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 2. 《道德经》与丹道修炼漫谈 (5)

 开恒 2016-04-12


(陈全林老师   禅画作品   201409-144)

 

三、《道德经》与内丹学

 

   《道德经》在中国内丹学发展史上,是一部根本性的指导经典,我从四方面简论之。一历代真人题咏《道德经》的丹诀看《道德经》与内丹学、二、从《道德经》的注本中看《道德经》与内丹学;三、从历代丹道家的诗诀看《道德经》与内丹学;四、从历代仙传中所写真人丹士的行履看《道德经》与内丹学;五、从《参同契》、《悟真篇》看《道德经》与内丹学。

 

    (一)从历代真人题咏《道德经》的丹诀看《道德经》与内丹学

 

    关于《道德经》与中华内丹学的问题,如果依内丹学理来注解《道德经》,会被许多学者视为“牵强附会”。在注解中,这种牵强附会,从古到今都有些难以避免。笔者曾于2004年9月在北京以丹道修炼为本,讲过《道德经》,引起一些人的关注(微信公众号:陈全林)

 

     我的思路是:结合历代丹士真人的丹经、口诀,以及历代仙传来研究《道德经》,就会发现,古人将《道德经》作为内丹圣典,有其理也有其事。正如前辈所说:“紫阳真人(张伯端)尊奉《道德经》与《阴符经》为修道指南,因为他是过来人,深知此二经所蕴之理远非其余丹经可比,尽管其中不见提及金丹一字,却充满了修炼金丹的玄机。

 

    因为金丹所成依靠的是太上之德,没有对天地人之同理的认识,孤立地将人放到丹道中去求真,其结果不会存在,劳神费力将是一场空……故读此二经也只可在修行中边悟边读边证,方不失其真,若空言其理,则分割了其理的整体性,就是笔尖蘸干洞庭湖也难达真诠。”前辈之言是真正明达《道德经》与内丹学真旨的金言。

 

    《抱朴子·释滞》云:“五千言虽出老子,然皆泛论较略耳。其中不肯首尾全举其事,有可承按也。但暗颂此经,而不得要道,直为徒劳耳。又况不及者乎?”在葛洪看来,《道德经》暗隐修仙之学,老子不肯全露其诀。

 

   我今天要引用数百首金丹口诀来阐述老子的修炼思想,使隐者复明,颂者得诀,同时可以证明《道德经》是金丹圣典。这是古代真人创见,非我杜撰,我所注解发挥的修丹之理皆有出处,以免误导学人。在北宋张紫阳的《悟真篇》中有诗曰:

 

《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止五千。

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从此处达真诠。

 

    推《道德经》、《阴符经》为修真指南。张紫阳四传弟子、南宋白玉蟾《指玄篇》有诗云:

 

万物有荣枯,大数有终始。

会得先天本自然,便是性命真根蒂。

《道德》五千言,《阴符》三百字。

形神与性命,身心与神气。

交媾成大宝,便是金丹理。

 

    这首诗中,“万物”、“数”、“终始”、“先天”、“自然”、“根蒂”都见于《道德经》。如“三生万物”、“多言数穷”、“慎终如始”、“先天地生”、“道法自然”、“深根固蒂”。白玉蟾的再传弟子、元代上阳子陈致虚在《金丹大要》中有诗云:

 

大道从来是强名,《阴符》《道德》始存经。

神仙次第丹经读,口诀安能纸上明?

 

    同样推《道德经》为神仙丹经口诀之祖。不光南宗祖师看重《道德经》对修仙的重要意义。明代北派龙门六祖赵复阳对其弟子、一代宗师王常月说:“种种外务,切须扫除,依律精持,潜心教典,体《道德》自然之玄奥,探《南华》活泼之真机,方为稳当。”言之意下,不明《道德经》则难以真正成道。

 

元·刘处玄诗云:

草舍近河山,清居厌世间。

昼闲看《道德》,夜静听潺湲。

 

明·沈度诗云:

闻说仙翁晓度关,寿图写此庆秋官。

自缘令尹能相识,留着仙经与后看。

紫气西来晴霭霭,青牛东去杳漫漫。

明朝云路如相问,好为殷勤乞大丹。

 

在这首诗中,沈度把《道德经》看成了“仙经”,把老子看成了“仙翁”,是炼“大丹”的高人。这正是丹道家的共识,也是我注解此经的立场。


 

    在清人的诗中,咏《道德经》为仙经的诗作甚多,如清·圆峤真逸诗云:

 

咏名道张君房

谁荐阳冰书碧落,争看逸少写《黄庭》。

葛洪自著《神仙传》,尹喜亲传《道德经》。

 

    李阳冰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逸少即王羲之,手书过《黄庭经》。

 

咏谢凝素真人

诀从《道德》真经得,书任华阳释子传。

欲向巢父问和靖,生前生后总神仙。

 

    谢凝素是伍柳派丹道大师,他把金丹大道传给了僧人柳华阳,他平生精研《道德经》以修仙。传说他是宋代隐士林和靖的再来身。

 

咏沈太虚真人

太虚主宰文长桂,《道德》神通论不刊。

天仙自有心传诀,玉女前头羽帔寒。

 

    沈太虚是龙门派名道,是清代高道闵一得的老师,曾言:“修真之士,一以《道德经》为主,有《道德经》者有神通,无《道德经》者无神通。”其师李泥丸为明代真人,道门视之为太上老君的化身。

 

清·方内散人《尽性歌》云:

仰柱下之犹龙兮,变化不测。

作经垂训兮,五千《道德》。

 

    老子被称为“柱下史”,孔子比喻他“犹龙”。方内散人隐居修行,奉《道德经》为修炼圭臬。

 

清·乐山子《七真天仙宝传》诗云:

 

《道德》五千隐玄机,留传后世度群迷。

后来有福得逢者,学佛成仙希圣基。

 

异名叠叠注丹章,端怕自家少主张。

《道德》五千留正法,破开迷阵上天堂。

 

在清代著名丹道大师刘一明的《栖云笔记》里,《赞道德经》这样的诗有八首,说明刘一明真人隐居栖云山时经常研读《道德经》,这些诗里都包含着《道德经》的要义。《栖云笔记》里从《道德经》里转化、演化而出的丹诀亦多。我不嫌辛苦,讲这些赞与丹诀录于下,使大家能够从近三百年来中国最伟大的丹道真人那里获得《道德经》的价值以及《道德经》之于修仙的启示。

 

赞《道德经》

 

1

圣经字五千,止是自然天。观徼兼观妙,不争功最先。

 

2

秘言道德篇,始母是心传。抱一无为用,自然了大还。

 

3

函关紫气贯虚空,道德心传万法通。

始母端倪皆泄露,在人玩味细追寻。

 

4

紫气东来道德留,五千宝箓露丹头。

分明指出先天窍,学者须从始母求。

 

5

函关一会有真传,道德双修玄又玄。

始母宗君皆说破,淡乎无味火生莲。

 

6

恍惚杳冥仙佛种,豫犹涣旷圣贤卷。

致虚守静能醇朴,自小不大可永年。

 

7

道德灵文字五千,言言奥妙是真诠。

拈来始母为纲领,提出宗君指法船。

有本于无无统有,先因是后后能先。

圣经通部莫多事,止发原初一自然。

 

8

    恭惟太上老君,慈悲度人无量。指性命之根源,露道德之象状。混三才成一家,视万物于同样。本始母以立言,体宗君而揭障。诸事约归自然,百行总入勿壮。清静无欲为先,柔弱不争最上。噫,至玄至妙五千言,亘古及今一宝

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