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甲骨文系列(G)

 语言罐头 2016-04-12


 

 

更新:这又是啥字?

================================================================================== 

学习甲骨文系列(G)——更新中

公布答案——左为共,右为兴。共为两手捧着一件物品,此为“供”,也即“共”。兴为四手抬着一个井字形器物,是为抬、举的意思。

 

学习甲骨文系列(G)——更新中

公布答案——过,金文,其上是枯骨的“骨”形,在此表音;其下是脚的意思,表意,即经过、路过。

 

学习甲骨文系列(G)——更新中

這個字是“歸”字。

 

学习甲骨文系列(G)——更新中

公布答案——官。很明显的字形,不想猜对都难吧。外部是上古的屋形,内挂一把弓。弓在古代,为有镇压之权的标志,因此,此字为权威之所在,本意为:官府。

 

学习甲骨文系列(G)——更新中

 

公布答案——公。对于此字的本义,众说纷纭。朱芳圃先生说,“公”字本为“翁”字的初文,也就是一个大口翁的形象,上有翁盖。因为此字后来被假借为“公私”,所以表本义的字下面加了一个“瓦”,以示区分。

 

学习甲骨文系列(G)——更新中

 

公布答案——更。作手持器物敲打丙形器物状,从字的意义看,所敲的器物很可能是在夜晚报时之器。

 

学习甲骨文系列(G)——更新中

公布答案——郭。乍一看,很像是某种武器。实际上,这是一个四面有瞭望塔的城楼建筑。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现在郭字的写法已看不出甲骨文的影子。不过,郭的含义里,仍有原初的含义——城郭。

 

学习甲骨文系列(G)——更新中

 

公布答案——槁。《说文》中解释为,槀,木枯也。不过从其甲骨文的字形看,上部为一个亭子的形状,亭子内放置的则是两根木头,不大能看出来木枯的意味。由是,有人认为也许槁字的本意是柴亭,即放置木柴的亭子,后被引申为木枯之意。

 

学习甲骨文系列(G)——更新中

 

革。指剥下的兽皮,上面是兽头,中间是身、足、尾;两边是两手形,有人以为是给兽皮去毛,但是,从更古的字形看,两边应该是摊开的已经剥下的兽皮。

 

学习甲骨文系列(G)——更新中

 

大家的答案基本集中在三个:果、采、叶。采可以率先被排除,因此字中并没有表示“手”的符号。而叶字的甲骨文,与此字形似,但古人对于叶片的描摹则更为仔细,一看即知是树叶。如此说来,这个字最有可能是果字,树上结满了果实,古人的描画还是很写实的。

 

学习甲骨文系列(G)——更新中

 

公布答案了,左邊是半个「門」,也就是「戶」字。右邊是「隹」字。合起來是「雇」。說文解釋是:農桑候鳥。看来,雇的甲骨文本義不是有人來拜訪,而是有鳥來登門拜訪,不過,想一想這也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

 

学习甲骨文系列(G)——更新中

 

发答案——虢。这个字作两手扭斗老虎的情状,这无疑是刺激、能吸引观众、表现英雄威风的节目。或许,商代的虢地便是以此种节目见长。

 

学习甲骨文系列(G)——更新中

 

发答案了——告!说文上有对这个字的解释:上面的“牛”,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或许台湾学者许进雄的解释更能让人信服:这是陷坑上插有警示标志之状,表达警告行人不要误陷其中之意。

 

学习甲骨文系列(G)——更新中

 

发答案!大概因为这个字太象形了,没错,就是“龟”字。从很早开始,人们就意识到了龟的种种异禀,因此加以崇拜。尤其是龟的长寿,更是后世的人们所渴望的,因此也有人常以龟取名。

 

学习甲骨文系列(G)——更新中

 

公布答案——光。这个字的下部像人席地而坐的姿态,上部则是一团火,表示奴隶置火于头顶。在殷代,想要有稳定而持久的照明,莫过于将燃烧物置于陶盆之类的器物中使其燃烧发光,再将其置于奴隶的头上,光照的范围便会广而远。简言之,火在人头上是为了照明,故这个字有光明之意。

 

学习甲骨文系列(G)——更新中

 

发答案:蛊!很明显吧,很多虫子在器皿里的样子,跟现在的写法也相差不多。

 

 学习甲骨文系列(G)——更新中

 

古代的官字的演变图,依次为官的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

 

学习甲骨文系列(G)——更新中

 

这是国家的“国”字。实际上,这个大框框里的符号,既不是大家想象的“人”,也不是“木”,而是一件兵器。这和国字在金文中的写法类似,在金文中,国字由左边的“口”和右边的“戈”组成,表示一片有士兵守卫的疆域。

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在1950年对汉字进行简化的时候,搜集到的国字写法有40种,有口中写民字的,有口中写“八方”两字的,还有口中写王字的......最终问题交到郭沫若手上,他觉得新中国当家做主,中间一个“王”字不合适,便在里面再加了一个点,取意“祖国美好如玉”,就是我们现在的国字。

一直以为“口”字加个“玉”的写法是从日本汉字中来的,那个“口”字里面加个“王”好像是洪秀全发明的?是的,口字中加一个王字,在太平天国的时候曾广泛使用。

 

学习甲骨文系列(G)——更新中

如字中所言,描绘的是在器皿中洗手,而这个动作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盥”字。仔细看看现代的盥字,器皿中的手变成了水,不过讲的仍然是同一件事情。

 

学习甲骨文系列(G)——更新中

看甲骨文的鬼字,可能比猜小篆要好猜得多。如图。青岛政协文史专家李明说:甲骨文里的“鬼”字,是人型上面有个可怖的面具,表现出古人畏鬼的心理。实际上,鬼文化在中国经过漫长的演变,人们对鬼的态度早已超越了最初的畏惧,发展出形形色色的鬼故事......鬼的世界,是中国人生活的一面镜子。因此,这个鬼字也称得上最中国的汉字。


 

学习甲骨文系列(G)——更新中

 

这是一个小篆的“鬼”字,上半部分的圆形,是古人想象中可怕的鬼脑袋,而下半部分则是一个人身子的变形了。顶着一个怪脑袋的人形东西,这便是“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