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土栽培

 zhouhaibo69 2016-04-13

  2001年以前,没有做过农活的杨文生和许淑梅夫妇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们会搭上大棚种上蔬菜,而且天天拉着自己产的蔬菜往批发市场跑,买卖做得越来越有味道。许淑梅说:“一般情况下,早晨将产品拿到批发市场,中午之前就能顺顺利利地回到家中,而且还能卖个好价钱!”

  价卖得高是因为菜种得好。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菜没种在土里!不施有机肥,不靠自然土壤,因此就不会滋生各种蚊蝇,不会出现土传病害,更没有地下害虫。种出来的菜味道纯正,虽然比其他商户的同类产品价格高了一些,但是批发商们还是愿意买他们的菜。

  杨文生夫妻俩采用的正是无土栽培技术。他们此前都是北京市顺义区南彩镇供销社的下岗职工,一次,杨文生偶然在报纸上看到关于“无土栽培”的文章后,夫妻俩便动了搞无土栽培的念头。现在他们已经有了5个大棚,其中3个简易棚,2个具有温度调控功能的增温棚。在蔬菜的整个生长过程中,既不施用各种化肥,也不喷洒各种农药,生产技术完全按照专家的技术规范操作。三四年来,他们先后栽培过番茄、茄子、青椒、黄瓜、生菜、油菜、西葫芦等,还有一些特色蔬菜。如今,他们每年大约有4万元的收入,开始尝到甜头的他们眼下正打算扩大种植面积,向有关部门申请注册商标、绿色食品标志。

  用什么法子种好菜?

  杨文生、许淑梅夫妇采用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正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蒋卫杰的研究重点。“这是一场在温室大棚里进行的静悄悄的革命,”蒋卫杰说,“无土栽培主要是为了解决温室大棚里的病虫害严重、作物质量低下等问题。温室和大棚一般使用3年后就会出现土传病害和次生盐渍化引起的连作障碍,导致农药和化肥用量不断增加,蔬菜的品质和经济效益却不断下降。有的温室土壤比盐碱地还糟糕,这样的土地,怎么能产生效益?”

  据介绍,无土栽培的形式多种多样,以前不少人采用无机无土栽培法,也就是用营养液进行栽培,可是成本太高、见效较慢。而蒋卫杰的这项成果不存在这个问题,像玉米秆、向日葵秆、油菜秆、葵花秆,还有大量的种植食用菌的下脚料都可以用作栽培的基质,并可连续使用3至5年,大大降低了无土栽培的成本。

  蒋卫杰介绍说,无机无土栽培一次性投入较高,整个生产过程需要很多仪器、营养液,可操作性也较差,而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相对于营养液栽培可节省人工50%左右,节肥率可以达到30%-60%,产量却与营养液栽培不相上下。

  照理说,采用这种无土栽培应该是一本万利,但专家强调,无土栽培也有风险,这风险来自农户的管理水平,在于是否严格按照无土栽培技术要求看管照料。杨文生和许淑梅告诉记者,无土栽培是一项科研含量较高的技术,他们专门参加了中国农科院举办的培训班,使用的是中国农科院研制的专用复合肥,栽培、施肥的技术也完全按照专家的操作规程。杨文生说:“我出生在农村,但直到我下决心搞无土栽培之前,也没有干过一天的农活,我通过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照样能干好农活。”

  而蒋卫杰则指出,搞无土栽培,恰恰是越没干过农活的越能搞好。因为这是一项与传统栽培截然不同的栽培方式,很多做过多年农活的农民实践这项新事物,经常不自觉地把传统栽培的那一套方法沿用到无土栽培上,结果适得其反。“比方说,传统栽培要求你施20斤肥,你施了40斤,影响不是非常大。无土栽培就不一样,该多少是多少,多了少了都不行。”蒋卫杰说。据介绍,中国农科院在我国不少地方搞推广,蔬菜种植基础越好的地方,搞无土栽培越是不行,原因就在于菜农们没能彻底“洗脑”,将原来那套方法推倒从而采纳新技术。

  没有土地照样出效益

  张顺福是甘肃省酒泉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主任,去年他们中心对472户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的温室和460户传统土壤栽培种植的温室进行了调查比较。结果显示,2003—2004年度生产季,全市日光温室有机生态无土栽培平均每亩收入 12789元,比传统栽培每亩增收2935元,除去新增投资310元,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每亩新增纯收入2625元。其中增收幅度最大的是茄子,平均每亩收入达到了1.5万元,其次是番茄,每亩平均收入1.3万元,无土栽培的番茄一般早上市半个月到20天,每公斤售价高出2至3毛钱,每亩可以增加1000到1500元的收入。

  杨文生和许淑梅告诉记者,无土栽培技术与传统栽培方法相比,主要增加的费用是特制复合肥的费用,这种肥料是北京和山西的两家复合肥生产厂家专门为中国农科院的这项技术配套生产的,每吨的价格大约在1300元左右,这种肥料每亩地大约需要1吨。不过,用无土栽培技术栽培蔬菜,至少能够增加30%的产量,这样最后一算账,成本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降下来不少。

  当然,与土壤栽培相比,无土栽培设施设备更需要资金的投入,尤其是初期的一次性投入。据专家介绍,各种应用营养液来灌溉作物的无土栽培系统,一般每亩一次性投资至少要6000元以上,有的甚至高达5至6万元,用来配制营养液用的肥料,每年也需花费3000元以上;即使较实用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系统,一次性投资也达2000至3000元,而且基质还需三四年一换,大棚的框架20年一换,都需要投入。蒋卫杰说,其实这些投资分摊到每年并不多,但一开始就要拿出这么多钱,不少农民心有顾虑,担心风险,不能放开手脚大干一把。

  没有技术万万不行

  河北农业大学无土栽培技术专家陈贵林博士认为,无土栽培技术对农产品品质可以进行人为控制,使农产品产量高、无公害,是未来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研究员余宏军指出,这种栽培方式适应性广,可以在我国干旱缺水、土壤贫瘠的地区推广。蒋卫杰也认为,无土栽培对于改造中低产田、宜农荒滩地、煤矿塌陷地、盐碱地和减轻粮菜争地的矛盾,也必定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世界上无土栽培最发达的国家是荷兰,蔬菜无土栽培面积占整个温室蔬菜面积的55%;花卉无土栽培占整个温室花卉面积的18%。而如今,我国无土栽培推广面积一万亩,仅占全国温室大棚总面积的千分之二。蒋卫杰表示,目前我国无土栽培推广速度比预期的要慢,原因不仅在于投资成本较高,还在于菜农文化素质偏低,无土栽培技术人才匮乏。

  在这一点上,杨文生和许淑梅夫妇有着自己的体会。他们2001年开始投资建大棚,当时是两个简易棚。第一年栽培面积过大,技术上难以应付,赔了一些钱;第二年有了头年的教训,收支基本持平;第三年5个大棚总共有4万元的收入。许淑梅说:“头一年失败的原因在于最开始投资规模过大,实际上,对于初次搞无土栽培又对技术掌握得不太成熟的农民来说,最好不要铺过大的摊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以我的经验来看,初次实验的农民以1亩地以内比较适合。”

  据介绍,我国目前设施蔬菜生产仍然以家庭为单位,一般每个农户拥有的设施面积约为1至2亩,生产规模小,对新技术认识和接受能力较低,更重要的是,一些旧有的观念在农民的头脑里根深蒂固,短时间内难以转变,这给吸收接受新事物新技术带来一定困难。

  技术人才匮乏也是无土栽培推广的一个难题。比如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无土栽培研究小组,只有两名科研人员。各级政府虽然设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科技人员学习和应用先进技术的积极性并不高,这也使无土栽培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步履蹒跚。蒋卫杰指出,当前我国对无土栽培的应用基础研究还比较薄弱,从而影响了无土栽培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方面的潜力的发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