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PPP落地生根】焦小平:PPP融资要转向项目融资,以现金流融资为主

 Dryanghj 2016-04-13

“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在适当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加强供给侧的改革。推广PPP模式就是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配合,很多的项目关系国计民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历史意义。

在第十五届中国经济论坛《如何让PPP落地生根》的高端对话上,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中心副主任焦小平认为,PPP是一种以供给侧改革为主、需求拉动为辅的体制机制创新。

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中心副主任 焦小平

我想“创新”这个词在技术方面容易引起注意。对制度创新大家可能关注得少,但制度创新恰恰是所有创新的基础和保障。今天和大家分享如何在公共产品服务领域通过创新、通过市场来增加、改善和提高我们公共产品的供给和效率。

在中国新一轮改革中,PPP是一种以供给侧改革为主、需求拉动为辅的体制机制创新。PPP已经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由财政部统筹推进PPP工作,在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创新市场化供给管理模式,PPP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被赋予新的内涵。

新内涵主要包括三大核心要素:第一,竞争。要通过公开公平竞争方式选择社会资本。第二,政府与社会资本是平等合作关系。第三,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权利与义务如何分配?社会资本没有任何免费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义务,政府需通过向社会资本购买服务的形式,向老百姓提供价格性能比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所以,2014年以后,如果还说PPP仅仅是一种融资手段,那是一种不全面和不正确的理解。

PPP是一次体制机制变革。宏观层面,它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提升。中观层面,PPP模式必须落地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决定其能否活动的关键是行政改革、财政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微观层面,PPP是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管理方式的一个创新,追求物有所值目标。

PPP到底可以在哪些领域推广?按照现代市场经济标准,经济发展领域划分为市场竞争领域和公共产品领域。在竞争领域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在准公共领域,一部分资源可以通过市场配置,这部分完全可以推行PPP,另一部分,比如政府管理领域可不可以搞PPP?比如财政部门,政府预算等核心业务绝对不可以请会计事务所来编制,但机关后勤等辅助性服务就可以,比如招待所等。

新一轮PPP改革顶层设计立足于实现公众、社会资本和政府三方利益共赢,主要是从制度建设、机构建设和示范项目等三大方面展开,追求物有所值价值目标。

PPP工作的总体形势判断与展望:一、经过两年培育和推广,PPP已经成为各地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一个重要抓手。根据财政部PPP国家信息平台统计,地方推荐PPP项目计划投资额为5.6万亿;国家发改委的PPP推介项目有3.4万亿。从项目计划投资量看,可以说PPP已呈星火燎原之势。

二、PPP已经覆盖大多数行业,绿色低碳基础设施比例高。在城镇化进程中不优先发展绿色基础设施,我们的生活质量就要打折扣。

三、PPP市场扩围之后,混合付费和政府付费项目将会越来越多。

四、中央部门和地方加大对PPP市场环境优化的支持力度。比如,财政部设立了1800亿PPP基金,山东省PPP基金也有800亿;地方纷纷出台奖补政策;土地、税收、融资等政策完善衔接工作也在进行。

五、中央和地方示范项目的标杆示范引导作用逐步显现。

六、目前也存在一些不规范的PPP项目,甚至一些伪PPP项目,把PPP当作变相融资平台用的情况也存在。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地方认识不到位,监督管理措施跟不上。

PPP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科学的、统一的、规范的、透明的PPP大市场。


来源: 经济网—中国经济周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