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煜 | 那个在亡国后才加冕的“千古词帝”

 殘荷聽雨 2016-04-12


南唐存在的时间不到40年,但他却用文字让南唐在历史中永生。他用自己的诗词征服了一个时代,更是征服了以后各个时代的人的心,他是一个失败的皇帝,却是我们公认的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人物,他是当之无愧的“千古词帝”。

——古典君按


公元961年的夏天,金陵城里的花开得正艳,秦淮河上的画舫还在静静的漂流,歌声未歇,时光静好,24岁的李煜在这天正式登基成为南唐皇帝。从此那个鲜衣怒马、儒雅风流的少年远离了曾纵情追逐的山水,孱弱的双肩挑起了日渐衰微的南唐江山。

但是江山真的很重,尽管他已卑躬屈膝俯首称臣,但北宋的大军和吴越的将士始终虎视眈眈,如同饥渴的豺狼恨不得尽早撕碎这头肥硕但已身受重伤的猎物。

当赵匡胤再也忍耐不住心中的欲望,大喊一声“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于是如狼似虎的宋朝军队扑面而来,风雨飘摇的南唐最终湮灭成历史的尘埃。




但是那个少年呢?当年那个才华高绝、醉心经籍、不问政事的少年,他在重重铁骑的合围下被押上囚车,送往北宋京师,奔向那注定凄凉却尚未可知的命运。

国破家亡,江山易主。他双眼泣血,心中悲苦,想着往日的逍遥自在和如今的落魄彷徨,深深的感受到了命运的无情。他边流泪边轻轻的哼唱着: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从此,那个醉心诗词、向往山林的少年,在经过15年的苦苦挣扎后成了亡国之君。他的脸上再没有笑容,他年少不羁的心已埋葬在金陵城里漫天的大火和滚滚烟尘中。





现实中他的王国覆灭了,但在文字和精神的世界里他才刚刚登基。

一如24岁那年的夏天,金陵城里的花开得正艳,秦淮河上的画舫还在静静的漂流,歌声未歇,时光静好,39岁的李煜在这天正式登基成为“千古词帝”。

他将国破家亡的感慨写进诗词,一个亡国之君泣尽以血的绝唱,一曲一曲地唱响曾经的欲念。

他唱: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他唱: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他唱: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他每日以泪洗脸,借酒浇愁,他的情感在文字里尽情的释放,安静中爆发出一种惊天动地震撼人心的力量。




绝望而深情的李煜,曾经锦衣玉食的少年天子,在遭遇了命运给予他沉重的一击后,他充满了不甘和愤怒。但是又能怎样呢?还能怎样呢?他在心里一遍一遍的问自己。想不明白的时候就继续喝酒,唱“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喝醉以后,心却还在痛着,南唐的大好河山啊,怎能忘记?往昔的美好日子啊,怎能忘记?可以说,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诗人能够拥有李煜这般沉痛的经历和深沉的痛苦,就连追忆昔日的江山美景也只能在醉酒后的梦中了。

他在《浪淘沙》中写道: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被俘后第三年的七月七日,七夕佳节,也是李煜42岁的生日。这时的李煜已然落魄而苍老,毕竟岁月无情啊,再英俊的少年也终有老去的一天。

这天,天上的牛郎织女在苦等一年后终于得以团聚,满天下的女子也都在穿针乞巧、祈福约会,世界安静而美好。

李煜在小周后的陪同下喝了不少酒,想着这一生所经历的风风雨雨,诸般感慨涌上心头,于是挥笔写下了一曲《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饱含故国之思,宋太宗听了很是生气,于是当晚就让人给李煜送去了毒药,结束了李煜痛苦而纠结的一生,《虞美人》也成了李煜的绝命词。

命运给予了李煜致命的一击,让他积攒了一生的苦痛、无奈、卑微和高傲砰然散落一地。但他也终于在临死前还以命运沉重的一击,他以毒一般的词句让南唐小国深深地嵌进历史,像一道永不结痂的伤口,展露千年。南唐存在的时间不到40年,最后毁在他的手里,但他却用文字让南唐在历史中永生。

虽然赵匡胤和赵光义才是那个时代的征服者,而李煜,却用自己的诗词征服了一个时代,更是征服了以后各个时代的人的心,他是一个失败的皇帝,却是我们公认的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人物,他是当之无愧的“千古词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