各三钱、川芎一线五分、白芍二钱酒炒。以上四味。水煎服。徐灵胎曰:“此血病之主方。”

  “四物汤”主治人体左侧的肝经血虚、心血不足,或妇女的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等症。贫道认为此方的药物作用,具有补助左侧足厥阴肝经的正运动功能。

  方中熟地性味甘温以滋补养血;当归性味辛甘合白芍归经入肝,既可补肝养血,又可行血活血;川穹其气芳香辛温,即能辛散温通血液中的凝滞,为血中之气药。

  此方四药配伍,共合成补血养肝,使肝木的血液旺盛则生心血亦旺。故“四物汤”是调治一切血病的主方。

  (4)佛手散《普济本事方》:治产后血虚头痛。胎动下血。催生神效。当归三钱、川芎一钱五分为散。微煎分一至二次服完。

  “佛手散”主治产后血虚头痛、胎动下血,催生神效。贫道认为此方长于补血行血,使血液运行上升,具有正运左侧肝经的功能。

  1.由于妇人产后失血,易导致血液循环不足而头痛。其川芎善于上行治头痛,当归长于补血行血,故此方治产后血虚头痛。

  2.因动作过度以动胎,或由血虚不足以养胎,而不足之血易于由下方子宫大出血流出可能导致坠胎。故用当归,川芎补血并升血,使下行之血转化上升,则下血可止而胎动可安。

  3.妇人十月怀胎,血液供养胎儿。如血虚不足易导致难产,皆血少涩滞之故。所以用此方补血行血,以增强血液循环流行,使涩滞转变滑腻其胎儿能得到滑腻即可出生,故催生神效。

  但是,当归与川芎组合其性辛温,温能通辛易散并易上行。故左脉口之寸部脉浮脉滑、脉大者忌用。

  (5)小柴胡汤《兰台轨范伤寒方》:治少阳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腹痛心悸。头汗出。舌上苔白。及妇人热入血室等症。柴胡半斤、黄芩、人参、甘草各三两、半下半升洗、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以上七味。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下人参。加栝萎实一枚。若渴者。去半下。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萎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鞭。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取微汗愈。若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徐灵胎曰:“此方加减法、须细稔。”

  “小柴胡汤”主治寒热往来、晕眩目苦、心烦喜呕。胸满胁痛等证。贫道认为此方的药物作用主要是疏理中焦,有协助左肝右牌;正运上升与下降胆胃二经正运的作用。

  方中柴胡药量最重为君药,其性味李凉以疏理左侧的肝经之气;人参、甘草、大枣为臣药,三药性味甘温以人右侧补牌益气,可促进中焦左肝右碑正运能量上升;半下、生姜、黄羊三药为反佐,以助胆经、胃经的正运机能而降逆止呕吐。

  本方乃旋转人体左、右阴经上升,并使左右阳经下达,使半表半里之邪随着阴阳旋转的运动中而自行消失,放日“和解法”。唯有深明人体阴阳旋转之机,才能立出阴阳旋转之方,故后世称仲景为“医中之圣”。

  (6)逍遥散《兰台轨范局方》:治肝家血虚火旺。头痛目眩。颊赤日苦。倦怠烦渴。抑郁不乐。两胁作痛。寒热。小腹重坠。妇人经水不调。脉弦大而虚。芍药酒沙,当归、白术炒、获警、炙甘草、柴胡各二钱。本方加丹皮,板子。即加味逍遥散。加拨姜三片薄荷叶少许煎服。徐灵胎日:“此疏达肝脾之方。”

  “逍遥散”主治中焦郁结、胁下胀满、头痛目眩等症。金道认为此方的药物作用主要是疏达左肝右脾,使左右阴经正运上达畅通以解除中焦的郁结。

  方中柴胡、当归以疏左侧肝经,以白芍柔轩,三药协同养血疏肝。白术、甘草以补充右侧的牌经,佐获冬以渗中湿。生姜味辛、薄荷辛凉轻扬,既能温中又可疏肝。共合成为流肝健脾,使左右中焦畅通无阻,其肝脾的郁结自愈。

  郁之为病,为情志蕴结于中而不发,故易于伤肝。但情志常郁必有苦思而不能自控,故思多又伤脾。此方为疏肝达碑之方。故善于治郁。

  (7)麻黄汤《兰台轨范伤寒方》:治太阳中寒。头身俱痛。发热无汗。恶风而喘。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汤泡去皮尖。以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麻黄汤”主治伤寒脉浮紧表实无汗证。贫道认为此方的药物作用,主要是升举足太阳经透发表皮的闭塞,因足太阳经为寒邪束表,导致肌表郁闭不和。用黄麻桂技之辛温药以开发周身的毛孔;用甘草以和中;用杏仁之苦温药为反佐以下降而利导气机;即有旋转阴阳的运动作用。故仲景医圣的立方,药物组成虽少,但用阴阳两性药物恰当配合,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升降功能,故其疗效十分显著。

  麻黄汤方治足太阳经伤寒、头身疼痛、表实无汗、恶风而喘、阴阳动脉皆现浮紧者宜之。

  (8)桂枝汤《兰台轨范伤寒方》:治太阳中风。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以上五味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通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当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酷臭恶等物。徐灵胎曰:“此服外感风寒之药,服法俱当如此。”

  “桂枝汤”主治太阳中风、脉浮缓、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等证。贫道认为此方用白芍入阴经反运内敛阴血以调营;并协助桂校由足太阳经反运上升而卫外;生姜、大枣、炙甘草益脾胃以和中。共同起着调和营卫、解肌发表、扶正以祛邪。

  (9)葛根汤《兰台轨范伤寒方》:治太阳病项背强。无汗恶风者。又治太阳阳明合病。自下利者。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枝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切。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格率。以上六味收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吸粥。余如桂技法将息及禁忌。”)“葛根场”主治太阳阳明合病、无汗恶风证。贫道认为此方的药物作用主要是速发足太阳经皮股为寒邪闭塞,并兼风寒之邪已传入足阳明胃经。因还有太阳经病症,故还当用挂枝汤药品;因表实无汗,故采用麻黄以发散驱除太阳经表邪,因拥入足阳明经故采用葛根以散发胃经的表邪。足三阳经患病虽皆主外表,但足太阳经为表中之表,而足阳明胃经为表中之里。经云:“太阳为开,阳明为阎,少限为枢”。故风寒病邪传六经是有层次递进而由表入里。

  综合(伤寒论)中麻黄、桂枝、葛根场三方,皆因有外邪在表。故以上三方的药作用,都是从阳经发挥其反运动功能以祛除外邪。

  (10)四逆汤《兰台轨范伤寒方》:治脉沉体痛。温湿欲吐。下利情谷。手足厥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等症。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以上三味政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用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徐灵胎日:“四逆汤不可轻用,一症不具,即当细审,必诸症皆全,方可决用无疑。”

  “四逆场”主治脉沉体痛、温温欲吐、下利情谷、手足厥冷、内筹外热、脉微欲绝等症。贫道认为此方的药物作用,主要是温暖足少阴肾脏和足大阴脾脏而发挥正运动功能。因三阴经受气于五脏,三阳经受气于四末。人体内的五脏乃生命能量之发源处,故五脏为本。而六腑却是在手足四肢禀受五脏所输送出来的能量,故六腑为标。如果病人产生手足厥冷、下利清谷、脉沉、脉微、脉迟等症,就证明足少阻肾脏的命门之火即将熄灭,故急当用“四逆场”回下焦之阳,以固生命之根本。

  按中医处治一切疾病的规则:皆当先治表证;后治里证。若见下利清谷,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便知人体的生命能量——本源机能将绝,故病人虽有外表病症,而此时此际急当舍表救里,使先天之本足少明肾脏得到阳回而脉波增强时,证明生气以足即再来治理表证。

  (11)真武汤《兰台轨范伤寒方》:治太阳汗出不解。仍发热。心悸头眩。身照动。振振欲僻地者。又治少阳至四五日。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痢。此为有水气。获警。芍药。生姜各三两切。白术二两。附于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眼七合。日三服。若放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获等。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美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徐灵服曰:“此治水逆之正方。”

  “真武汤”主治心悸头眩、身振振动、水气凌心、小便不利等证。贫道认为此方的作用,主要是反运左侧的三阴经,而正运右侧的三阴经。

  (1)如“治太阳汗出不解、仍发热”。病在足太阳经,其治法当以发汗祛邪。通过发汗治疗后还发热——经发汗其风邪当祛而湿邪在故“仍发热”:此患者平时必肾阳衰弱,体内寒湿素盛。所以用“真武汤”利水除湿。

  (2)“如治心悸头眩、身动、振振欲僻地者。”贫道常见肾阳衰弱的患者,则化气行水之功能不足,故而阴寒水盛。水气太盛则克火以凌心,即导致心悸头昏、嗜卧,行动时则筋惕而肉动,甚则全身皆振振战栗而动。舌质淡红苔白润,面部微肿色白鲜明。脉波较弱,左脉口浮象;右脉口沉象。左人迎有浮脉亦有沉脉;右人迎有沉脉亦有浮脉。“真武汤”中之芍药,入左侧面反运足厥阴肝经,使凌心之水气就下;附子温足少阴肾经之阳,使肾阳振奋有化气行水之功能;白术人右侧而正运足太阳脾经,以助燥湿行气上达右肺;茯苓入左侧而反运手少阴心经,使凌心之水下达由小便而出。即形成一个左降右升、圆周旋转化水行气之方。更兼一味生姜辛散温通,能散内寒温水气以协助四味药物旋转左、右之正、负运动。故能疗以上水气凌心诸症。

  (3)如“治少阴至四、五日,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痢”等症,亦由肾阳虚弱无能化水,即导致水气阻滞“小便不利”;脾土衰弱则燥湿无能,脾失健运故“自下痢”;脾主四肢,因脾脏燥湿的功能衰弱,故引起“四肢沉重疼痛”。所以亦需要用“真武汤方”以化水气行寒湿治疗。

  以上三类疾病,全属阴寒水盛湿盛之症,故当用“真武汤”以治之。真武乃北方水神,善于治水,故仲景圣医特以此善于治人身之水气之方名之。真武祖师于武当山修真得道,是贫道最崇拜之尊神,故而对“真武汤”详细剖析。

  (12)大分清饮《成方切用景岳方》:治积热秘结。小便不利。或致腰腹下部极痛。或湿热不利。黄疸。溺血。邪热蓄血。腹痛淋闭等证。茯苓、泽泻、木通各二钱。猪苓、栀子、枳壳车前子各一钱。如内热甚者。加黄芩、黄柏、龙胆之属。如大便坚硬胀痛者、加大黄二三钱。如黄疸小便不利、热甚者、加茵陈二钱。如邪热蓄血腹痛者。加红花、青皮各一钱五分。

  (13)小分清饮《成方切用景岳方》:治小水不利。湿滞胀肿。不能受补等证。获苓、泽泻、猪苓各二至三钱。苡米仁二钱。枳壳、厚朴各一钱。如阴虚、水不能达,加生地、牛膝各二钱。如黄疸者,加茵陈二钱。无内热而寒滞不行者,加肉桂一钱。

  “大分清饮”主治上焦积热温结、湿热黄疸小便淋闭不利等证。贫道认为此方的药物作用,主要是正运下降通利足太阳膀脱经。

  方中获苓、泽泻、猪苓、木通、车前子皆是由上焦下降通利小便之药,佐以破气消积滞之枳壳而导湿下行,以栀子苦寒清降,并善能除上焦湿热郁结,以导湿热下行。共同起着消上焦的积热温结、黄疸与小便淋闭不利等症。

  “小分清饮”的药物作用与“大分清饮”同理,皆是正运下达通利小便之方,但有所不同的是:大分清饮是治上焦湿热温结之重证;小分清饮是治上焦湿热温结之轻证。

  以上景岳之大、小分清饮的立方,乃是从仲景医圣之“五苓散”方中化出。五苓散乃化湿行水利小便之圣方。如属脾土虚无能正运上达,或属足太阳经化气不足而引起小便不利者,还当采用“五苓散”方以培土通膀胱水道。

  (14)平胃散《兰台轨范东垣方》:治湿淫於内,脾胃不能克制,有积饮痞隔中满者。苍术五斤米泔浸七日。陈皮去白,厚朴各三斤姜汁炒。甘草三十两炙。

  上为未,每眼二钱,姜汤下,日三眼。或水煎,每服五钱。如小便赤涩,加茯苓、泽泻。米谷不化,饮食伤多,加枳壳。胃中气不快,心下痞气,加枳壳、木香。心下痞闷腹胀者,加厚朴、甘草减半。遇夏加炒黄芩。遇雨水湿润时加茯苓、泽泻。如有痰诞,加半夏、陈皮。咳嗽,饮食减少,脉细,加当归、黄芪。脉洪大缓,加黄芩、黄连。大便硬,加大黄三钱、芒硝三钱。先嚼炒桃仁烂,以药送下。本方加皂矾,即皂矾平胃丸。(徐灵胎曰:“消食积虫痞”。)

  “平胃散”主治胃腑积饮积食、痞嗝中满、脾受湿困、右寸口脉沉,正运脉波不能达到寸部。贫道认为此方的药物作用,主要是正运上升右侧足太阴脾经,并正运下降以消导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乃消除胃肠道积极聚之方。

  方中苍术味辛性温、芳香气烈,善能除湿发散,为燥湿健脾之良药,因配合甘草,便有辛甘化阳除湿之功;厚朴性温芳香,能化湿、温中、宽肠、理气、散满,并兼有陈皮之芳香药能理气、和中、健胃、化痰湿,故能化湿、理气散满和中。

  其甘草佐苍术能促进右侧之脾经而升清于上;陈皮辅厚朴能协助胃腑浊而下达大、小肠。因此云: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安。所以,胃肠道的湿浊邪气或饮食积滞,能随着脾胃的阴阳健运而平熄,故名之日“平胃散。

  再者:对与之有关的其它症状表现,还当参考此方中的“对症加药”。

  (15)大承气汤《兰台轨范伤寒方》:治伤寒十余日。吐下后不解。晡时发潮热。独语如见鬼状。循衣摸床。胃中有燥屎也。此下之。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去皮炙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以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徐灵胎曰:“胃中非存燥屎之所。此言胃中者,指足阳明言,即所谓胃中实是也,乃肠胃之总名。”

  “大承气汤”主治阳明腑实证。贫道认为此方的药物作用主要是由胃、肠道发挥正运动以峻下热结。大黄性味苦寒以消除胃肠道之实热结聚;芒硝寒咸以软化胃肠道之燥坚;枳实、厚朴以消除胃肠道痞满。共同起着峻下消积清热通便之功。前贤云:“通可去滞,泻可去闭,使塞者利,闭者通而正气得舒,故曰承气。”

  胃为五脏六腑之海,纳饮食物质以营养内外周身。小肠与大肠有运动转输,吸收营养,排出糟粕,具有新陈代谢的功能。如胃肠道为操、实、坚、满之热邪阻塞,就导致全身的阴阳气机运行受阻,并使内外周身的营养供给亦受限,故当急通胃肠道之闭塞以利内外周身。

  (16)小承气汤《兰台轨范伤寒方》:汗多微发热。不恶寒。或小便数而大便鞭。语者。与此汤微和胃气。大黄四两。厚朴二两去皮炙。枳实三枚炙。上药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场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小承气汤”主治阳明腑实证。贫道认为此方的药物作用大致与“大承气汤”相同,也是泻下通便之方。因其在药物功能上次于大承气汤,故所治之疾病的病证也比大承气汤的病证要轻。

  由于胃肠闭塞或不畅的原因较多,病情有轻重缓急之异,虚实寒热皆可导致,所以运用攻里泻下之方亦多。有峻下、缓下、寒下、温下、润下,或攻补兼施以通利。故当根据脉症情况而选择适当的泻便药方。

  (17)补中益气汤《兰台轨范东垣方》:治阴虚内热。头痛口渴。表热自汗。不任风寒。脉洪大。心烦不安。四肢困倦。懒于言语。无气以动。动则气高而喘。黄芪炙、人参、白求各一钱五分。甘草炙一钱。陈皮五分。当归一钱。升麻、柴胡各五分。上药八味。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温服。徐灵胎曰:“东垣之方一概以升提中气为主,如果中气下陷者,最为合度。若气高而喘,则非升柴所宜,学者不可误用也。”

  “补中益气汤”主治四肢倦怠、自汗口渴、少气懒言、动则气喘、脉虚软无力,两寸口动脉正运时难以达寸,中气下陷则上焦气虚,上焦气虚不固则易导致久泄、脱肛、子宫下垂等证。贫道认为此方的药物作用主要是提升人体左右三阴经的正运动能量。

  方中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升麻侧重于归右;当归、柴胡侧重于归左。因归右的药物量多,故对人体右侧之能量补助提升甚强,因归左的药物量少于右侧,故对人体的左侧之能量补助提升则次于右侧。方中陈皮和中。

  总之:治气虚下陷而右侧气虚甚于左侧者宜之。

  凡是补助上焦三阴经的药方,皆能促进“十二经脉”正运功能。

  (18)崔氏八味丸《成方切用金匮方》: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泄泻腹胀。或元阳虚惫。阳痿精寒。脐腹疼痛。夜多漩溺。膝酸腰软。目昏等证。王冰所谓:“益火之原。以消阴翳也”。尺脉弱者宜之。熟地黄八两。山萸肉、怀山药各八两。茯苓、丹皮、泽泻各三两。内桂、熟附子各一两。蜜九。空心盐汤下。

  “崔氏八味丸”主治在下焦滋阴壮阳,引火归原,故曰“益火之原,以消阴翳”。贫道认为此方的药物作用具有反运人体左右之三阳经脉的功能。

  方中熟附子、肉桂大辛大热温肾壮阳以补肾气,熟地、山萸肉、丹皮、怀山药滋养下焦肝肾以补肾阴;茯苓、泽泻以渗湿利水,共同起着滋肾阴壮肾阳的作用。是填补下焦之阴虚阳衰的主要方剂,其肾精亏兼命门火衰者宜之。

  (19)六味地黄丸《兰台执范钱氏方》:治肾阴不足。发热作渴。小便淋闭。气壅痰嗽。头目眩晕。眼花耳聋。咽干舌痛。齿牙木固。腰腿痿软。自汗盗汗。便血诸血。”失音。水泛为痰。血虚发热等症。干地黄八两九蒸为度捣膏。干山药、山萸肉各四两。丹皮、茯苓、泽泻各三两。徐灵胎曰:“此方钱氏专治小儿”。

  “六味地黄丸”主治小儿阴虚发热、口喝多饮、大便干、小便黄、常低烧(无清涕鼻塞、非感冒病)等证。贫道认为此方的药物作用主要是在下焦滋阴降火。故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具有反运动人体左右之三阴经脉的功能。

  本方纯属是滋补肾阴的方剂,故专治肾阴不足而导致虚火上炎:如气壅痰嗽、头目眩晕、咽干舌痛、牙齿不固、自汗盗汗、血虚发热等证,两脉口寸部脉浮,其脉波寸宽尺窄者宜之。

  凡是补充下焦的药方,皆能促进“十二经脉”反运动功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