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党派斗争情绪化高涨

 赵东华 2016-04-12
美国党派斗争情绪化高涨
2016年02月03日 08: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2月3日第901期 作者: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张小溪 访问量:
0

  美国的政治极化程度一直很高,由此导致在特定议题上的国会僵局和效率低下也一直为人诟病。一般来说,人们大多认为政治极化主要来自于不同党派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与对立。但是,美国范德堡大学马克·赫瑟林顿(Marc Hetherington)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政治学教授托马斯·鲁道夫(Thomas Rudolph)通过研究发现,美国人对他们的政治对手最极端的情绪并非来自意识形态偏好,而是纯粹感觉的喜恶。

  国会效率日益低下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赫瑟林顿表示,大量对美国政治研究的结果表明,美国人对意识形态并没有很强烈的对立情绪,人们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因此,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意识形态领域分析政治极化可能是错误的,很多情况下感觉比思想更能控制人的言行。在政策领域,人们不同意对方党派意见时甚至都不需要完全理解对方意图,只知道自己不喜欢对方就够了。因为当你不喜欢或者不信任一个人时,你就不想和他共事,或不想让你选出的代表与他们选出的代表共事。

  当前的美国政坛,党派之间的憎恨已经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只要有利于民主党,共和党议员尤其是茶党议员必然反对,时间在两党无休止的“扯皮”中消耗。美国国会自1940年代开始统计每年通过的法案和议题,结果显示,2011—2014年间的第112届和113届国会是产出最少的两届。这种负面情绪深深地存在于国会的日常活动中。

  信任危机导致僵局

  赫瑟林顿和鲁道夫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写进了新书《为什么华盛顿不起作用:两极化、政治信任和治理危机》(Why Washington Won't Work:Polarization,Political Trust,and the Governing Crisis),希望人们用不一样的视角来理解极化的美国政治。书中二人从信任危机的角度谈论了党派之间的反感情绪。他们谈到,政治上的信任是极不稳定且多变的,同时取决于很多因素,例如该党派是否掌权、与政府哪个部分打交道,以及当下哪个事件或者政策是最引人注目的,等等。一般情况下,在战时,随着民众对外交领域政策的关注,党派之间的政治信任会得到增长;而经济危机爆发则是政治信任大幅度下降的时机。虽然他们在书中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以帮助政治家和公众增加对对方党派的政治信任,但他们仍认为,除非民众持续关注外交事务或经济持续强健发展,否则党派之间的政治信任不可能显著提升。

  如今,国会中失势的党派对执政党几乎是零信任,这是国会的一贯僵局。为了通过法案,一方党派必须说服对方党派的一部分人信任他们对未来的判断,以达到创造一致性局面的目的。

  但是没有信任就没有一致局面形成的可能。而党派之间深深的负面情绪让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不会鼓励其代表妥协和达到最终的任务。当只是就事论事的情况下不同意对方意见时,经常能找到折衷的办法;但如果你仅仅反感对方,那就连说话也不愿意。

  “路障型”政客吃香

  美国国家选举研究问卷调查显示,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于自己党派的态度是坚定支持的,而对对手党派则是越来越难以置信地反感。目前的美国就处在这种反感情绪的历史最高峰。赫瑟林顿认为,整个奥巴马执政期,共和党对无神论者和非法移民的态度都比对民主党要友好。因为这些对对手的负面情绪,党员们就不会敦促各自的代表去达成妥协,而是要坚持自己的立场。但他也强调,很多媒体都称现在美国的普通民众也出现前所未有的两极化分离趋势,

  但事实并非如此。同样根据美国国家选举研究的调查,现在具有强烈党派倾向的民众数量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差不多,比五六十年代要少。当被问起政治倾向时,称自己为“中立”的人数和称“自由派”或保守派以及“不考虑”的人数差不多。

  赫瑟林顿谈到,虽然反感情绪严重,但各党仍然会源源不断地送代表进国会。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听证会的出席率是上升的。而只要代表们一到达那里,就开始反对对方的提案。美国肯塔基州参议员米奇·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就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建立在这样的理论上,成为对手的政治“路障”并获得丰厚的回报。他丝毫不愿妥协的行为也许在阻止奥巴马连任的问题上没有获得成功,但却促进了他政治前进的步伐。2009年,他作为参议院少数党领导,仅拥有41个席位,2015年就成为了多数党领导并有54个席位。赫瑟林顿强调,政客们如果想结束僵局,只有从跨越党派界限的投票者那里获得信任。没有信任,任何建立在两边之间的桥梁都是沙土做的,极易瓦解。

  (本报华盛顿1月30日电)

责任编辑:韩慧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