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论丨不做检查拒开药?医院为何出此下策?

 万宝全书 2016-04-12

最近几天,广州市中医院肿瘤科专家门诊桌面上的一纸“安民告示”引发关注,有医生透露,因为收入与“开单”挂钩,目前该院已经有医生护士甚至科室主任请辞。

△图片来自网络

广州市中医院这么做,原因是什么?

医生收入与科室收入直接挂钩

医院的收入主要由药品收入、检查收入、医疗收入和其他收入构成。尤其在一些中医院,他们检查、手术、开药的营业额一般会大大落后于综合性医院,医院要养活医生和护士,就必须要想尽一些办法去激励医生去多开成本较低的检查费用,也会将检查费用与绩效分配结合。

降低“药占比” 迎合上级检查

医政部门在考核医院质量时,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药费比例。按照现在的要求,三级医院的药费收入一般不超过医院总收入的50%。在此现实下,一部分医院要求保证药费与检查费始终保持在1:1的比例。

国家层面控制“药占比”,是为了控制医院的药品收入,从而有效破解以药养医,但是为什么到了广州市中医院就变了味?走了样呢?

破除以药养医 莫让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

破除以药养医,是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的重头戏。近些年全国各地多有试水,许多地方也总结出了很好的经验。然而这一次广州中医院出现的情况,却让人们的信心大打折扣。难道“以药养医”会被“以检查养医”所取代?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备受诟病,“医药分开”也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缓解“看病贵”的法宝。当医生和医院的收入不再与药品挂钩时,医生推销药品的冲动自然会消退,最终让患者得益。例如,北京朝阳医院2012年开征医事服务费,同时取消药品加成。医院销售的1148种药品,全部实施进价销售。改革让许多人看到了“医药分开”的希望。

然而,这一次广州中医院的规定,好似兜头一盆冷水。“医药分开”的进程中,药费或许降下来了,检查费上去了,左兜掏右兜,患者并未得到实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众所周知,中医与西医的诊治体系完全不同。西医诊疗更多依靠技术设备,通过CT、胸透、心电图等检查项目获得病情的基础数据。而中医更多凭借经验,望闻问切之中感受患者的病情,并对症下药。因此在收入构成中,中医更多靠中药,西医则检查费、药费各占一部分。可想而知,当中医院被要求降下药费时,为了提升收入就必须像跷跷板一样把检查费升起来,奇葩规定由此而来。

必要的检查科目不可少,但不必要的检查科目则会增加患者的负担。可想而知,当着凉感冒等小病也要做心电图、做X光透视时,“为患者减负”就成了一句空话。

国家层面做出“药占比”的顶层规定,是为了控制医院的药品收入,从而有效破除以药养医。但到了执行层面,却成了“以检查养医”,足见“医药分开”无法毕其功于一役。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医疗机构也应发挥主动性,增强底层设计。否则,良好的改革初衷总免不了在基层走了样,“看病贵”变成了“看病更贵”。

降低药品占比,是为了减轻患者负担。一方面,要努力通过体制机制的变革,让医生推销药品的冲动降下来。当然,这既不靠提升医师推销“检查科目”的冲动,亦不能指望医生自损收入。因此,要千方百计把医师的积极性调动到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上来。朝阳医院试水的医事服务费,本就强调了医生专业服务的价值,完全可以借鉴。另一方面,改革“以药养医”,也要适度增加对医院的投入。否则,一味强调自我革命,让医师自减收入,就会出现广州中医院发生的尴尬一幕:医师辛辛苦苦凭良心看病,一个月就挣18元工资;亦或是不给患者开药,除非患者接受一系列不必要的医疗检查。

破除以药养医,没错!降低药费,也没错!广州中医院的奇葩规定错就错在思维定势:堤内损失一定要堤外补。这也告诉我们,破除以药养医的路不会一帆风顺。要想让医疗体制改革最终取得成功,“患者的利益”和“医生的积极性”,必须实现双赢,一个都不能少!

今晚联播看什么丨不搞大开发:黄金水道如何带来黄金效益?

北广深为什么要限电动车?

火爆 | 400亿国债瞬间售罄,昨天没买到的还有机会吗?

一图 | 杨柳絮的自白:让大家过敏鼻痒是我的错 但我有苦衷

编辑/ 王元 纪之文 庞丁 李婷婷 王瑶

同意请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