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丹服食术·补遗

 鹰击彩霞 2016-04-13
--------------还丹服食术·补遗----------------(请斑竹不要转移,谢谢) 只看楼主


  楼主安稳可长生

  收藏2013-12-6 10:05:27

  本帖最后由 安稳可长生 于 2013-12-6 12:48 编辑

  -------------------还丹服食术·补遗----------------------

  想到有些事情要说清楚,所以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关于书籍的记载及名字,全名是“十二医书论集”,什么叫论集呢,就是编次撰集

  这本书记载的是十二本医书的题章及部分内容,书名我可以逐渐抄上来,以供大家寻索

  但刻印本是非常残缺的,仅仅数十页,但这无关紧要,

  而值得一提的是,这本早期的医书提到了部分早期医道养生知识,名字我记得十分清楚,

  一是《还丹明镜注》,其二《九琼八景图》,

  前章讲的是原理性知识,后章则是检验过程的描叙,并没有涉及到技术性的操作,

  如《还丹明镜注》一节,明镜一说,并不是印度佛教心性之学,

  早期汉朝就泛用明镜,旨在说明事情真相,

  如《淮南子·俶真训》:“莫窥形于生铁而窥于明镜者,以睹其易也。”

  谈到这里,可能有些朋友认为,楼主在早期医书中发现气液的化生纯属自然造化之法,

  是开天辟地的发现,这其实也是一个谬误,

  无论是古代最早的医家思想认为,还是后续几千年的医道传承,薪火相传,

  从古至今,中医就认为,气液本来就会产生,心肾亦会相合,从来皆是如此

  如果你去问中医学的师傅,心肾不相合会如何?

  他会明确告诉你,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人,心肾才会不相交

  顺便他会反问一句,你是不是有性生活?通常说,房事过劳的人,阴虚内燥,最伤人之津液,

  通常这种人咽干口操,心烦易怒,嘴巴非常干燥,总是要喝水却无法解渴,

  一到晚上失眠就睡不着觉,这就是心肾不交的症状,时间一久就成了消渴症,

  汉代有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因为房事过劳患上消渴症(糖尿病)。

  昔日魏祖在《参同挈》言及,阴道厌九一,昼夜不卧寐,遽以夭命死,不可不察

  于是,我们无论是从古至今的医书及临床记载,都能发现丹道和中医学的渊源

  《医原》云:“水火未济, 致生虚烦、心热、不寐等证, 是心气不得归肾也。曰: 心属火, 而心中有血, 是火中有真阴,

  故心气随真阴下降, 以交于肾水; 肾属水, 而肾中有气, 是水中有真阳, 故肾水随真气上升, 以交心火,

  这里解释的白话文,内燥,心烦及失眠不能睡觉是心气不得归于肾的表现,但如果你能睡着觉,

  这就说明你的心肾是相交的,气液是产生的

  《玉溪子丹房语录》云:“还丹之本,铅汞而已。元精为命之根,宝元精而真铅自生,

  元神乃性之宗,啬元精而真汞自产。

  一代医学宗师朱震亨在《格致余论》曰:“心气下达于肾, 以资肾阳, 共温肾阴, 使肾水不寒;

  肾水上济于心,以助心阴, 共合滋心阳, 令心阳不亢

  由此,中医明确定义心肾相交是在睡眠中产生的,而非劳神耗形的结果,这是无法质疑的

  这个生理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真意及无意识的状态下反应的结果

  古代还丹炼形之人,并不是单纯的借助睡眠来长生,它仅仅是借用这个产丹的这个过程,

  乌龟的睡眠时间很长,寿命一般也就300年左右,少数能活上千岁。

  而观一般睡眠充足的人,只是看上去比同龄人年轻十几岁,50岁看上去如同20多岁,

  却没有完全恢复到“真人“及少年人水平,——因为这仅属于“被动服食法”

  所以我反复提及,乐道者,寻其根,只要你抓住这个药物的最终精华,最终就能返

  看看《周易参同挈》是怎么描叙药物产生及天地生化之理,

  震来受符。当斯之际,天地媾其精,日月相担持。雄阳播玄施,雌阴化黄包。

  混沌相交接,权舆树根基。

  这里古丹书所言“混沌相交接,雌阴化黄包,这就是消铅益汞的过程,

  也就是天地混沌之时,阴尽阳纯。月华莹净,而所得出的药物就是纯阳的先天气液之物,

  而且这一过程又是鸿蒙祖气相交接的时候,故“仲尼赞鸿蒙,乾坤德洞虚”,

  正因为是天地纯阳之气液的造化,万物可以复苏,老树可以长出新皮,人们才能见到春天

  在这里,我可以问大家一下,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春天,那生命早就死绝了,

  天地以乾坤相索,不失于道,以真气恋液,真水恋气,本自相合,故液中有真气,

  气中有真水,互相交合,相恋而下,实为心肾相合,也是气液产生的开始,

  因为这一切的气液产生及变化,本就非人力及意识可影响,

  所以中华仙道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药物吸取度的问题,可谓“造化有上下,功德不相殊”

  而中医学的精华,不在于六经辨证,不在于五运六气,而根本核心就是药物学,

  其核心就炮制的方法和把握药物纯阳度提取的过程,

  简单的说,在什么时候把药物烧成什么样的状态,这完全是中医学的最高绝学,

  一般情况下,粗放型的炮制下,我们也可以提取药物,其成份损失十之八九,

  最终只有一二分之精华,即便我们不懂造化之法,无法把握产药及采药的最佳时间参数,

  但至少药渣还在啊!

  因为药渣尚在,从本质上说,我们的身体已经产生乾金还丹之气的稚形

  所谓乐道者,寻其根,只要我们能紧紧抓住这个最后的精华,不动情欲,

  气液的本体就不会丧失,这不是一种抗氧化剂,而是最初本源的东西,

  此物在每一夜都在睡眠中产生,你要做的事情,是要让药物的浓度变大,

  而非用人力及意识破坏它,

  察辩历史,自宋元以后,丹道仙师每每喜欢妄言采取,其不通天时,颠倒次序,

  而近二十年之气功浪潮,气功师更言及意念成丹之术,多吸少出,

  期望自己的思维能改变天时的变化,以为可以将有形之日月,无为之天地,留于体内,

  殊不知一昼夜下来,人体所历承的无数伤害还没消除,需要修复身体之时却强持精神打坐,

  这只会伤上加伤,及早死亡而已

  又有一类人,只知道休息睡觉,人体气液产生之后,又不懂的即时温养,白白的浪费了药物的精华,也能苟且于世,

  在几千年的历史里,人们总是犯了各种同样的错误,误解丹经二千年,

  诸如养生驻世之术,早期《黄庭经》就没有金木间隔的说法,至少不重视

  即便是唐朝,有着中医基础学背景的《钟吕传道集》一书,也只谈及心肾之道,

  而更早的《周易参同挈》讲叙的金伐木荣,其实是指外丹试验中的汞易挥发并能与硫或铅、

  黄金等化合成不易挥发的硫化汞或汞合金,因而被“制服”住了。

  而一旦变成身体内的气液变化,则完全不同,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金木间隔,

  然《悟真篇》就彻底用外丹炼化之术来描叙内炼养生技术,这就和原本早期的道家养生术相差甚远

  若我中华仙道者,早期讲叙的是还丹炼形之术,何为还丹也,

  其本源为先天纯阳气液返还全身的意思,如果要把这一切看成生理的变化过程,

  气液造化时,变而为精,精变而为珠,珠变而为汞,汞变而为砂,砂变而为金,乃曰金丹,

  所谓“金来归性初,乃的称还丹”,这本身就是一个乾坤相索、天地造化的过程,

  修行之人,可循自然返还之路,此为黄老宗派,也可行其造化之诀,则为仙家之秘术

  钟离昔日有言:依时行法,即法求道,指日成功,易如反掌

  而观《周易参同挈》《黄庭》《钟吕传道集》三书,皆为法中求一时,

  寻觅一夜之中的某个时辰,精确到时间及还丹气液最旺盛的顶点,

  而修丹的道路还很长,途路远,复幽玄。若达此,会乾坤,

  丹药初成之时,其形象如同鸡子一样,其色黑白混合,要经过长期的温养,逐渐才能定型

  最后金气相胥,金砂入五内,熏蒸达四肢,颜色悦泽好

  而其大敌就是情欲的干扰,

  在昔上清仙师常戒于斯事云:修生之人,一交接则倾一年之药势,二交接则倾二年之药势,

  过此以往,则不止之药都倾于身。是以真仙常慎于此

  古仙云:还丹容易,炼己最难

  君不闻《周易参同挈》曰:太阳流珠,常欲去人,

  去人—消耗人的生命,神识情欲,在体感热则为汗,在眼泪悲则为泪,耗人精气神,或贪财或好色,则为伐性之斧,

  太阳—心神,人的情欲、识神。

  《钟吕传道集》则言及心肾之气液难成,皆因为人之情欲耗散,

  所谓“恣情纵意,散失元阳,耗损真气,万卷经书,议论不出龙虎,肾气易为耗散,难得者,真虎也。

  心液难为积聚,易失者,真龙也,

  这里就是说,心肾产生的心液之物是很容易消耗的,其大敌为情欲

  观人一身血肉之躯,所奉一点阴精而已,所以能长有者,曰精曰气曰血,若人炽为淫思,

  情欲一动,则肝肾之气皆动,肾水遭铄(消损),泄于外而竭于内矣,精血消亡,奄奄不振,

  虽具人形,旋登鬼录。

  末了,说一下验证:只要能得到这个药渣,就是最终能获取乾金还丹之气的,

  温养数年,情欲淡漠,自然能永绝泄露,一心养丹之人,仅数年间相貌就有很大不同,

  一句话,丑男会变成美男子,圆脸可以变成国字脸,俊眉星目,神采秀媚,

  为什么脸型都会改变?过程不是很清楚,但基本是属于真相,

  最后说一句话,一者以掩蔽,世人莫知之,吉人相乘负,安稳可长生


  推荐hrdeng

  2014-3-5 19:26:41

  看看这篇,感觉楼主讲的还是很靠谱的。

  吳真人淑度授門人李詁坐法五養秘訣

  []

  按:

  吳真人淑度,字咸宜,號表正,直隸大城縣,吳五台村人。清乾隆時廩膳生,訓蒙為業,好道,旋仙去。去時留詩云: “半在靈山半在都,周流四海遍江湖,行止不拘任吾意,道號人稱鐵腿吳。”此法係真人授其門人李詁。以下即係真人之言而為李詁所記錄者。

  []

  蓋修仙之道,其理甚近而不遠,其事至易而不難,吾今歷歷指授,不過用數日功夫耳。可將祕訣錄一小本,不時展玩,自度度人,勿以淺而置之。

  果能日日不輟,由是而身輕,由是而冲舉,則大道成矣。其法開列於下。

  五 養 秘 訣

  [養心詩]

  成真妙意本無多,

  一葉輕舟可渡河;

  看破世人迷眼相,

  亡羊岐路待如何。

  []

  長生之法,必先養其心以寧神。

  心雖方寸之地,卻無所不包,無所不納,乃天命之性棲息之地。

  何謂性?

  即吾之元神是也。

  神得所安,如主翁正位,一家之老幼尊卑莫不承奉。

  神之不安者,私念為之擾也。

  修心要法,止念為第一關。

  方寸之地,煉得如銅牆鐵壁,起一念,除一念,外侮不得入,百魔不得侵。

  人苟內府堅固,舉凡寒冷風熱、聲色貨利,何至為崇哉?

  可知心為一身之主也。

  每日靜坐,則吾心光明朗徹,上燭天宮,下照幽冥,陰魔邪孽望而却走。

  如此,則吾之心正矣。

  心正,則世間喜怒哀樂之事不得亂吾方寸。

  []

  萬緣俱靜,諸念不興,而要在於寡欲。

  試問耳、目、口、鼻、身、意之六賊,何一不從多欲中來?

  無欲則五蘊皆空。

  五蘊者,色、受、想、行、識也。

  五者皆空,心中純是天理流行;

  人欲淨盡,豈不立地成真乎?

  []

  此法行住坐臥皆可為之,不必擇地也。

  果能行之,數日即有效驗矣。

  [養肝詩]

  是是非非莫浪干,

  勞勞碌碌幾時閑?

  何如靜坐南窗下,

  好把《黃庭》仔細看。

  []

  前二句乃養之功夫。後二句乃修養之捷徑。勿尋常看過也。

  養心,前說已詳。

  其次必須平肝以順氣,蓋肝為心之母,母不寧靜,則必猖狂。

  人遇可欲而動,謂心實為之,不知皆肝助之也。

  欲令大赤之宮火不上燃,必先令大林之木風不鳴條,則母安其所,而子亦順則矣。

  此由母及子之法,,修行者無由言及此者。

  []

  子於靜坐之時,先平心地,勿思可喜之事,使吾之肝氣散;勿思可恕之事,使吾之肝氣盛。

  勿思可哀之事,使吾之肝氣衰。

  勿思可樂之事,使吾之肝氣弱。

  四者之情,皆心之用,而肝實主之。

  巽女之風,炎於上焦,則耳目受病;延中,則胃腹受病;及下,則下體受病。

  若肝經寧謐,而心不妄動,萬緣既靜,則百病自除。

  由是而身安,享年亦永,則遐舉自易矣。

  此乃極平庸之事,人人可為,並不難也。

  子依法作去,數日即有效驗,胡不勉而行之?

  [養肺詩]

  天行日日一周年,

  修煉功夫胡不然?

  若使乾乾常不息,

  教君現在做神仙。

  []

  人生如一小天,天不息,人亦不息,安有死理?

  其所以死者,皆因萬欲攻其心,萬事勞其形,以致氣盡而亡。殊可惜也!

  []

  予所傳養心養肝之訣,明白簡易,不落道家深澀科目,誠修仙之捷徑,恐子奉行不專耳。

  若果專而且久,豈有不驗之理。

  []

  人之所以常存者,氣也。

  肺為氣出入之門戶,肺中一有阻滯,則不能引腎經之水,滋潤諸臟,積而不化,則生痰起病。

  死生所關,非細故也。

  []

  靜坐之時,心火不熾,不能爍肺中之金;肝氣不動,則肺煖而不冷。

  勿食過辣之物,奪肺之權;勿飲過釅之酒,助肺之燄。

  使肺氣常行,腎水常升,五臟火息,微痰不生,百病消除矣。

  子但依法做去,自知吾言之妙也。

  [養脾詩]

  人言點石可成金,

  此語曾聞未見真。

  惟有加功培厚土,

  管教花木四時春。

  []

  天以五行生萬物,人得之以分五臟,而培厚土,其最要也。

  脾得五行之土,若能培之,自然長養肺金,導引腎水上升,心火不能起,肝風可自息。

  五行順利,則雖惡疾,可以漸化矣。

  []

  培養之法無多,只要一心,切忌力行;勿食生冷之物,使脾氣不調;勿食肥濃之物,使脾氣壅滯;勿食辛辣之物,使脾火上炎。

  恒淡嘗薄味,以清黃中之宮,則脾氣清虛,飲食易化,自然疾病不生。

  此在外之調養也。

  厚積功德,如美土之長嘉禾。

  永除惡事,如良田之去莠草。

  如《易》所云:「君子以厚德載物,而坤永貞固。」

  內外兼修,有不含宏光大者乎?

  []

  人能保養脾土,如坤之永貞,有何生老病死?

  可知與地合其德,自與地同其悠久。

  此脾經握御諸經,一治而無不治者也。

  子能依法而行,俾脾土博厚,必然體健身輕,而服藥悉為也?

  此方極為簡便,出華山秘傳,不可忽視也。

  [養腎詩]

  何必求仙赴海山,

  身中自有大還丹。

  世人欲覓長生術,

  靜裡功夫要細參。

  []

  養靜,乃修真第一義。

  若保腎固精,非靜養不可,除此皆外道也。

  皆講前說,天以氣生人,人人得氣以成身,而精寓焉,精化為氣,故得長生久視。

  《內景經》云:「謹守精室勿妄泄,保而秘之可長治。」

  精室者,腎是也。

  腎為藏精之海,情根不斷,則精必泄。

  況心與腎相連,苟愛念不生,此精必不下流。

  斷之之法,先以理斷之。

  芙蓉白面,不過帶肉骷髏。

  美豔紅妝,乃是殺人利刃。

  再以死屍想之,生則一包膿血,,死則一臭皮囊。

  如此,則情根斷矣,此固精第一要法。

  []

  其細法又有三焉:

  心不可勞,勞則虛,虛則不與腎續,故精走。

  心又不可過營飲食,過食,心氣不與腎氣通,故精阻。

  過飲,心氣不與腎氣調,故精蕩。

  是以一切勞動飲食,心中皆要存神酌量,不可過份。

  除是三者,精庶可固焉。

  精固,則海水上泛,制服諸臟之火,水火交融,而後心志寧謐,血氣和平,亦可換鬚亦髮,返老還童,則養腎之道也。

  []

  然精有有形之精,有無形之精。

  陰陽相媾,萬物化生,此精之有形者也。

  得天之氣,流而不息者,此精之無形者也。

  人至六十四歲,卦數已盡,真精已竭。

  然欲此真氣流轉吾心,復已竭之精,總不外「存無、守有」四字。

  「存無」者,存吾先天之炁也。

  要在大靜真空。

  靜忘其靜為大靜,空無所空為真空。

  如此靜空,則識消,識消則性見。

  還我無極,渾渾穆穆,寂寞無朕,乃為存吾先天之炁也。

  「守有」者,守吾後天之氣也。

  照前四層固精之法做去,又照前養心之法,煉得心如銅牆鐵壁。

  當靜坐之時,將此靈明之心提起,威武奮揚,使心如金剛降魔杵,光光亮亮,一有魔念起處,無論是理是欲,一揮而盡,不令此精消耗,乃為守吾後天之氣也。

  即以後天補先天,氤氤氳氳,俾吾之元神,聚而迴風,散而混合,則神能運氣,氣又生精。

  此種妙理,此種妙理,子則不能邃解,恒每日靜坐時,使神不散,氣不溢,久則神氣交感,坎離混合,精自充滿矣。

  存無守有之說,真乃要言,尚其勉之。

  [除魔]

  談道言玄有萬千,

  人人自謂得真詮。

  那知大道無多語,

  靜裏修參一字禪。

  []

  昔廣成子傳道有十五字,老子傳道減成六字。

  予只以一字授爾,一字為何?『靜』而已矣。

  益靜則無欲,無欲則無擾,一切魔念不得亂吾方寸。

  吾方寸最易動也,方才坐下,即有百魔來攻。

  却之之法,亦日忍而已,很忍而已。

  儒家於念頭起處,是理則存,是欲則去。

  道家於念頭一萌,無論是理是欲,一齊掃除。

  煉得心如太虛,內外潔白堅貞,方是無極大道本來面目。

  []

  其很忍之法,生死二字而已。

  當萬端交錯,總不過聲色貨利,喜怒哀樂諸大魔。

  此時當以真我為主,外物為仇,自思曰,我若死時,則此具皮囊委諸黃土,此聲色貨利皆造孳之具,喜怒哀樂皆虛假之境也。

  形已無存,留此造孳之具、虛假之境,何所用之?

  念及此,魔安得逞其技乎?

  []

  然魔力甚銳,我之心雖如此明照,而魔之堅剛勇猛,有時能奪我之明,擾我之心,每每不覺不知,入于魔境中。

  又須養得心如銅牆鐵壁,嚴防密護,魔念一起,剛刀立下,方不為其所搖。

  再思曰,我若得道,上可以朝玉闕、作真人,天下尊貴不朽,有如真人者乎?魔安得勝?

  不但不為敵,而且反為援。

  蓋其始也,魔為吾之賊寇,及其後也,魔為吾之功臣,所謂無魔不成道也。

  []

  爾由勉強而純熟,由純熟而自然, 則坐定之時,開眼見道,闔眼見聖,天地萬物盡現吾前。

  迎接不暇,何魔之能亂其心哉!

  到此地位,心火靜,肺金融,脾土旺,腎水足,肝風永息,可以身輕遐舉矣。

  此乃傳心秘訣,莫大焉。遵而行之,心心相印,繼吾道脈,予必接而引之。


  推荐烂漫

  2013-12-6 14:12:29

  引用: 安稳可长生 发表于 2013-12-6 06:06

  首先,谢谢道友留言。

  古书《周易参同挈》曰:上德无为,不以察求。下德为之,其用不休。

  您说的这个药是散的吧,如果能凝聚起来,应该会更好吧


  2楼安稳可长生

  2013-12-6 10:21:15

  估计第一次看这篇文章的朋友,可能看的比较费解,既然这是补遗篇,就不是完整的文章,

  类似于《参同》补塞遗脱,讲叙大易之情性,天道之浩广,不过于黄老自然,含德之厚,归根返元,

  近在我心,不离己身,必得长存。

  原帖在此:http://www./Discuz/fo ... &extra=page%3D1

  以下是一些金丹生成以后的身体效应:

  (1),气液本就是天道乾坤相索,五气归元后的一种自然造化的结果,此物能恢复一天下来身体所收的损害,若金丹初成,圣丹生味。灵液透香,真香异味,常在口鼻之间,每逢凌晨卯时,感觉唾液微甜,此为第一验证,可将其咽下,时间一久,脸上会出现亮光

  (2),若金丹生成,自能永绝泄露,此种境界过程难以说明,除非是修炼者又产生情欲之想法,若已经括然无欲,如《黄庭经》云:恬淡无欲游德园,其夜寐不会泄露精气,要达到这个境界,需要几年的时间,需要磨合的是你的心性,时间到了,功夫就出来了,故仙人曰:还丹容易,炼己最难。

  (3)、修丹的人,力气和精气会变的很旺盛,走路永远不觉得累,跑步总能闭息很长时间,稍微一说话就感觉很大的声音,难以控制,

  (4)、随着乾金之气的温养,丹药已成雏形,起初内红外丹,类如鸡子,需要细细的温养,随着金气入五内,身体就会全方面发生变化,熏蒸达四肢,颜色悦泽好,相貌亦有很大改观,一般相貌的女人可以变成美女,这还是最初的变化,逐渐脸上会展现出纯真和清秀,清丽脱俗。与凡庸之辈完全不同


  3楼流浪风雨

  2013-12-6 10:43:34

  而观一般睡眠充足的人,只是看上去比同龄人年轻十几岁,50岁看上去如同20多岁。。。。。。。。。

  活了几十年没见过50岁看上去如同20多岁的。。。。。。。。。。难道所有人都睡眠不足?



  4楼却命之道

  2013-12-6 10:50:45

  楼主辛苦了,收藏了,学习.........


  5楼一夜无眠

  2013-12-6 11:03:38

  这功境大体对应玉液炼形,只有水火,没有金木,戊己之用更没有体现,离金丹么,还差十万八千里。


  6楼安稳可长生

  2013-12-6 11:04:03

  本帖最后由 安稳可长生 于 2013-12-6 11:19 编辑

  引用: 流浪风雨 发表于 2013-12-6 10:43

  而观一般睡眠充足的人,只是看上去比同龄人年轻十几岁,50岁看上去如同20多岁。。。。。。。。。

  活了几十 ...

  我可以告诉你,四五十岁看上去像20岁的毛头青年的人,其实很多的,这一类人有的是,

  一方面他们的身体顺应了天道的化生,身体经常得到修复

  其二,没有过多嗜欲,情欲淡漠,或者很早结婚又很早离婚了,所以单身寡欲,

  以至身体的精华并没有太大丧失

  我可以明确告诉你,如果天地没有一套修复及消铅益汞的过程,你的身体早就衰老及老化了

  而恰恰这个恢复的机制是在夜晚及深度睡眠下,顺应天地的化生产生的结果

  而非人力意识可行


  7楼安稳可长生

  2013-12-6 11:05:29

  引用: 却命之道 发表于 2013-12-6 10:50

  楼主辛苦了,收藏了,学习.........

  因为论坛乱码的缘故,于是这几日的回帖及短信,都无法回复

  我亦不愿意去网吧之处,故各种回复都慢了,在此望各位道友见谅


  8楼安稳可长生

  2013-12-6 11:11:57

  引用: 一夜无眠 发表于 2013-12-6 11:03

  这功境大体对应玉液炼形,只有水火,没有金木,戊己之用更没有体现,离金丹么,还差十万八千里。

  又是一个乱抄丹书的,

  我说的很明确,天地馄饨,五行归一,这就是祖气,

  天地混沌之时,阴尽阳纯。月华莹净,而所得出的药物就是纯阳的先天气液之物,

  而且这一过程又是鸿蒙祖气相交接的时候,故“仲尼赞鸿蒙,乾坤德洞虚”,

  所以,大易之情性,天道之浩广,不过于黄老自然,含德之厚,归根返元

  而在几千年的历史里,人们总是犯了各种同样的错误,误解丹经二千年,

  诸如养生驻世之术,早期《黄庭经》就没有金木间隔的说法,至少不重视

  即便是唐朝,有着中医基础学背景的《钟吕传道集》一书,也只谈及心肾之道,

  而更早的《周易参同挈》讲叙的金伐木荣,其实是指外丹试验中的汞易挥发并能与硫或铅、

  黄金等化合成不易挥发的硫化汞或汞合金,因而被“制服”住了。

  而一旦变成身体内的气液变化,则完全不同,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金木间隔,

  然《悟真篇》就彻底用外丹炼化之术来描叙内炼养生技术,这就和原本早期的道家养生术相差甚远


  9楼一夜无眠

  2013-12-6 11:19:59

  引用: 安稳可长生 发表于 2013-12-6 11:11

  又是一个乱抄丹书的,

  我说的很明确,天地馄饨,五行归一,这就是祖气,

  嘿,还来劲了,谁乱抄丹书,传道集里有你这段?万卷经书,议论不出龙虎,有这句?我怎么只看到议论不出阴阳,说穿你这不过是照搬的气液相生论,五行只有水火交,不知金木并,五行归一,你用什么归?在那里归?

  《钟吕传道集》则言及心肾之气液难成,皆因为人之情欲耗散,所谓“恣情纵意,散失元阳,耗损真气,万卷经书,议论不出龙虎,肾气易为耗散,难得者,真虎也。心液难为积聚,易失者,真龙也,这里就是说,心肾产生的心液之物是很容易消耗的,其大敌为情欲。观人一身血肉之躯,所奉一点阴精而已,所以能长有者,曰精曰气曰血,若人炽为淫思,情欲一动,则肝肾之气皆动,肾水遭铄(消损),泄于外而竭于内矣,精血消亡,奄奄不振,虽具人形,旋登鬼录。


  10楼安稳可长生

  2013-12-6 11:25:27

  本帖最后由 安稳可长生 于 2013-12-6 14:20 编辑

  引用: 一夜无眠 发表于 2013-12-6 11:19

  嘿,还来劲了,谁乱抄丹书,传道集里有你这段?万卷经书,议论不出龙虎,有这句?我怎么只看到议论不出阴 ...

  你应该先认真看一些书,胡乱发言只能证明你某一知识的缺乏及偏执,

  钟曰:“肾气易为耗散,难得者,真虎。心液难为积聚,易失者, 真龙。

  丹经万卷,议论不出阴阳。阴阳两事,精粹无非龙虎

  ——《钟吕传道集*论 龙 虎 第 八》

  白纸黑字,这些汉字,道友应该认识吧,至少钟吕道法,我说了属于造化一类的,

  何况尚且不通天时,一昼夜下来,人体所历承的无数伤害还没消除,需要修复身体之时却强持精神打坐,

  以为结丹,实则早夭。


  11楼却命之道

  2013-12-6 11:32:19

  楼主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无意识,深度睡眠,无为,真意,暗合 天地之道,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有些人就是看不懂!


  12楼流浪风雨

  2013-12-6 11:38:06

  引用: 安稳可长生 发表于 2013-12-6 11:04

  我可以告诉你,四五十岁看上去像20岁的毛头青年的人,其实很多的,这一类人有的是,

  一方面他们的身体 ...

  我孤陋寡闻活了四十多年一个都没见到。。。。。。。。你见到过吗?论坛道友有亲眼见到过的吗?我清心寡欲保持不漏也好几年了可没回到20岁的样子。


  13楼无心肆道

  2013-12-6 11:52:16

  本帖最后由 无心肆道 于 2013-12-6 11:58 编辑

  引用: 流浪风雨 发表于 2013-12-6 11:38 我孤陋寡闻活了四十多年一个都没见到。。。。。。。。你见到过吗?论坛道友有亲眼见到过的吗?我清心寡欲 ...

  嘿嘿,楼主说的理论没错,但是光靠这些基础的理论很难50返还到20多岁的样貌的,不够的。对于刚接触丹道的朋友,还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14楼安稳可长生

  2013-12-6 11:55:18

  本帖最后由 安稳可长生 于 2013-12-6 12:00 编辑

  引用: 流浪风雨 发表于 2013-12-6 11:38

  我孤陋寡闻活了四十多年一个都没见到。。。。。。。。你见到过吗?论坛道友有亲眼见到过的吗?我清心寡欲 ...

  朋友,不是清心寡欲就能返还的,诚如此,和尚亦能结丹了

  我问几个问题,

  一、你确实克制住情欲了吗,夜晚还有泄露吗,女人的生殖器官是什么样子,你头脑还有印象吗

  如果你还有印象,知道是什么东西,说明你还有淫根,对于女人要做到淡漠一切,乃至浑然天成,

  因为出去生理的原因,性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意识的产物,如果没有社会意识,性欲其实什么都不是

  从本质上说,女人的身体和男人并不见有多大差异,所以要淡漠,漠然处之

  其二,你夜晚睡觉还有梦吗,你起床以后口中有甘甜的唾液吗?如果没有,说明你过于劳神,已经败坏气液了

  其三,每逢卯时,你有没有在练功呢?有没有收聚丹田,永固真气呢

  古人说,一者以掩蔽,世人莫知之,所谓无为妙道,闻之者不信,信之者难为,然而并不是真的是无为,

  而是根据天道的无为来造化身体的过程


  15楼却命之道

  2013-12-6 12:01:16

  引用: 安稳可长生 发表于 2013-12-6 11:55

  朋友,不是清心寡欲就能返还的,诚如此,和尚亦能结丹了

  我问几个问题,

  要全部控制住确实很难啊,慢慢磨练!每逢卯时,收聚丹田,永固真气,这个楼主能否详细一点,大家对此感兴趣


  验证问答: 输入下面问题的答案

  请打出“敬天爱地”中的“天”字


  回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